中药近红外光谱检测影响因素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药近红外光谱检测影响因素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年
中药近红外光谱检测影响因素的研究
杜敏
【摘要】: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是一种快速无损绿色的分析技术。完整的近红外光谱法包括数据的采集、模型校正与验证、模型的后期维护与更新等方面。对于任何分析方法而言,原始数据的准确性是保证分析方法准确性及可靠性的根本前提。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NIR模型的预测性能,但是影响光谱响应的干扰因素仍很多,对于特定的仪器及分析环境,样品状态及装样条件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本文主要考察检测条件包括液态样品光程及粉末样品粒径分别对近红外透射光谱和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的影响,提高光谱的吸光度以保证近红外光谱法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准确性。同时探讨利用原态样品表面近红外光谱进行中药质量分析的可行性。基于上述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中药近红外透射光谱检测中测量光程的影响 以清开灵注射液为研究载体,分别采集6mm和8mm两个不同光程下的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建立清开灵注射液中指标成分黄芩苷定量模型,比较不同光程及光谱预处理方法对黄芩苷定量模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光谱建模效果最好。当光程为6mm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结合原始光谱建立的黄芩苷定量模型最好,RP为0.993,RMSEP最小为0.12,RPD最大为7.93,说明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而对于8mm光程,RP为0.926,RPD为2.73,该模型的定量效果稍逊于光程6mm时所建模型,表明6mm光程更适于清开灵中黄芩苷含量的测定。结果证明选择适合于待测组分的光程能够更为有效地实现准确的定量检测,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光程选择指导光谱检测集条件的优化,从而最终提升近红外定量模型的准确性。 二、中药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中样品粒径的影响 首先,以柴葛根、柴胡和山药为研究载体,考察了不同粒径样品的装样误差。对比不同样品重装样光谱重复性的考察发现,当样品粉碎目数大于60目时,装样误差较小(RSD3%);粒径变小时装样误差进一步减小,其中当粉碎目数大于100目时,RSD1% 其次以多种中药材,包括根茎类、果实类、皮类和花类药材为研究载体,采用RSD值,并借鉴四个频率谱区理论,探讨了粒径对不同类型药材光谱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红外光谱不同频率谱区(组合频区、一级倍频区、二级倍频区)受粒径的影响不同,其中组合频区和一级倍频区的近红外光谱强度与粒径成正比,而且随着波长增大,受粒径的影响越大;而在二级倍频区,近红外光谱强度受粒径影响因药材而异。(2)不同类型的药材受粒径影响所有差异。对于根茎类、果实类和皮类药材,其二级倍频区受粒径的影响相对较小;而槐花和荆芥等中药材近红外光谱的二级倍频区受粒径影响较大。因此针对不同药材开展波段筛选时应充分考虑到粒径的影响。 最后,以柴胡药材中指标成分柴胡皂苷a的定量分析为研究载体,考察了40目,65目,80目和100样本所建定量模型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40目模型的预测结果最差,其RMSEP最大为0.650。但模型的RMSEP并未随粒径减小而一直减小,而是在65目处(其RP=0.9221,RMSEP=0.503)开始略有下降,80目与100目模型的预测结果相近。为了进一步应对粒径影响,本文包含不同粒径信息的样本建立全局校正模型,并对比全局校正模型对不同粒径样本的预测结果。实验表明依然是对65目样本的预测结果最好,其RP=0.9279,RMSEP=0.481;其次是80目和100目样本,对40目样本的测定结果最差。综合上述所有结果,可以初步确定在进行近红外光谱分析时,可将柴胡样品粉碎过65目筛。 三、基于原态样品表面近红外光谱的中药鉴别研究 由于近红外光谱的应用趋势是分析原态样品,因此本文进一步探讨利用中药原态样品表面近红外光谱进行中药质量评价的可行性。主要结合常涉及到的中药关键质量问题,如产地鉴别、硫熏与否鉴别等,开展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领域内的原态样品鉴别研究。 1.基于山药原态样品表面近红外光谱的产地鉴别研究。采集河南怀山药、河北山药及广东山药的近红外光谱,每个产地各30份样品。对原始光谱进行主成分分析,观察各类样本在主成分空间的分布情况发现,三个产地的山药虽有交叉,仍能明显的分为三组。通过考察,选用MSC+2D+SG(9,2)平滑作为数据预处理方法,并采用判别分析法进行产地的鉴别。结果表明,经数据预处理方法优选后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对三个产地山药的识别率都达到100%。 2.基于葛根原态样品表面近红外光谱的硫熏鉴别研究。从柴葛根饮片及其硫熏饮片中各随机选取30个样本,分别采取每个饮片横截面和纵截面的近红外光谱。主成分分析发现硫熏柴葛根与未熏柴葛根很明显的分为两类。对比样品不同截面光谱的建模结果,本文将样本集多次重复划分进行多次建模与预测。从硫熏样本和未熏样本中随机抽取三分之二(共40个样本)作为校正集,剩余样本作为验证集(共20个样本),按照此法每个截面及样品总光谱(横截面+纵截面)分别建立50个判别模型,计算每个模型外部验证的识别率,并利用箱式图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对于横截面的50个模型,其识别率为94.4±1.33%,纵截面的识别率为95.6±1.50%,样品总光谱为95.3±1.29%。并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对各组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双侧P=0.2560.05,按α=0.05水准不能认为横截面、纵截面及样品总光谱建模结果不同。本研究表明,尽管样品形状及大小的差异会影响近红外光与样品的相互作用并引起光程差异,利用样品表面近红外光谱进行硫熏药材的鉴别仍是可靠且有效的。 3.枸杞子原药材表面近红外光谱结合多类支持向量机快速鉴别枸杞子产地。分别采集内蒙古枸杞子(29个),宁夏枸杞子(45个)和青海枸杞子(45个)的近红外光谱,每个样品由基部到顶端,等间隔采集5个部位的光谱。通过考察选用2D+SG(9,2)平滑作为光谱预处理方法,并选用具有多项式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建立枸杞子产地的鉴别模型。从每个产地的样本中随机抽取三分之一作为验证集,剩余样本作为校正集。