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Abstract]:PLLA (polylactic acid)-PEG-PLLA triblock and PLLA-m PEG diblock copolymer were synthesized by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L-lactide initiated by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monomethyl ether (m PEG), respectively. The structure and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copolymer were determined by 1H-NMR analysis. PLLA-PEG-PLLA and PLLA-m PEG micelles were prepared by direct dissolution and organic solvent volatilization, and their morphology was characterized by TEM. By means of 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sis and dye probe, 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micelle is formed by self-assembly of the copolymer, and the particle size of (CMC), is about 100 nm. with a small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The particle size of triblock PLLA-PEG-PLLA micelle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diblock PLLA-m PEG micelle, and the size of micelle prepared by organic solvent volatilization method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micelle prepared by direct dissolution method. The results of in vitro release of urapidil hydrochloric acid micelle showed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polymer and the mode of drug loading had some effects on the drug delivery behavior of the micelle, and the micelle had obvious sustained release effect on the coated urapidil hydrochloric acid.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化工学院;西安市临潼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基金】:陕西省工业攻关项目(2014K10-03) 西北大学教改研究成果培育与推广计划项目(JX13009)
【分类号】:O6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伟忠,王墨林;嵌段聚醚分子结构与表面性能的研究[J];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2 杨永成,王玉荣,顾明初;立构嵌段聚丁二烯的研制——Ⅲ.立构两嵌段聚丁二烯的结构与性能[J];合成橡胶工业;1993年01期
3 修玉英,罗钟瑜,王得宁,张志平,应圣康;嵌段聚氨酯脲的序列分布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6期
4 杨福良,冯新德;硬链段结晶性嵌段聚醚聚氨酯的合成研究[J];高分子通讯;1982年04期
5 张宝艳,谭惠民,,田林祥,姚维尚,李晓萌;新型嵌段聚氨酯和聚氨酯脲的性质研究[J];高技术通讯;1996年07期
6 王益龙,庞德仁,黄葆同;烯烃序贯聚合中嵌段物的形成证明[J];高分子学报;1997年04期
7 ;萘在环氧乙烷-嵌段环氧丙烷-嵌段环氧乙烷共聚物水溶液中的溶解性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0年12期
8 粟常红,张温福,史济斌,刘洪来;溶剂小分子在嵌段高分子膜中传递性质的研究[J];化学世界;2001年09期
9 丁有骏,邢佳朴;聚砜-聚羟基醚嵌段共聚体的合成与表征[J];应用化学;1986年02期
10 聂国军;殷斌烈;冯金华;;嵌段聚醚消泡剂的合成及其光谱分析[J];化学工程师;199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舟军;郭若海;陈艳凤;谢续明;;链端束缚对嵌段共聚物结晶嵌段受限结晶的影响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2 赵成吉;李先锋;王哲;徐丹;那辉;;嵌段型磺化聚醚醚酮的合成[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邱枫;;复杂多嵌段高分子微相结构的理论预测[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4 史林启;张望清;高立超;安英丽;;嵌段共聚物胶束的相互作用与有序聚集[A];第四届全国高聚物分子表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唐萍;杨光;高杰;于晶莹;;刚-柔嵌段高分子的三维空间相结构[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B:高分子理论、计算与模拟[C];2013年
6 卞华锋;谌东中;;基于偶氮苯的两亲性三嵌段液晶共聚物的本体相结构及溶液组装行为研究[A];2014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4年
7 贾璇;陈道勇;江明;;小分子二价盐诱导的嵌段共聚物胶束化及其聚集体的温度响应性能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姜伟;朱锦涛;于海州;杜红波;;嵌段聚合物胶束的亚稳态结构及其调控[A];2008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9 丁明明;宋妮佳;潘志成;李洁华;谭鸿;傅强;;具有细胞穿透功能的氧化还原敏感多嵌段聚氨酯胶束[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医用高分子[C];2013年
10 史林启;马如江;安英丽;吕娟;;嵌段共聚物胶束表面的再组装与功能构筑[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显坤;嵌段分子—多金属氧簇超分子复合体系组装与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赵成吉;嵌段型磺化聚芳醚类质子交换膜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夏俊;复杂嵌段共聚物胶束体系的耗散粒子动力学及理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4 宫厚健;不同结构嵌段聚醚的聚集行为及对单壁碳纳米管的分散作用[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红波;两亲性齐聚苯撑乙烯-聚氧乙烯棒-线嵌段齐聚物的界面自组织[D];吉林大学;2005年
6 唐学智;嵌段、星形及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赵俊鹏;两亲/温敏性嵌段/接枝聚合物的合成及水溶液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邓联东;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及其自组装载药胶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朱笑蒙;共聚物多级微相结构及其性能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10 张志庆;多枝状嵌段聚醚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表征与应用[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姗;两亲性高度支化嵌段聚醚的合成及自组装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梁严;疏水微嵌段长度对微嵌段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相互作用的影响[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3 窦文龄;多枝状嵌段聚醚对碳纳米管的分散作用[D];山东大学;2009年
4 孙仁生;含氟嵌段共聚物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9年
5 贾林;新型手性嵌段功能大分子的设计、合成以及自组装[D];西北大学;2005年
6 潘德忠;无机盐对结晶性嵌段共聚物胶束形态的影响及利用嵌段共聚物胶束制备银纳米粒子[D];浙江大学;2008年
7 朱海军;嵌段离聚体的合成、表征及其自组装纳米胶囊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马永张;嵌段聚醚强化高稳含油污水破乳过程的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9 汤双凤;二嵌段聚肽共聚物的合成与薄膜自组装结构[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史晓峰;线型及支状嵌段聚醚的界面聚集行为[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94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494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