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可见光催化合成稠环吡喃和喹唑啉酮衍生物的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0 21:28
【摘要】:近些年来,可见光氧化还原催化因其绿色环保、简单高效、条件温和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有机合成中。一般来说,金属配合物或有机染料通过单电子转移过程产生反应中间体来进行反应。在天然产物和药物等生物活性分子中,稠环吡喃和喹唑啉酮都是常见的片段,所以此类衍生物的合成一直都是有机化学的热点内容。本论文详细介绍了可见光催化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围绕可见光催化开展了一些工作,实现了由1,7-烯炔合成稠环吡喃衍生物以及通过1,2,3-苯并三嗪酮合成喹唑啉酮衍生物。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本章详细介绍了可见光催化的发展现状,并对领域内相关课题组的工作进行了总结。第二章:本章首先介绍了以1,7-烯炔为底物的有机串联反应的研究进展。然后,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并发展了一种可见光催化的有机串联反应:以苯甲酰氯作为新的苯甲酰基自由基前体,通过可见光催化与1,7-烯炔反应顺利地合成了各种稠环吡喃衍生物。第三章:本章首先介绍了以1,2,3-苯并三嗪酮为底物的有机反应的研究进展以及通过能量转移进行可见光催化的反应模式。然后,介绍了我们发展的以1,2,3-苯并三嗪酮为底物,通过可见光催化高效合成喹唑啉酮衍生物的方法。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visible light redox catalysi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organic synthesis due to its green, simple and efficient, mild conditions and other advantages. In general, metal complexes or organic dyes produce reactive intermediates during single electron transfer. Among the bioactive molecules such as natural products and drugs, cyopyran and quinazolinone are common fragments, so the synthesis of these derivatives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organic chemistry. In this paper, the latest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visible light catalysis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some work has been carried out around the visible light catalysis. The synthesis of fused cyclopyran derivatives from 1zapyne and the synthesis of quinazolinone derivatives by 1o 2o 3 benzo triazinone have been achieved.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chapter 1: this chapt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visible light catalysis in detail, and summarizes the work of related research groups in the field. Chapter 2: in this chapter, the progress of organic series reaction based on 1-alkylidene is introduced. Then, on this basis, we designed and developed an organic series reaction catalyzed by visible light: benzoyl chloride as a new benzoyl radical precursor. All kinds of dense cyclopyran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 successfully by visible light catalytic reaction with 1-butadiene. Chapter 3: in this chapt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organic reactions using 1t2O3- benzotriazinone as substrate and the reaction mode of visible light catalysis by energy transfer are introduced. Then, we developed a new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quinazolinone derivatives by visible light catalysis.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富中,刘瑞蓝;螺吡喃类光致变色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1991年05期

2 刘瑞蓝,赵富中,邓福喜,王正义;取代基对螺吡喃感光剂性质的影响[J];应用化学;1987年03期

3 王进军;孙公权;;异苯并二氢吡喃—4—酮衍生物的合成[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4 单绍军;杜振媚;;两种苯并二氢吡喃-4-酮衍生物的合成[J];化学通报;2008年06期

5 侯孝平,黄文龙,,彭司勋;二氢苯骈吡喃肟及肟酯衍生物的合成[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6 黄邦洲;朱天民;于学君;金玑珠;吴世晖;;2H-苯骈吡喃类化合物的简便合成方法[J];有机化学;1989年06期

7 王静萍,梁丽华;2—乙氧基—3,4—二氢—1,2吡喃合成方法的研究[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8 刘昌学;;能发出三原色的液晶聚合复合物[J];云南化工;1989年02期

9 吕柏;二氢吡喃——一种有效的保护羟基试剂[J];化学试剂;1999年02期

10 史达清,荣良策,王菊仙,王香善,屠树江,胡宏纹;低价钛促进的1,2-二氢喹唑啉-4(3H)-酮的合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宇;张婷;刘晓暄;;多重响应型螺吡喃的制备及性能[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张志国;张前;刘群;张贵生;;吡喃[2,3-b]喹啉类生物碱的合成[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杨留攀;李加荣;;微波促进下水相中合成2,3-二氢喹唑啉-4(1H)-酮[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杜小龙;姜海霞;滕诗蕾;王万军;姜标;;8-硝基喹唑啉环合成新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曹琨;黄银久;刘刚;刘希光;徐胜广;孙林;;6-酰胺取代喹唑啉二硒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6 杨荣华;邵娜;陈永康;;螺吡喃光学探针设计及其生物传感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张立军;张奇;钱东峰;魏霞;钟叙平;李加荣;;微波促进下1,2-二氢喹唑啉酮的绿色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丁明武;杨尚君;;2-取代喹唑啉酮及噻吩并嘧啶酮的合成[A];第六届全国磷化学化工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于国庆;张姗;康从民;;喹唑啉丁酸衍生物的合成[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黄甜;胡振們;王兵;王海千;侯建国;杨金龙;;螺吡喃分子在Au(111)表面的手性表达[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婷;螺吡喃化合物在不同介质中的光致变色行为及光响应机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2 夏宏燕;螺吡喃取代的聚二乙炔功能材料的刺激响应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3 袁卫华;图纹白尼参和奇乳海参中生物活性成分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4 徐涛;α活性吡喃盐的合成与反应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赵旦;基于碳氢键官能团化的喹唑啉衍生物构建[D];南京大学;2015年

6 柴兰琴;喹唑啉、香豆素类衍生物与重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7 覃雪梅;基于喹唑啉结构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8 叶兴琳;2,4-双取代喹唑啉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7年

9 权进国;LED可见光通信链路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孔令灿;螺嗪/螺吡喃氟硼二吡咯的设计、合成、能量转移和光致变色性质[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晨光;可见光催化合成稠环吡喃和喹唑啉酮衍生物的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2 刘扩金;梯型吡喃稠环共轭分子的合成和性质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3 刘蕊;NHC催化下吡喃、吡啶、吡唑骨架的串联构建[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4 马夏冰;多组分一锅法合成多取代吡喃并吡唑二聚体类、螺吲哚—三唑及苯并咪唑并嘧啶类和噻唑腙类化合物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5 阿地里江·吾买尔江;香豆素类衍生物的多组分一锅法合成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6 常艳红;螺吡喃羟丙基纤维素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7 孔秀秀;杂环并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D];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

8 傅智杰;多组分反应合成萘醌类及吡喃类衍生物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9 麦麦提艾力·奥布力;基于多组分一锅反应构建多取代4H-吡喃类化合物[D];新疆大学;2016年

10 宋彬彬;吡喃并查尔酮类衍生物的抗氧化作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34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134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f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