按照此法每个部位分别建立50个判别模型,计算每个模型十折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的识别率,并利用箱式图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各个部位十折交叉验证识别率和外部验证识别率的中位数分别大于96%和97%。而且各部位分类模型对其他部位具有良好的预测结果,说明光谱采集时的操作偏差对分类结果影响较小。本研究表明利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样品表面光谱,结合适宜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中药材进行鉴定具有可行性,为中药材流通环节中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Q461;O657.3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智慧;练文柳;吴名剑;唐丽云;陈亚;;声光可调-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烟草主要化学成分[J];分析化学;2006年05期
2 刘冰;刘振尧;朱乾华;杨季冬;;近红外光谱法同时测定黄芪精口服液中黄芪多糖和黄芪甲苷的含量[J];分析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3 王群威;谭曜;王谦;国德军;;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液化石油气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4 王文真;;样品粒度对近红外分析结果的影响[J];分析仪器;1993年02期
5 卢利军,庄树华,李爱军,吴剑,张少杰;应用近红外技术测定黄豆粕中水分、蛋白质和粗脂肪[J];分子科学学报;2001年02期
6 汤彦丰,张卓勇,范国强;中草药大黄的近红外光谱和人工神经网络鉴别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年11期
7 王丽,何鹰,邱招钗,王小如,黎先春;光纤近红外光谱法在中草药分析中的应用——甘草中甘草酸含量的测定[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9期
8 张录达,金泽宸,沈晓南,赵龙莲,李军会,严衍禄;SVM回归法在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9期
9 于海燕;应义斌;谢丽娟;傅霞萍;;光程对黄酒金属元素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精度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06期
10 李国辉;张录达;杨建文;王冬;刘芳;赵丽丽;;栽培和野生中药材灯盏花的近红外光谱鉴别模型[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单保恩;刘刚叁;赵学涛;陈书红;;香加皮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6年02期
2 王晓华;王超群;;地锦草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安徽化工;2010年02期
3 黄正光;自制止血胶囊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26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5期
4 胡燕,吴卫红,曹扬波;自拟糖肾安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5 蔡红娇,张晓琴,涂晋文,谭荣益,林炳辉,王奇,赖世隆;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的2种安宫牛黄丸治疗中风疗效与安全性比较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6 杨士明,李希,谢守德,张嵩;黄芩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1期
7 陈炎;;珍珠及其伪品的鉴别[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6期
8 张士勇;陈林红;;薄层扫描法测定酒制木瓜中熊果酸的含量[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4期
9 郭会卿;;劳损愈贴膜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5期
10 傅红;王金龙;;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含量TLCS法测定[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卫卫;崔凤灵;;光谱法研究白藜芦醇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李宇丹;丁志胜;;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近期疗效观察[A];江西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暨心脑血管病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3 江标良;;黄芪针、金水宝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谢建祥;黄敏;黄国栋;;白艾痛风灵免煎颗粒剂对急性痛风模型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威;白雁;王星;;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在快速测定连翘提取物中连翘苷含量的应用[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唐晋力;曹丽;;有机溶液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温度校正方法[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十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王兆基;关锡耀;徐树棋;丁大伦;粟晓黎;林瑞超;郑秀云;冯国培;;毒性中药雄黄质量检测方法研究[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8 