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面向炔烃分子选择加氢性能提高制备钯催化剂材料:水滑石载体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7-31 05:11
【摘要】:炔烃分子(如乙炔、苯乙炔等)通过催化选择加氢生成烯烃分子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和科学研究意义。目前,负载型Pd基金属催化剂由于具有较高的催化加氢活性和选择性被实际应用于该类反应中。研究发现,利用毒化及合金化等手段对Pd金属活性位进行修饰能够提高目标产物乙烯分子的选择性,但是,这些处理方法常常导致催化剂反应活性的降低。因此,研究兼具高选择性和高活性的Pd基催化剂材料成为选择加氢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本论文首先制备了具有半导体性质的ZnCr-LDH催化剂载体,然后采用光沉积法分别制备了单原子Pd和纳米粒子Pd金属催化剂材料。使用XRD、XPS、HRTEM及球差校正电镜等多种物化手段对两种Pd催化剂材料的结构、表面价态、形貌等进行表征分析,并研究了氢气还原处理温度对于单原子Pd和纳米粒子Pd结构的影响,发现ZnCr-LDH载体与Pd活性中心存在强相互作用,进而形成PdZn金属间化合物。最后,将此两种Pd催化剂应用于苯乙炔的选择加氢反应中,测试了催化剂的性能,并探讨了催化剂结构与反应性能的构效关系。主要的实验内容和结果如下:(1)论文以ZnCr-LDH作为催化剂载体,采用光沉积法制备了负载量为0.14%的单原子Pd金属催化剂材料。而负载量提高到1.0%时Pd呈现为纳米金属粒子,平均粒径为5纳米左右。表征发现,经过500℃氢气还原处理,高度分散的单原子Pd没有产生聚集,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此时ZnCr-LDH载体发生晶相转变,生成Zn0/ZnCr2O4复合物。应用于苯乙炔选择加氢反应,ZnCr-LDH担载的单原子Pd金属催化剂具有比纳米粒子Pd催化剂更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单原子Pd的TOF值是纳米粒子Pd的5倍,单原子Pd催化苯乙炔加氢的TOF值为31.2s-1。纳米粒子Pd催化剂的TOF值是6.1s-1。这是因为单原子Pd活化氢的能垒比纳米粒子Pd的低。当转化率达到100%时,单原子Pd的选择性维持在90%,而纳米粒子Pd催化剂的选择性是48%。单原子Pd不含有次表面氢,因此提高了苯乙烯的选择性。而500℃氢气还原处理后,ZnO/ZnCr2O4复合物担载的单原子Pd金属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均有所提高,催化苯乙炔加氢的TOF值是64.5s-1,是未处理单原子Pd催化剂的2倍,当转化率达到100%时,选择性是92%。这个可能是因为500℃温度下,水滑石的晶相转变使载体与Pd之间存在着强的相互作用,组分Zn与Pd之间的电子传递,进一步降低了氢气的活化能垒和苯乙烯的吸附能。(2)研究了不同氢气还原处理温度对于纳米粒子Pd催化剂结构及反应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还原处理温度的提高,ZnCr-LDH载体不断发生晶相转变,300℃之前水滑石逐渐脱除层间的水分子和碳酸根离子,水滑石层板塌陷,并逐渐产生一些不定形的氧化物。300℃时发现有Zno生成,500℃生成ZnO/ZnCr2O4复合物。而Pd纳米粒子逐渐生成PdZn合金。催化苯乙炔选择加氢反应结果显示,300℃氢气还原处理的Pd催化剂样品同时具有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催化反应的TOF值是13.2s-1,转化率达到100%时,选择性维持在90%。推测是因为300℃时,Pd形成小的PdZn合金,PdZn和载体的强相互作用,使得催化活性升高。Zn对于Pd活性位的几何效应,使得Pd的次表面氢含量减少,同时Zn对于Pd的电子修饰,使得Pd结合能变大,更有利于苯乙烯分子的脱附,提高了选择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43.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涛,周明华,王岚,詹正坤;钴铬水滑石的合成及表征[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2年01期

