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茂铁苯甲酰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
[Abstract]:7 new two ferrocenyl benzoyl -1,3,4- thiothiazole compounds, FcL_1~FcL_7., were synthesized with two ferrocene benzoic acid and 2- heliyl -5- aryl -1,3,4- thiazolyl compound. The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 ~1H NM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ompound FcL_4 was measured by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Electrochemical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compounds were in the compound. There was a reversible single electron transfer on the surface of the electrode, and FcL_1~FcL_7 had a certain electrochemical response to Pb~ (2+) and Zn~ (2+).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est showed that FcL_1~FcL_7 had bette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to Fusarium graminearum. The anti-cancer activity test showed that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FcL_5~FcL_7 on human esophageal cancer cells was obvious.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定州英才实验中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171149)资助项目~~
【分类号】:O6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丽荣,张所信,张田林,王为国,江龙法,张俊;葡胺糖丙酰二茂铁的合成[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2 樊陈莉;商永嘉;;二茂铁乙炔合成方法的改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李敏;杨秉勤;袁宏安;赵炜;史真;;二茂铁环蕃化合物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6年02期
4 芦齐;乔庆东;;二茂铁的电解合成及应用[J];化学与黏合;2011年04期
5 陈战国;严向阳;汤发有;张国防;王海;范晓辉;;综合实验“乙酰二茂铁的合成”中乙酰化方法的改进[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02期
6 尹荣捚;新法合成二茂铁[J];兰州大学学报;1979年03期
7 宋礼成;莫斯特·查路·卡宾古;;β,β-二苯丙酰二茂铁及其肟的合成[J];化学通报;1979年04期
8 尹荣捚;二茂铁对石油烃的消烟作用与新合成法[J];兰州大学学报;1980年04期
9 尹荣捚;;减轻大气污染的燃料助燃消烟添加剂——二茂铁[J];石油炼制与化工;1980年08期
10 王端,赵本良;合成二茂铁方法的再改进[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198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士民;王利国;杨本群;邓友全;;氯铝酸离子液体中一步法合成乙基二茂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吴凯强;鄢剑锋;谢莉莉;袁耀锋;;一种新型[4]二茂铁环蕃的合成与晶体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尹利献;刘明舜;傅南雁;;1,1’-二(重氮乙酰基)二茂铁的热解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冷鑫;李湘广;李丽丽;杨秉勤;;二茂铁环蕃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朱成臣;李大成;窦建民;;二茂铁二(二苯基磷)银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6 施金祥;李保国;边占喜;陈树峰;;二茂铁联烯衍生物的合成[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7 苏永胜;李保国;许敏;;三甲硅氧烷基双二茂铁甲酮的合成和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杨秉勤;史真;李剑利;李涛;张俊珍;;二茂铁酯环蕃的合成及表征[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9 张铁明;李海涛;张因;高春光;赵永祥;;1-1’-双(三乙氧基硅基乙基)二茂铁的合成[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高波;白银娟;郭媛;李剑利;杨秉勤;;新型二茂铁环蕃的合成及表征[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NDAMANISHA Jean Chrysostome;有序介孔碳改性:合成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龚勇华;新型四嗪和二茂铁吡啶盐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胡斌;基于二茂铁骨架的手性亲核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胡向平;平面手性二茂铁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Pd-配合物在催化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5 皮超;基于C-H键活化构建C-C/C-N键反应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林瑶;微波场中二茂铁热解制备碳纳米管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马江微;新型二茂铁类手性膦—亚磺酰胺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3 邵光魁;新型二茂铁双酰胺受体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松;手性磷酸控制钯催化合成平面手性二茂铁化合物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5 秦培余;二茂铁甲醛催化苯甲醇和苯基乙醇β烷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李丹;二茂铁前驱体法合成磁性复合纳米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7 高仁庆;1,,1'-双取代二茂铁叔胺的合成及表征[D];天津大学;2007年
8 张莉莉;基于二茂铁的多位点受体的合成、表征及超分子电化学识别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徐健;乙酰基二茂铁亚胺合成方法学及苯甲酰二茂铁苄基叔胺的合成[D];天津大学;2006年
10 周宁;手性二茂铁亚胺环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及鉴定[D];郑州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157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157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