张健;;双黄连粉针剂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喉炎58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龙长江;万鹏;;近红外检测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贺城;韩鲁佳;杨增玲;陈龙健;黄光群;;近红外光谱法在线检测秸秆和煤混燃物中秸秆含量[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祯;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土壤水分信息的提取与处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振宇;P物质在夹脊电针调控炎性痛大鼠神经—免疫网络中的作用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颜辉;植物油的亚油酸、亚麻酸红外光谱融合和模型优化方法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4 黄富荣;人体血液胆固醇、甘油三酯近红外光谱无试剂分析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贾红玲;中医脐疗的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花月芳;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农药定性和定量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7 包鑫;稳健回归技术及其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8 杨国鹏;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高光谱影像分类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9 王东亮;华蟾素抗肝癌有效成分的筛选、鉴定及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廖宜涛;基于图像与光谱信息的猪肉品质在线无损检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硕;基于Vis/NIR光谱不同粒径下土壤碳氮的预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金华;基于SVM的多类文本分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何文;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PLS-ANN算法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测定[D];郑州大学;2010年
4 刘平;玫瑰果实形态、生长动态及营养成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邓禄群;高光谱图像类别信息相关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李艳萍;基于自主学习的移动机器人质心偏移控制策略[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史志如;汉黄芩素对人乳腺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蔡永欢;喜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9 耿秋丽;补肾活血汤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肾虚血瘀型)的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袁园;单面针中生物碱类成分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爱玲;崔援军;;硫磺熏制对山药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8年05期
2 王建芬,曹元大;支持向量机在大类别数分类中的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柴丽娜,齐小明;几种冬小麦幼苗转化酶活性与抗旱性关系的初探[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4 齐小明,张录达,柴丽娜;主成分──逐步回归法在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应用的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5 胡世林,廖福龙;中药材道地性与生物多样性[J];中国医药学报;1999年05期
6 罗文文;张月玲;龚淑英;顾志雷;;绿茶水分和茶多酚总量近红外分析定标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茶叶;2007年02期
7 朱斌,郑清明,秦路平,郑汉臣,年华,刘荔荔;20种金丝桃属植物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鉴别[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8 李晓薇,赵环环,赵龙莲,严衍录;用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混纺毛织品中羊毛的质量分数[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9 占细雄 ,林君,王智宏;便携式近红外光谱分析仪中的低功耗设计[J];电子技术;2003年07期
10 李昆仑,黄厚宽,田盛丰;模糊多类SVM模型[J];电子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建波;郁露;孙素琴;;现代红外光谱技术用于参类中药注射剂的宏观质量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建涛;基于机器学习的高维多光谱数据分类[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满瑞林,章执中,刘富顺,严纪良,,向德磊;偏最小二乘校正多道X射线荧光光谱法在多元素快速分析中的应用[J];冶金分析;1995年03期
2 徐广通,袁洪福,陆婉珍,张新建;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柴油物理性质[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9年05期
3 张凯,张凤君,孙其志,唐杰,邢翠霞;偏最小二乘(PLS)-极谱络合吸附催化波同时测定轻稀土La、Ce、Pr、Nd、Sm、Eu[J];世界地质;1999年03期
4 成飙;吴晓华;陈德钊;;基于迭代初始化遗传算法的光谱波段选择及其在感冒液多组分测定中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年10期
5 李占潮;吕庆章;;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2-氨基6-苯磺酰基苄腈及其类似物活性OSAR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6年10期
6 吕庆章;杨英杰;李占潮;杨振华;;细胞色素P450 1A2抑制剂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年02期