2 席欢,何静,EvansD.G,段雪;层板剥离水滑石的制备及影响因素[J];无机化学学报;2004年10期

3 景晓燕,郑崇辉,王慧颖,王君,张密林;水滑石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应用科技;2004年10期

4 姚铭,申震,杜莉珍,王凯雄;水滑石类材料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动态;2004年04期

5 张国强;杨乐夫;方荣谦;郭德波;蔡俊修;;不同制备方法对水滑石性质的影响[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6 黄中子;张文启;刘勇弟;唐博合金;朱勇杰;;水滑石对水中磷的吸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0年08期

7 赵宁;廖立兵;;水滑石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应用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1年S1期

8 魏晓毳;;水滑石类化合物的应用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11期

9 薛红丹;柏永清;王甫丽;刘朴;王克;;水滑石类化合物的结构及其制备方法[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周良芹;付大友;袁东;;水滑石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琦;刘新海;李一波;刘玉林;;水滑石类化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A];2014年中国非金属矿科技与市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4年

2 张文会;何静;钱振义;段雪;;镍钛水滑石的制备和表征[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3 张慧;邹亢;郭少环;段雪;;大粒径磁性水滑石的结构、形貌及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4 舒心;张文会;高繁星;何静;;镍钛水滑石的合成及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5 倪哲明;姚萍;胥倩;王巧巧;;钙铝水滑石的主客体作用力[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孙智勇;靳兰;卫敏;段雪;;染料小分子插层水滑石的制备及可控性荧光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苏继新;王仲鹏;聂玉伦;牟真;蒋政;郝郑平;;镧掺杂水滑石材料的热分解过程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陶玉妃;杨菁;朱建华;;水滑石改性二氧化硅:苯酚吸附新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吴晓妮;;水滑石类化合物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陆军;闫东鹏;段雪;;水滑石客体层间排布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陶加;单原子催化:架起多相均相桥梁[N];中国化工报;2013年

2 张巍巍;以人造单原子制成量子放大器[N];科技日报;2010年

3 刘霞;美首次研制出稳定的单原子层锗[N];科技日报;2013年

4 陈丹;单原子厚线型碳或是已知最强韧微材料[N];科技日报;2013年

5 志鹏;单原子线型碳或是已知最强韧材料[N];中国建材报;2013年

6 记者 刘霞;澳研制出完美的单原子晶体管[N];科技日报;2012年

7 记者 刘霞;单原子量子信息存储首次实现[N];科技日报;2011年

8 记者 顾钢;科学家测得单原子间磁场转换效应[N];科技日报;2007年

9 华凌;科学家发现单原子磁性控制新方法[N];科技日报;2014年

10 记者 李大庆;我科学家率先制备出单原子铱催化剂[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明;水滑石拓扑转变与双金属催化材料的结构调控及性能强化[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2 滕旭;基于水滑石纳米材料增敏的过氧亚硝酸体系化学发光行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张晓菲;氨基酸的催化机理和水滑石限域作用的理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4 关山月;水滑石插层材料在生物成像和癌症治疗领域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5 赵晓非;水滑石向复合金属氧化物的转晶机制及相关产物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6 谭琦;纳米水滑石的机械力化学/晶化法合成及其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7 杨淼森;中空水滑石纳米结构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8 杜隆超;聚合物/水滑石类层状双氢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结构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薛继龙;水滑石材料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10 王梁炳;单原子催化剂的可控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琳;面向炔烃分子选择加氢性能提高制备钯催化剂材料:水滑石载体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2 滕春娟;镍钴铝三元水滑石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3 熊亮;水性聚氨酯/水滑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旭;水滑石类层状化合物的制备、微分析及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5 薛晓宇;复合型插层水滑石热稳定剂制备及稳定PVC热机理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6 王彦彦;Pt纳米晶/水滑石催化剂制备及其对α,β-不饱和醛加氢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7 张笑宇;铜基水滑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苯酚羟基化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童哲源;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在中性介质中电催化氧析出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9 李忠泽;高比表面积水滑石材料的宏量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10 荣婉琪;水滑石及其插层材料对Co(Ⅱ)高选择性传感的研究及其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54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154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4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