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苯并吡喃腈荧光团检测偶氮还原酶的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和生物成像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fluorescent probes and fluorescent imaging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rapidly, which can be used to detect small species in living cells and animals. Azoreductase is an important enzyme in human body. The level of azoreductase in tumor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gree of hypoxia. The determination of azoreductase level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anoxia of tumor (the degree of anoxia of tumor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judge whether it is benign or malignant), so it is important to detect the level of azoreductase. The detection of azoreductase in living cells and tissues by fluorescence probe and fluorescence biometric imag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biomedicine and clinical diagnosis. A photophysical fluorescent probe for the detection of azoreductase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The probe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fluorescence imaging of azoreductase in living cells, nematodes and mice. The main work is as follows: 1. I hav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three kinds of benzopyranonitrile fluorescent groups and studied their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maximum emission wavelength of fluorescent group C3 in DMF PBS buffer solution (0.02 MN pH 7.4) (V/V=5:5) was at 675 nm, and reached the near infrared fluorescence emission region (650-900 nm). Secondly, I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two new fluorescent probes S1 and S2 for detecting azo reductase based on fluorescent group C3, and studied the fluorescence recognition and imaging properties of these two fluorescent probes for azoreductase. It was found that both S _ 1 and S _ 2 showed spectral changes from red fluorescence to green fluorescence emission for azo reductase. The mechanism of probe S1 and azoreductas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robe S1 in biological fluorescence imaging (cell, nematode and mouse tumor tissue) were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obe S1 had good spectral response and biocompatibility to azo reductase and could be successfully used to detect azo reductase in living cells and tissues.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5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义国,许玫英,郭俊,岑英华,孙国萍;细菌偶氮还原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年05期
2 柳广飞;周集体;王竞;周觅;;Rhodobacter sphaeroides偶氮还原酶三级结构同源建模与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李可,张肇铭,刘晓辉,熊琦,裴雁曦;沼泽红假单胞菌偶氮还原酶新基因的克隆表达[J];生物技术;2004年03期
4 杜翠红;高体琪;张稚兰;周集体;;偶氮染料脱色菌株AZR偶氮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09年10期
5 杜光映辉;崔岱宗;张宁;赵敏;李国芳;古晓旭;;响应面法优化大肠杆菌CD-2产偶氮还原酶培养基的条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6 周觅;柳广飞;周集体;金若菲;陈明翔;王艳青;;醌还原酶-醌类化合物对偶氮染料脱色的作用[J];环境科学;2009年06期
7 陈杏娟;许玫英;李光飞;孙国萍;;脱色希瓦氏菌S12非特异性偶氮还原酶基因表达及特性[J];微生物学报;2009年10期
8 柳广飞;周集体;王竞;曲媛媛;宋智勇;;细菌对偶氮染料的降解及偶氮还原酶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4期
9 王可;马会民;;对生物环境因素敏感的荧光探针[J];化学进展;2010年08期
10 王姗姗;;小分子荧光探针在硫醇检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广飞;周集体;王竞;吕红;金若非;;偶氮还原酶AZR的结构与定点突变研究[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董小虎;刘志洪;蔡汝秀;;新型双光子钙离子荧光探针[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郑小兰;樊晓星;闫敏;孙丹;郑洪;;一种新型高选择性次氯酸荧光探针[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童爱军;向宇;;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在阴、阳离子识别中的分析应用[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秉勤;田敏;武祥龙;郭媛;史真;;蛋白标记荧光探针的合成[A];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曹立;陈文彬;席真;;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朱浩;刘晓健;樊江莉;彭孝军;;反应型铜离子荧光探针[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张冠军;王利民;张良;陈志俊;;基于高性能有机颜料功能化的荧光探针用于氟离子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李国平;江华;;一氧化氮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研究[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曹立侠;李沙瑜;杨国强;;一种新型的关于氨基酸识别荧光探针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新华;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降解偶氮染料的机理及偶氮还原酶活性位点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017年
2 柳广飞;偶氮还原酶AZR的结构模型与功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胡星;强静磁场对细菌的生物效应及其对偶氮染料降解的强化机制[D];上海大学;2011年
4 黄昆;细胞器靶向探针合成及荧光成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5 刘畅;氧杂蒽反应型荧光探针合成及细胞成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6 樊丽;新型pH荧光探针的研究及其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D];山西大学;2014年
7 刘景;有机荧光探针的构建及生物传感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8 彭梦姣;一系列新型有机功能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9 刘姝兟;若干低浓度无机离子的富集与检测过程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0 王晓菊;双组分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对单糖和糖苷的检测[D];山西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红菊;偶氮还原酶结合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偶氮染料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周觅;偶氮还原酶的醌还原活性及其介导脱色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李可;沼泽红假单胞菌对活性紫KBR的脱色及其偶氮还原酶新基因片段的克隆与表达[D];山西大学;2004年
4 王正芳;新型含二氟硼结构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生物活性物质检测与成像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夏帅;合成罗丹明B类衍生物荧光探针及利用Smiles重排合成苯并VA嗪酮类血小板聚集抑制剂[D];西南大学;2015年
6 彭文;基于香豆素的硫化氢/硫醇双通道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应用[D];河北大学;2015年
7 焦晓洁;基于新型荧光染料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8 魏婷;基于萘二甲酸酐的荧光探针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9 查佳玉;新型荧光探针分子的设计合成及细胞成像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10 王丽娟;基于喹啉新型铜离子(Ⅱ)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66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266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