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2’-联吡啶-5,5’-二羧酸构筑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修饰研究
本文关键词:以2,2’-联吡啶-5,5’-二羧酸构筑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修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MOFs材料具有迷人的结构,可调变的孔道结构,在气体吸附、手性拆分、磁性、荧光、催化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大量结构新颖、性能突出的MOFs新材料被合成出来。Yaghi等在储氢材料的发现曾经给予MOFs研究者极大的鼓励。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在关注新结构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MOFs材料性质的研究。近几年,应用后合成方法来修饰和功能化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成为无机化学领域的新兴热点。后合成方法主要是利用后来的反应将外部基团“嫁接”入“母体”MOF材料之中,从而改善MOFs材料的孔道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在后合成研究领域中很重要的一项应用是将具有功能性的基团嫁接到MOFs材料之中,从而实现结构既稳定功能性质又突出MOFs新材料的制备,或者,在具有单一性质的MOFs材料中使用后合成方法导入其他功能性的基团,修饰得到具有多功能的MOFs材料。通过后合成的方法对MOFs材料进行合理的修饰在制备新型功能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应用晶体工程学原理,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用2,2’-联吡啶-5,5’-二羧酸做为配体和不同的金属离子合成得到了9个不同结构的MOFs材料。并且对化合物9进行后合成修饰,通过后合成反应,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本文共得到了九个化合物Cu_4(Hbpydc)_4Cl_4·2H_2O(1),Zn(bpydc)_2·2H_2O(2),Ni(bpydc)_2·2H_2O(3),Co(bpydc)_2·2H_2O(4),Mg(bpydc)_2·2H_2O(5),Zn(bpydc)(DMSO)(6),Cd(bpydc)·H_2O(7),Pr2(bpydc)3·4H_2O(8), In(bpydc)_2(9).化合物1是一个零维四核铜簇,每个分子中含有四个铜原子,,两核铜之间存在着弱的铁磁作用,两核铜片段之间是反铁磁作用,整体上化合物1表现出反铁磁的性质。化合物2-5是四个同构的二维层状化合物。化合物6-8的结构是三维的,化合物6中的所有的H_2bpydc配体的联吡啶位置都对应螯合一个Zn原子,化合物6的结构中去除掉溶剂分子的DMSO后,有一个方形的孔道。化合物7中的H_2bpydc只有部分联吡啶位置螯合Cd原子,化合物7的三维结构中存在一个三维的圆形孔道。化合物8结构非常致密,没有形成孔道。化合物9是一个四重互穿的金刚石的拓扑结构,结构中联吡啶位置上的N原子未参与配位。化合物9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是一个理想的后合成“母体材料”。化合物9室温条件在紫外灯照射下发出绿光。 本文采用后合成的方法将发红光的稀土离子Eu(Ⅲ)引入到发绿光的“母体材料”化合物9中,得到三个不同掺杂比例的化合物9a,9b,9c,其中,化合物9a和9b在不同波长的紫外灯照射下具有发光颜色不同的现象。随后,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电子能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证明Eu(Ⅲ)原子的存在模式;并通过对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和量子产率的分析对发光的现象作出解释:通过后合成得到的化合物中存在着不同的发光中心,通过调变发光中心的数量比例可以调变发光颜色。
【关键词】:2 2’-联吡啶-5 5’-二羧酸 MOFs 合成 结构 修饰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O64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32
- 1.1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简介10-14
- 1.1.1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结构要素10-11
- 1.1.2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设计11-14
- 1.2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14-23
- 1.2.1 气体储存14-16
- 1.2.2 选择性分离16-18
- 1.2.3 催化性能18-19
- 1.2.4 磁性19-20
- 1.2.5 发光性质20-23
- 1.3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后修饰23-27
- 1.3.1 后合成方法简介23-25
- 1.3.2 后合成反应的分类25-27
- 1.4 本课题的选题目的、意义及主要结果27-28
- 1.4.1 本课题的选题目的和意义27
- 1.4.2 本课题取得的主要结果27-28
- 1.5 本课题所使用的表征方法28-29
- 参考文献29-32
- 第二章 以 2,2’-联吡啶-5,5’-二羧酸构筑的MOFs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32-50
- 2.1 引言32-33
- 2.2 零维化合物Cu_4(Hbpydc)_4Cl_4·2H_2O(1)的合成与性质表征33-38
- 2.2.1 化合物 1 的合成33
- 2.2.2 化合物 1 的单晶结构33-36
- 2.2.3 化合物 1 的粉末XRD谱图36
- 2.2.4 化合物 1 的红外光谱36-37
- 2.2.5 化合物 1 的磁性37-38
- 2.3 二维层状化合物 2-5 的合成与结构38-42
- 2.3.1 二维层状化合物 2-5 的合成38-39
- 2.3.2 化合物 2-5 的晶体结构39-42
- 2.4 三维结构的化合物 6-8 的合成与结构42-47
- 2.4.1 化合物 6-8 的合成42-43
- 2.4.2 化合物 6-8 的单晶结构43-47
- 2.5 本章小结47-49
- 参考文献49-50
- 第三章 MOFs材料的修饰研究50-66
- 3.1 引言50-51
- 3.2 母体材料In(bpydc)_2(9)的合成与结构51-54
- 3.2.1 化合物 9 的合成51
- 3.2.2 化合物 9 的单晶结构51-53
- 3.2.3 化合物 9 的的粉末衍射表征53
- 3.2.4 化合物 9 的热重分析53-54
- 3.3 后合成实验及表征54-64
- 3.3.1 实验部分54
- 3.3.2 粉末XRD54-55
- 3.3.3 XPS光电子能谱和ICP等离子体光谱分析55
- 3.3.4 远红外光谱(Far IR)和红外光谱(IR)55-56
- 3.3.5 拉曼光谱分析56-58
- 3.3.6 化合物的热重分析58
- 3.3.7 化合物的荧光表征58-64
- 3.4 本章小结64-65
- 参考文献65-66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66-68
- 致谢68-69
- 作者简历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艳;周子彦;孟凡;坤吴学;;基于联吡啶的π-共轭有机电致发光分子的合成和光学性质研究[J];有机化学;2007年05期
2 吴仲岿;丁道远;赵刚;唐雯霞;;联吡啶合铬手性配合物键合DNA的立体选择性[J];科学通报;1993年01期
3 吴连斌;吕志卿;陈遒;陈利民;蒋剑雄;;联吡啶桥联聚倍半硅氧烷及其镍(Ⅱ)、铽(Ⅲ)配合物的合成与磁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08期
