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子液体的两亲分子自组装
【图文】:
547评述图1(网络版彩色)离子化合物、离子溶液与离子液体的存在形式示意图Figure1(Coloronline)Schematicillustrationofioniccompound,ionicsolutionandionicliquid链,可以是直链型也可以是支状型.表面活性剂分子是最典型的两亲分子.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两亲性,其溶于水后,在浓度较低的情况下,会在气液界面发生单分子排列,亲水基团朝向水,而疏水基团伸向空气,从而降低了溶液的表面张力.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气液界面上不能容纳更多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体相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就会在多种非共价弱相互作用(如氢键、静电力、疏水作用、范德华力、-堆积作用等)驱动下,以极性基朝向极性溶剂、非极性基远离极性溶剂的方式自发聚集形成多种具有特殊性能的有序结构[4].目前发现的聚集结构有胶束(球状、蠕虫状、棒状及碟状)、囊泡(单层或多层)、纳米管、纳米纤维、溶致液晶(层状、六角、立方)、微乳液等.两亲分子的自组装体是化学、生物学、物理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在生命、能源、信息等现代高新技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如前面所述,离子液体具有多种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两亲分子的自组装体也是当今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因此,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着眼于如何将离子液体的优势与两亲分子自组装体有机结合起来,研究离子液体参与的两亲分子自组装过程.将离子液体的特性引入到传统的两亲分子组装体中,有助于改善传统组装体的性质,也拓展了离子液体自身的应用和发展.下面就离子液体参与的两亲分子自组装作简要概述.1离子液体作为溶剂参与的两亲分子自组装1.1胶束作为溶剂参与胶束形成的离子液体可以分为2类[5],即质子性离子液体(proticionicliquids,PILs)和非质子性离子液体(aproticionicliqu
nX-100在[bmim][PF6]与EAN混合溶剂中的聚集行为.将EAN加入TX-100的[bmim][PF6]溶液后,EAN可以插入TX-100/[bmim][PF6]胶束中,进一步改变胶束的微环境;反之则不会影响胶束的结构.质子性离子液体与非质子性离子液体均可以作为溶剂支持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其中形成胶束.与水相比,两类离子液体的溶剂化作用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因此,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离子液体中形成胶束的能力要弱于水中.同时,离子液体的溶剂化作用与离子液体烷基链长、反离子有直接关系,从而显著影响了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离子液体中的聚集行为.图3TritonX-100在[bmim][BF4]中浓度为1.5CMC时的FF-TEM图[19]Figure3FF-TEMimageofTritonX-100/[bmim][BF4]solutionat1.5CMC[19]1.2液晶以离子液体EAN为溶剂形成的液晶体系最早是由Evans课题组报道的[21].在此基础上,Araos和Warr[22]系统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nEm在EAN中形成的液晶.随后,Hao课题组[23]具体研究了C12E6在EAN中形成的液晶,并将其应用于增溶多壁碳纳米管.Drummond课题组[24]报道了油酸单甘油酯(monoolein,myverol18-99K)和植烷三醇(phytantriol)在EAN等形成的液晶.Wagner课题组[25]采用流变、电导率、小角中子散射(SANS)等多种方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16TA]Br在EAN中相行为,发现当[C16TA]Br浓度在45%~62%(质量分数)时,随着温度的变化,可以发生溶液和六角液晶相的可逆相转变.Chen课题组先后报道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123[26],Brij97[27]和阳离子型季铵盐类Gemini表面活性剂(CsH2s-,-(Me2N+-CmH2m+1Br)2,s=2,m=10,12,14)在EAN[25,28],PAN和硝酸于基铵(BAN)[29]中形成的液晶体系.此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573132)资助
【分类号】:O64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慧心,,唐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研究”中期研究新进展[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95年02期
2 吕庆,贡浩飞,刘鸣华;双头基两亲分子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1年03期
3 张希;王朝;王治强;;超两亲分子:可控组装与解组装[J];中国科学:化学;2011年02期
4 于网林,赵国玺;囊泡的形成与两亲分子结构[J];化学通报;1996年06期
5 盖峥,杨威生,周维金;两亲分子聚集相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96年04期
6 程晓红;董星;易守兵;贺池先;;T-型表面两亲分子形成的复杂纳米液晶超分子结构[J];云南化工;2010年02期
7 苑再武;李干佐;郝京诚;;水相和特殊介质中有序聚集体的结构、性质和应用(Ⅳ)——两亲分子的特殊聚集体凝胶[J];日用化学工业;2009年04期
8 周乃扶;两亲分子在溶液表面吸附层中的构象和熵模型[J];自然科学进展;1999年05期
9 李洪光,郝京诚,刘维民;含C_(60)球两亲分子有序聚集体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江龙;从LB膜到分子自组装体系——1991年第五届国际LB膜会议追记[J];化学进展;199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希;王朝;王治强;;超两亲分子:可控组装与解组装[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焦体峰;刘鸣华;;双头基两亲分子在气液界面的组装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刘凯;王朝;李志波;张希;;基于定向电荷转移作用的超两亲分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黄建滨;;溶液中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的构筑与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薛群基;;新颖两亲分子有序聚集体及其模板应用[A];2005(第五届)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孙亚伟;徐海;;新型光敏性两亲分子的制备及在可控释放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林长亘;陈伟;胡君;吉元春;宋宇飞;;多酸基两亲分子在溶液中的组装行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8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4年
8 林显坤;王莹琳;吴立新;;两亲分子与多金属氧簇杂化体:从六方聚集结构到纤维状胶束[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卓玉江;褚莹;;两亲分子辅助下金属基片上构筑银纳米晶高级组装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黄建滨;;溶液中两亲分子一维有序组合体的构筑与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林长亘;功能多酸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2 王广通;不同拓扑结构的超两亲分子的构筑与自组装[D];清华大学;2015年
3 李燕;静电力驱动的超两亲分子的构筑及聚集行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王朝;超两亲分子的可控自组装与解组装[D];清华大学;2011年
5 孙璐;聚乳酸—两亲分子混合体系气/液界面相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董丽红;两亲分子引导下低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的低温液相合成和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佳锡;利用葫芦脲分子构筑功能化的超分子组装体[D];吉林大学;2015年
8 许祥;两亲分子设计在抗静电聚烯烃材料与防水抗菌纸中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慧心;基于超两亲分子自组装构建刺激响应的纳米体系[D];吉林大学;2016年
2 刘耀芳;含刚性片段羧酸衍生物两亲分子在界面及溶液中的组装[D];赣南师范学院;2015年
3 邓丹凤;智能响应型两亲分子的合成及其组装体负载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邢义波;乙酰胆碱酯酶响应型聚合物型超两亲分子的可控自组装[D];清华大学;2012年
5 单聪聪;超两亲分子自组装及其在构建聚合物中空微球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裘捚;含长碳(氟)链双子座两亲分子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7 姜文清;两亲分子液晶模板法合成稀土介孔功能材料[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e
本文编号:2517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517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