7 王学蕾;赵弘;孙彦广;;PLS-SVM模型在LF精炼炉温度预报中的应用[J];冶金自动化;2007年04期
8 李自刚;刘浩;屈凌波;相秉仁;;有机堆肥中作物营养元素钾的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08期
9 杨辉华;覃锋;王勇;吴云鸣;史晓浩;梁琼麟;王义明;罗国安;;NIR光谱的LLE-PLS非线性建模方法及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10期
10 展晓日;史新元;乔延江;周海燕;;乳块消片生产过程中醇提液快速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竞文;陈增萍;李丽梅;杨静;俞汝勤;;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定量分析新策略[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李大鹏;王惠文;;偏最小二乘Iogistic回归在鄱阳湖洪涝灾害预测中的应用[A];2003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俞禄;王雪洁;明倩;穆海洋;李艳君;;几种建模方法在光谱水质分析中的应用和比较[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4 殷立新;王丽黎;;伦伯透镜天线分析方法的改进[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5 卞希慧;张敏;徐恒;邵学广;蔡文生;;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波长选择的一种新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刘名扬;白丽飞;张寒琦;任玉林;王洪艳;;偏最小二乘-近红外透射光谱法用于秦皮中多组分测定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7 牛智有;韩鲁佳;苏晓鸥;杨振海;;鱼粉中肉骨粉含量的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牛智有;韩鲁佳;苏晓鸥;杨振海;;鱼粉中肉骨粉含量的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杜一平;黄子夏;陶卫;卫雪梅;;在线富集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痕量重金属铅[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陈守谦;张正辉;范志刚;;激光近炸引信测距能力的光学测试方法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C 激光技术与应用专题)[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李影;[N];成都日报;2009年
2 晓仲;[N];中国信息报;2001年
3 李太光 程诚 于灏;[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见习记者 苏霓;[N];衡阳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斌;[N];湖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亚鑫;基于历史数据的偏最小二乘建模方法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2 周正礼;基于初生物质成分的寒热药性识别和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的建立[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孟瑞锋;基于不同超声信号变换的食品溶液浓度检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白卫东;电站锅炉煤粉火焰安全监测及燃烧诊断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丁光辉;PLS和GA应用于部分有机污染物的QSAR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李智录;大坝安全监控统计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7 林伟琦;多变量图像解析与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研究的化学计量学新算法[D];湖南大学;2006年
8 李雪花;有毒有机污染物正辛醇/空气分配系数(K_(OA))的定量预测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齐妙;开放骨架磷酸铝合成反应预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燕清;化学计量学在食品分类鉴别及防腐剂含量分析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敏;中药近红外光谱检测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袁勇;基于多向偏最小二乘的间歇过程软测量建模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赵喆;血液与尿液成分的多光程光谱法检测[D];天津大学;2010年
4 李洪强;基于核偏最小二乘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5 陶丘博;化学计量学在多组分分析同时测定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0年
6 祁鹏;基于偏最小二乘的高炉铁水硅含量预测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0年
7 武娇;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及其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于文彬;基于偏最小二乘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在储层参数预测上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鹏霞;基于偏最小二乘和支持向量机的生物分子的定量结构—活性/性质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石佩;卷烟有害成分分析的化学计量学新方法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药近红外光谱检测影响因素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1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11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