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因载体材料聚乙烯亚胺与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的相互作用对膜结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1-16 07:19
【摘要】:采用动态光散射、荧光光谱、zeta电位测定和等温滴定量热技术分析了分子量分别为25000,10000和1800的聚乙烯亚胺(PEI)与二油酰磷脂酰胆碱(DOPC)脂质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脂质体膜内环境极性和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EI通过氨基与DOPC的磷脂基团和胆碱基团产生氢键或范德华作用,从而与脂质体结合形成复合物;低浓度PEI(0.075 mg/mL)导致DOPC脂质体的聚集和表面电位的增加,但未引起脂质体膜融合和表面电位反转;进一步增加PEI的浓度对脂质体表面电位的影响很小,而结合在表面的PEI分子链之间的排斥作用阻碍了脂质体聚集.PEI分子与DOPC脂质体的结合降低了脂质分子碳氢链的堆积密度和脂质体膜内环境的疏水性,从而增强了钙黄绿素和槲皮素在脂质体膜中的通透性.PEI与DOPC脂质体的相互作用具有明显的分子尺寸效应,增大PEI的分子量可以增强与脂质体的相互作用及对脂质体膜结构的影响.
[Abstract]: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fluorescence spectrum, The interaction of polyethyleneimide (PEI) with dioleoylphosphatidylcholine (DOPC) liposomes with molecular weight of 25000,000,000,000,1800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al polarity and membrane permeability of liposomes were analyzed by zeta potentiometry and isothermal drop calorime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EI formed a complex with liposomes by hydrogen bonding or 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 between amino groups and phospholipid and choline groups of DOPC. Low concentration of PEI (0.075 mg/mL) induced the aggregation and surface potential of DOPC liposomes, but did not cause membrane fusion and surface potential reversal. Further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PEI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surface potential of liposomes. However, the repulsive effect between PEI chains on the surface hindered the aggregation of liposomes. The binding of PEI molecules to DOPC liposomes reduced the density of hydrocarbon chains and the hydrophobicity of liposomes. Therefore, the permeability of calcitonin and quercetin in liposome membranes was enhanc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I and DOPC liposomes had a significant molecular size effect. Increasing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PEI can enhance the interaction with liposomes and influence the structure of liposome membranes.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1373062)资助~~
【分类号】:O64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宏振;方桂珍;马英梅;李俊业;马艳丽;金钟玲;;聚乙烯亚胺/纤维素的合成及对脲酸的吸附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7期

2 张昕;高保娇;王蕊欣;李刚;;季铵化聚乙烯亚胺的制备[J];合成化学;2007年03期

3 杨阳;郭霞;;基于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和油酸的负电性基因载体(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4年02期

4 陈卓铃;丁国生;;聚乙烯亚胺键合涂层毛细管用于改善碱性药物的对映体拆分[J];色谱;2006年06期

5 刘维俊;聚乙烯亚胺交联壳聚糖微球的研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5年03期

6 刘维俊;宋巍;朱贤;陶建伟;;聚乙烯亚胺复合铜微粒的制备及表征[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1年03期

7 张群;孙新园;陈敏;潘玉锁;;阳离子聚合物聚乙烯亚胺诱导的碳酸钙仿生矿化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2年03期

8 邹志明;闻荻江;;聚乙烯亚胺/石英砂包覆体的固化动力学及结构形态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徐爱娇;郑渊蔚;张昕;;PEI季铵盐的阳离子特性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07期

10 徐晓亮;赵兴祥;蒋文娟;孙林兵;刘晓勤;;聚乙烯亚胺改性MCM-48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的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林贻超;孔春龙;陈亮;;负载聚乙烯亚胺金属有机骨材料的制备及其二氧化碳捕获性能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7分会:多孔功能材料[C];2014年

2 钟振林;彭琪;卓仁禧;;通过硫硫键交联的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的合成及其作为基因载体的性能[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3 王瑞娟;王毅琳;;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与线型/支链型聚乙烯亚胺之间的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2分会:溶液中的聚集与分子组装[C];2013年

4 赵芳;张广照;;聚乙烯亚胺在磷脂囊泡表面的吸附与穿透[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5 田芳;曾广赋;席时权;;偏振FT-IR光谱测定磷脂在LB膜结构中的取向[A];全国第八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9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艳;聚乙烯亚胺—阴离子纤维素基吸附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2 孙俊;聚乙烯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作为核酸载体的性能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王滨;新型刺激响应性聚乙烯亚胺和聚乙烯基咪唑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艺;煤/聚乙烯亚胺交联复合螯合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2 莫君勇;聚乙烯亚胺对辣根过氧化物酶与乳酸脱氢酶构象和活性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6年

3 黄书文;碳纳米管接枝可降解聚乙烯亚胺基因载体的制备与表征[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4 孙云;基于聚乙烯亚胺的视疗一体化纳米颗粒的合成与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5 郭兆培;改性聚乙烯亚胺基因载体的制备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张昕;季铵化聚乙烯亚胺的制备、固载化及抗菌与缓蚀特性[D];中北大学;2007年

7 孔韵娜;基于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改性非病毒基因载体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李恒;可体内降解的交联聚乙烯亚胺的合成及其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34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334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8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