4 А.И.巴马列夫 ,易宪武;铁矿石中钒的亚铁联吡啶比色测定法[J];化学世界;1957年06期
5 刘玉清,汪尔康;2,2′-联吡啶对质子的相转移催化[J];科学通报;1988年03期
6 张蓉,孙世国,彭孝军;铼、钌联吡啶络合染料的电喷雾质谱研究[J];染料与染色;2004年06期
7 赵岷;李作盛;仇永清;刘晓东;;含联吡啶和二硫醇盐配体过渡金属M(Ⅱ)(M=Ni,Pd,Pt)配合物二阶NLO性质的DFT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8 张树成;孙志华;赖锦秋;;铜(Ⅱ)-联吡啶-铬天青S多元配合物形成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9 王学智,郑利民,苏小云;轻稀土与联吡啶和菲罗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10 郑淑英;;丙二腈/联吡啶对苯乙烯聚合影响的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世国;彭孝军;徐勇前;凡明文;时磊;孙立成;;铼联吡啶光敏染料性能的研究[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马又娥;;气相色谱法测定4,4’-联吡啶的含量[A];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单晓晨;江飞龙;陈莲;吴明燕;洪茂椿;;借助氢键构筑的联吡啶二羧酸超分子的荧光,二阶非线性和磁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康传清;郭海泉;张敏杰;邱雪鹏;高连勋;;联吡啶还原合成吡啶基四氢吡啶和吡啶基六氢吡啶[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邱雪鹏;郭海泉;康传清;高连勋;;1,5-二氮杂戊二烯合成单取代2,4′-联吡啶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张蓉;孙世国;彭孝军;;铼、钌联吡啶络合染料的电喷雾质谱研究[A];第九届全国染料与染色学术研讨会暨信息发布会论文集[C];2004年
7 宋金浩;雷智鸿;蒋勇;梁鸿;李夏;;微孔锌与2,6-萘二磺酸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结构[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夏;;铕-邻氟苯甲酸-2,2’-联吡啶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荧光光谱[A];第五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慧萍;路萍;张武;邱松;马於光;;水溶性的联吡啶-芴共聚物的合成[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陈晓彤;董彬;崔孟超;王科志;金林培;;一系列Ru(Ⅱ)配合物电致化学发光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锂离子电池用结构稳定的尖晶石锂锰氧化物合成方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2 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 肖红;1,3丙二醇合成方法的探讨[N];中国纺织报;2009年
3 艳群;氧化锆纳米线的合成方法[N];广东建设报;2004年
4 ;一种硅锌铝分子筛及其合成方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5 王雄伟;环氧乙烯基树脂研发获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6年
6 柏林记者 张兆军;我合成首例单晶碲化物纳米带[N];科技日报;2007年
7 郝钢;我国科学家合成世界首例单晶碲化物纳米带[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8 钱伯章;2006:合成树脂高水平成果迭出[N];中国化工报;2007年
9 呼跃军;乌海乌达区循环经济建设取得实效[N];中国化工报;2007年
10 张学铭;能源世界的一颗新星——氢能[N];中国化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竹艳;柔性联吡啶胺金属有机晶态网络的设计合成与荧光性能[D];黑龙江大学;2013年
2 肖方南;限域空腔中钌联吡啶性能的研究及其应用[D];南京大学;2013年
3 杨进;基于吡啶、联吡啶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刘淑娟;离子型小分子与高分子铱配合物的设计、合成、表征与光电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田歌;新型金属—多羧酸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马天亮;咪唑羧酸衍生物为配体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明;若干联吡啶类配体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电子结构与光电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葛树勋;介孔SBA-15及其孔内组装联吡啶铕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质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蔡博伟;以氮杂环化合物为模板的稀土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方明;稀土(Ln)、Ln-Cu/Co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峗;以2,2’-联吡啶-5,5’-二羧酸构筑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修饰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张玲娟;基于2,2’-联吡啶-3,3’-二羧酸的稀土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3 李艳波;新型联吡啶过渡金属络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杜昆鹏;两种含联吡啶配体单体的合成及其聚合反应尝试[D];郑州大学;2010年
5 焦建;系列含联吡啶类配体铜(Ⅰ)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姚静雅;联吡啶多羧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表征[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王晓湘;基于杂多酸和2,2’-联吡啶-3,3’-二甲酸的质子导体及其复合材料的合成和性能[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蕾;[5C+1C(N)]环合反应构建三联苯及苯基联吡啶衍生物[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瑞平;以二羧酸联吡啶为配体的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张俊峰;含有吡啶、联吡啶侧基的有机磷腈多齿配体的合成,结构表征及其光谱性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以2,2’-联吡啶-5,5’-二羧酸构筑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修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2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52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