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三个单核钌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英文)

发布时间:2018-07-15 17:28
【摘要】:对3种单核钌配合物[Ru(bpy)_2(paH)]PF_6(1),[Ru(dmb)_2(paH)]PF_6(2),[Ru(phen)_2(paH)]PF_6(3)(bpy=2,2'-联吡啶,dmb=4,4'-二甲基-2,2'-联吡啶,phen=菲咯啉,paH=2-吡啶甲酸)进行合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和电喷雾质谱对其进行表征。此外,对配合物进行了光谱学和电化学测试,电化学实验表明1~3在0.7-1.0 V范围内均有1个氧化还原峰,说明钌中心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最后通过MTT法(MTT为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对配合物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1~3对人乳腺癌细胞、胃癌细胞和肺癌细胞都表现出浓度依赖性,即随着配合物浓度的逐渐增大,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值得注意的是2对乳腺癌细胞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IC_(50)=2.85μmol·L~(-1))。
[Abstract]:Three mononuclear ruthenium complexes [Ru (bpy) _ 2 (PaH)] PF6 (1), [Ru (dmb) _ 2 (paH)] PF6 (2), [Ru (phen) _ 2 (paH)] PF6 (3) (bpyridyl _ 2C _ 2 (Pah) -bipyridine dmb444-dimethyl-2o-dipyridyl)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NMR an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In addition, the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pectroscopic and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The electrochemical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one redox peak in the range of 0.7-1.0 V, indicating that the redox reaction took place in the ruthenium center. Finally, MTT assay was used to study the cytotoxicity of the complexes in vitr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ytotoxicity of the complexes was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on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 gastric cancer cells and lung cancer cells, respectively, by MTT assay (MTT = 3- (4- (4-) -dimethylthiazol-2) -2-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That is,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complex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cell survival rate gradually decreased.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2 has a very obvious inhibitory effect on breast cancer cells (IC50) 2.85 渭 mol L ~ (-1).
【作者单位】: 太原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101121)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10CDB01301) 太原科技大学博士启动基金(No.20172005)资助项目
【分类号】:O6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琦;一种新的单核钌配合物的合成[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2 刘莹;陈小曼;张朗棋;孙冬冬;周艳晖;陈兰美;刘杰;;钌配合物稳定端粒DNA的作用及其诱导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的研究[J];化学学报;2014年04期

3 支志明;高价氧钌配合物的氧化化学[J];中国科技奖励;1994年02期

4 雷自强,韩相恩,樊巩学,王荣民,曹永红,王云普;小分子修饰型负载钌配合物的组成及其催化性能[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5 王文珍,廖代正,王耕霖;混配型混价羧酸钌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6 尹传奇;陈瑶;冯权武;柏正武;王长芳;李早英;;单氢钌配合物与水和2,2,2-三氟乙醇的作用机理[J];化学学报;2007年20期

7 李襄宏;史正建;陈伟爱;;含羧酸的环金属化钌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8 许翩翩,高景星,王文国,陈忠,黄培强,万惠霖,蔡启瑞;新的双胺双膦钌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催化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1997年06期

9 尹传奇;杜小秋;柏正武;;氢氧根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乙腈的催化水化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年08期

10 尹传奇;杜小秋;冯权武;;一种新的手性单氢钌配合物的合成[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存焕;孙秀欣;麻娜娜;孙世玲;仇永清;;二维钳形双硫代酰胺钌配合物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李襄宏;史正建;程新建;;一种新的环金属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离子识别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尹军;关金涛;余广鳌;刘盛华;;二苯乙烯类双金属钌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李红;许娟;吴建中;;DNA促进多吡啶钌配合物在ITO电极上的组装[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5 赵熙;雒雄雄;李滨;宋海斌;徐善生;王佰全;;η~5-5,6-苯并茚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催化苯乙烯活性自由基聚合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孙伟;金京一;严纯华;;四硫富瓦烯衍生物桥联的双核钌配合物内电子作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7 包晓玉;邱东方;赵茜;郭应臣;王宏伟;;4′-(4-二苯基胺基)-苯基)-2,2′:6′,20-三联吡啶钌配合物的电化学聚合及其性质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陈锦灿;李俊;钱力;郑康成;;抗癌性钌(Ⅱ)异构体配合物[Ru(azpy)_2Cl_2]电子结构与构效关系[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刘盛华;夏海平;贾国成;;Wittig反应合成共轭双金属钌配合物[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10 徐会君;陈学太;;双齿或三齿含氮配体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性能[A];中国化学会2008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建茹;两类亚硝酰钌配合物的光异构动力学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2 张燕;单、双核钌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3 朱莹莹;新型磷光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李敏娜;双核联吡啶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电化学发光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张润;基于钌配合物发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张薇;含有四齿配体Hbpp的钌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水氧化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超;阴离子配体修饰单核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水氧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齐;含氮、硫配体钯、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3 刘莹;功能钌配合物与三螺旋RNA作用模式及对其稳定性调控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4 招振楠;靶向性钌(Ⅱ)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D];暨南大学;2016年

5 刘汉杰;多吡啶钌配合物的制备、表征以及抗菌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6 韩祥;双核芳基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金刚胺的反应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7 唐兆丰;单/双核氨基硫脲芳基钌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抗肿瘤活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6年

8 刘姣;以八羟基喹啉衍生物为配体的亚硝酰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6年

9 李鹏;双核钌配合物的催化水氧化活性及其组装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10 谢华松;手性钌配合物的分子设计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广东药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124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124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8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