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不同制备方法对Cu-SSZ-13催化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1-10 18:21
【摘要】:为了考察制备方法对Cu-SSZ-13催化剂在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NH_3-SCR)中催化性能的影响,使用不同的方法和载体,制备出理化性质有明显差异的3种催化剂(Cu_(3.9)-Na_(0.8)-SSZ-13、Cu_(5.1)-H-SSZ-13和Cu_(4.0)-Na_(4.0)-SSZ-13),并考察3种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和抗硫中毒性能.结果表明,由于具有适宜的Cu负载量,并且Cu物种的稳定性极高,一步合成法制备的Cu_(3.9)-Na_(0.8)-SSZ-13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优于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的两种催化剂.而以H-SSZ-13为载体,液相离子交换法负载Cu物种制备的Cu_(5.1)-H-SSZ-13催化剂具有最优的抗硫中毒能力,这与其较多的酸性位有关.因此,含有较多酸性位并且活性物种稳定性高是制备水热稳定性和抗硫中毒能力较优的Cu-SSZ-13催化剂的关键.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eparation method on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u-SSZ-13 catalyst in ammonia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_x (NH_3-SCR), different methods and supports were used. Three kinds of catalysts (Cu_ (3.9) -Na_ (0.8) -SSZ-13,Cu_ (5.1) -H-SSZ-13) and Cu_ (4.0) -Na_ (4.0) -SSZ-13 were prepared. The hydrothermal stability and sulfur resistance of the three catalyst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bility of Cu species is very high due to the suitable Cu load. The hydrothermal stability of Cu_ (3.9)-Na_ (0.8)-SSZ-13 catalyst prepared by one-step synthesis method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wo kinds of catalysts prepared by liquid-phase ion exchange method. On the other hand, the Cu_ (5.1)-H-SSZ-13 catalyst supported on H-SSZ-13 and supported on Cu species by liquid-phase ion exchange method has the best ability to resist sulfur poisoning, which is related to its more acidic sites. Therefore, the high stability of active species with more acidic sites is the key to the preparation of Cu-SSZ-13 catalysts with better hydrothermal stability and resistance to sulfur poisoning.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278486,51508231)~~
【分类号】:X734.2;O643.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祖帮;李煜;;脱蜡用5A分子筛的改进[J];石油炼制与化工;1981年12期

2 韩伟;贾玉心;熊国兴;杨维慎;;介孔-微孔复合材料的水热稳定性及其催化裂化性能[J];催化学报;2011年03期

3 李惠云,孙渝,乐英红,高滋;水解对MCM-41分子筛的结构破坏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年02期

4 刘海龙;陈昊然;王会娟;焦红权;徐亚琳;李海涛;;炭对γ-Al_2O_3水热稳定性的影响[J];山西化工;2012年04期

5 关景杰,闵恩泽,虞至庆,郑海水;“层柱”粘土分子筛稳定性的研究[J];催化学报;1987年02期

6 王清遐;蔡光宇;周春丽;季萍;石仁敏;陈国权;;甲醇制丙烯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89年05期

7 高雄厚,毛学文,唐荣荣,刘从华,沈师孔;提高MCM-41分子筛稳定性的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7年03期

8 陈茂涛;;γ-Al_2O_3的水热稳定性[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9 刘相革;韦奇;丁元利;聂祚仁;李群艳;;十三氟辛基修饰的疏水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膜孔结构、氢气分离及水热稳定性[J];无机化学学报;2014年05期

10 徐玲;关利国;阚秋斌;;新型介孔材料的热及水热稳定性[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顺;叶红;刘欣梅;;Y型分子筛组成调控[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南海明;蔡强;孙乾耀;徐春明;李恒德;;不饱和脂肪酸为模板制备高水热稳定性介孔材料[A];第29届[2009]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周冬严;沈志虹;陈然;鞠雅娜;朱俊哲;;杂原子TiY分子筛的水热稳定性考察[A];第三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艳华;刘永长;;MCM-48在Y沸石表面的附晶生长[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5 孙尧俊;吴泰琉;王力平;许太明;龙英才;;改性MCM-41的~(29)Si MAS NMR和~(13)C CP MAS NMR谱[A];第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6年

6 薛念华;陈向科;聂磊;郭学锋;丁维平;陈懿;滕加伟;王仰东;谢在库;;P改性对HZSM-5水热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黄志青;马跃龙;田辉平;齐世锋;;DNY分子筛的水热稳定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8 张艳侠;郭洪臣;袁胜华;张舒冬;张皓;;晶粒尺寸对ZSM-5沸石骨架稳定性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狄春雨;张贺;梁光华;李晓峰;窦涛;;SAPO-34分子筛水热稳定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程晓维;何秋平;贺鹤勇;龙英才;;天然STI沸石分子筛水热改性及水热稳定性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少中;高活性、高水热稳定性镍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D];南京大学;2016年

2 徐海燕;具有强酸性高水热稳定性硅铝孔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催化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郭向丹;碳四烃催化裂解分子筛的吸附及水热稳定性:实验、模拟与量化计算[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4 李强;介孔氧化硅基材料水热稳定性的研究以及新型介孔碳基材料的合成与应用[D];复旦大学;2010年

5 薛俊杰;新型Cu/SAPO-34分子筛催化剂NH_3-SCR低温反应活性位研究及其水热稳定性能探讨[D];天津大学;2013年

6 辜辛;水热稳定的多孔硅铝酸盐材料的合成与形貌控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杨刚;骨架取代的MFI型分子筛的结构及催化特性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8 刘紫微;基于固体催化剂的水热生物化学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益敏;高水热稳定型球形氧化铝制备及其在催化中的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2 周仁美;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的CVOCs氧化性能及水热稳定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3 狄春雨;片状形貌SAPO-34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MTO催化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4 刘顺;Y型分子筛的组成和结构调控[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5 宋明娟;介孔氧化硅材料的高效、低成本大规模合成及其水热稳定性改进[D];复旦大学;2011年

6 蒋天龙;高水热稳定性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在催化中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吴君璧;SiO_2/Al_2O_3载体及Ni/SiO_2-Al_2O_3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8 李翠;高温水蒸气条件下γ-氧化铝的稳定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9 崔匀;由Y型分子筛前驱体原位组装高稳定性多级孔材料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10 李振杰;苯基修饰二氧化硅膜的制备及氢气分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23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323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b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