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芳基炔醛共轭延伸的1,8-萘酰亚胺的高选择性比色和荧光氰离子探针
[Abstract]:A highly selective fluorescence probe of cyanide ion was synthesized by Sonogashira coupling reaction of N-Ding Ji -4-bromo-6-nitro-1-aniso-8-naphthalimide with o-alkynyl benzaldehyde. In acetonitrile solution, probe 4 has both colorimetric and fluorescence responses to cyanide ions. After the addition of cyanide ion, the UV-Vis spectra of probe 4 produced a new absorption peak at 540 nm, and the solution changed from colorless to pale purple, while the other anions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UV-Vis spectra of probe 4. In the absence of CN-,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probe 4 produced strong fluorescence near 484 nm. After adding CN-, the emission band at 484 nm gradually disappeared, and a new set of peaks appeared near 600 nm. The fluorescence color changed from light green to light brown. This is attributed to the addition of unsaturated aldehyde groups by CN- and the influence of conjugated acetyl groups on the charge transfer of naphthalene imide fluorescence groups.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rference of probe 4 to anions in the mixture of acetonitrile and water (9:1 volume ratio) was studied in detail.
【作者单位】: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202099) 上海市科委地方院校能力建设(No.15120503700)资助项目~~
【分类号】:O65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俭辉;刘程彬;王斓;桂建舟;杨鹏;;新型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J];合成化学;2013年05期
2 张鉴锋,黄天宝,钱旭红,王清春;硫代-1,8-萘酰亚胺的合成及表征[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3 黄淼;余亦华;陈群;徐敏;;可聚合萘酰亚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光谱研究[J];波谱学杂志;2009年04期
4 齐齐;哈涌泉;孙岳明;;1,8-萘酰亚胺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年19期
5 梅文明;;1,8-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02年01期
6 张业;王凯;义祥辉;覃雯;王恒山;;超声波辅助下合成一些1,8-萘酰亚胺衍生物[J];有机化学;2011年04期
7 徐文连;蒋伟;;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萘酰亚胺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08年09期
8 玄学民;白哲革;党国栋;赵晓刚;周宏伟;陈春海;;一种可溶性聚萘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10期
9 陈军;陈婉容;董灵茜;王幸逸;戚林军;金正能;;两种新型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J];广州化工;2013年09期
10 郭祥峰,刘媛媛,刘娟,钱旭红;水溶性萘酰亚胺氢离子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能[J];精细化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川;朱凯娟;姜文娟;李亚娟;;碱诱导的萘酰亚胺分子开关[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李晓川;朱凯娟;姜文娟;李亚娟;;萘酰亚胺双体的合成与光学性质[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马金飞;徐括喜;李殿秀;袁保重;赵永德;;含杂环的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李冲;Matthew P.Aldred;张国峰;龚文亮;朱明强;;萘酰亚胺取代的二芳烯荧光分子开关的合成及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吕敬松;周成合;;新颖的萘酰亚胺炔化物自组装[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张良;许胜杰;李胜辉;王书香;张金超;;新型吡唑基修饰萘酰亚胺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细胞毒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7 郭祥峰;朱宝存;刘媛媛;张宇;贾丽华;钱旭红;;4-(氮杂-15-冠-5)-1,8-萘酰亚胺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付梅艳;肖义;;基于萘酰亚胺—方酸双发色团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9 齐齐;哈涌泉;蒋银花;孙岳明;;新的萘酰亚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光谱学性质的密度范函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唐永和;张良;李胜辉;王书香;张金超;;新型吡唑啉修饰萘酰亚胺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细胞毒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艳;1,8-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分子光物理过程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4年
2 金正能;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合成含1,8-萘酰亚胺官能团的荧光聚合物[D];苏州大学;2008年
3 李鹏;含六元酰亚胺环结构聚萘酰亚胺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马国春;新型萘酰亚胺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宇;由1,8-萘酰亚胺和硫脲构成的光谱探针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娄静静;萘酰亚胺类CN~-/F~-比色型化学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余磊;基于氨基酸的手性酰亚胺类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4 孙京府;具有聚集诱导荧光特性的树形萘酰亚胺分子的合成及其荧光探针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许文迎;4-氨基-1,8-萘酰亚胺及其结构类似物的合成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6 陈成勇;萘酰亚胺—酰胺离子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7 施锐言;萘酰亚胺的氨基迫位效应对荧光传感性能影响[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8 玄学民;一种有机可溶性聚萘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吴江;萘酰亚胺类化合物光电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杨瑞;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光谱性能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03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403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