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线形高分子共混熔体的平衡态性质

发布时间:2019-11-04 03:44
【摘要】: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长短链二元线形高分子共混熔体在平衡态下的结构、动力学性质以及黏度.结果表明:共混对组分的结构性质没有影响,共混体系中2组分各自的均方回转半径以及均方末端距均与单分散体系中相同;共混显著地影响动力学性质,即长链在共混体系中的扩散和松弛会加快,相反,短链的扩散和松弛则会变慢;另外,该共混体系的黏度符合简单的线性叠加.
【图文】:

示意图,高分子链,珠子,模型


不?体系施加了剪切场,并研究了黏度与剪切速率的依赖关系,以便计算体系的零切黏度.在模拟中,剪切场是由Lees-Edwards边界条件[21]实现的.在该边界条件中,若一个珠子从剪切板上边界跑出,则会有一个相应的珠子从下板进入,新进入的珠子其速度的坐标都会做相应的调整以体现剪切的效果,如图1所示.该边界条件已经被证明能够成功地模拟剪切环境.为了控制体系的温度,在模拟中我们采用DPD热浴,包含该热浴后的运动方程为:(4)式中,FiC是第i个珠子的保守力,FiD是第i个珠子的耗散力,FiR是第i个珠子的随机力.耗散力和图1WCA+FENE高分子链模型以及Lees-Edwards边界的剪切示意图(1)126WCA4,1.12;0,>1.12.rUrrrσσεεσσ+≤=(2)2200FENE00ln1,;20,.rRrRURrRκ≤=>(3)(4);.iiiCDRiiiiprmpFFF=

均方回转半径,均方末端距,共混体系,组分


第6期秦立云,等:线形高分子共混熔体的平衡态性质4632.2共混体系的动力学性质在平衡态下,除了体系的静态结构性质之外,动力学性质也是非常重要的特性.描述动力学特性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就是高分子链的扩散系数D[25].众所周知,在长时间尺度上高分子链质心的扩散符合爱因斯坦关系因此其扩散系数可以由下式得到图3a列出了共混体系中2组分的各自的扩散系数D1和D2.数据表明,共混体系中短链组分的扩散要比其单分散体系中的扩散慢(扩散系数越大,扩散越快),并且这种减慢随着其所占体积分数Φ变小而愈加明显.这种减慢是因为在共混体系中,长链所产生的拓扑约束(缠结效应)要比短链强,严重减缓了短链的扩散.相反地,长链组分的扩散则要比其单分散体系中的扩散要快,并且随着Φ增加而更加明显.这是因为短链的加入稀释了长链之间的拓扑约束,加快了长链的扩散速度,并且短链越多,这种稀释效果越明显.除了扩散系数之外,高分子链的松弛时间τ也是一个描述其动力学的重要物理量.在模拟中,松弛时间可以由高分子链末端矢量的时间自关联函数[11,17,26]得到组分1为链长30,组分2为链长100.实线为组分1,虚线为组分2,均为在其单分散体系中数据.图2共混体系中2组分的均方末端距和均方回转半径实线表示组分1,虚线表示组分2,均为在其单分散体系中的数据.图3共混体系中2组分的扩散系数和松弛时间(15)2cmcmR(t)R(0)=6Dt.(16)[]2cmcm1lim()(0).t6DRtR→∞t=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共混技术[J];橡塑技术与装备;2004年01期

2 君轩;橡塑共混[J];世界橡胶工业;2004年05期

3 李思晴;;聚乳酸共混物相容性的测试[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Y.YAMAGUGHI ,I.SEKIGUCHI ,Y.OKUBO ,高金堂;共混对高聚物材料摩擦学性能的改善[J];固体润滑;1986年04期

5 K.A.Mazich,H.K.PlummerJr.,M.A.Samus,P.C.KillgoarJr.,白国春 ,李晨;弹性体共混物小形变动态力学性能的模拟[J];合成橡胶工业;1988年S1期

6 张增民,李松,童筱芳;聚碳酸酯—聚乙烯共混物注射制品的形态结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0年02期

7 ;二元共混物的阻燃性[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1998年02期

8 曹青华;孙洪秀;纪清林;庄韦;;邻甲酚醛环氧树脂/核壳粒子共混物的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11年09期

9 李俊山;;橡胶共混物的分散状态[J];特种橡胶制品;1983年03期

10 郑植艺;李合银;林大林;贺怀军;姜仁平;;共混型可染阻燃丙纶的研制[J];山东纺织科技;198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才亮;冯连芳;胡国华;;挤出共混中停留时间分布与相形态的动态演变[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王伟;窦睿;尹波;杨鸣波;;剪切场对PA6/EPDM-g-MA/HDPE共混物形态与性能的影响[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N:高分子加工与成型[C];2013年

3 谢续明;;界面对共混物凝聚过程的影响及梯度相结构形成的诱导作用研究[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陈艳军;张超灿;;含氟丙烯酸酯无皂共混乳液成膜及乳胶膜梯度结构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黎珂;黄汉雄;;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相形态和冲击性能的关系[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罗春燕;刘洪来;胡英;高瑛;;聚氧化乙烯/聚苯乙烯共聚物及其共混物的湿刷共混行为[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7 刘西强;杨伟;杨鸣波;谢邦互;;熔体状态下PA6/ABS共混物的形貌粗化行为以及二氧化硅粒子对共混物的形貌稳定作用[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N:高分子加工与成型[C];2013年

8 张梅;李全明;栾加双;靳玉伟;马荣堂;;聚乙二醇/聚乙烯醇共混物的相变特性与结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4)[C];2007年

9 郑爱国;赵莹;徐怡庄;王笃金;张秀芹;翁诗甫;吴瑾光;徐端夫;;利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PP/PE共混物[A];第十二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李澜鹏;宫蕾;尹波;冯建民;杨鸣波;;PA6/MEPDM/HDPE三元共混物形态设计与实现[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 肖红;PTT与PET的共混共聚及复合纺丝[N];中国纺织报;2009年

2 于柏林;通用塑料将被赋予高性能概念[N];中国化工报;2007年

3 唐伟家;GE开发宽耐温范围PPO共混物[N];中国化工报;2004年

4 郭娟 张进;生物破坏性塑料的种类及其应用[N];中国包装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翔;叶片挤出机反应加工生物可降解PBS和PLA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云岩;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相结构形成演变及其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何伟;新型杂萘联苯结构聚芳醚砜(酮)及其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朱琳;聚丙烯/乙烯-1-辛烯共聚物熔体动态共混过程中的相形态演变与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宋娜;聚丙烯/乙烯-1-辛烯共聚物共混过程瞬态的在线分析及共混物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赵学哲;高分子共混薄膜的分相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杨海华;PET/PEN扩链反应性共混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1年

8 张欣涛;含二氮杂萘酮结构聚醚砜酮共混及填充改性[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马国维;不相容聚合物聚氯乙烯/聚乙烯共混中相分散-交联协同作用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杨宇平;聚丙烯/顺丁橡胶共混物相结构形成演变及其分散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丽娜;碳纳米管诱导聚乳酸共混复合材料结构及性能变化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冯晨霞;CNTs诱导PVDF/PMMA相容共混物结晶与相分离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玲;PVC/PVA共混超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4 何美锋;反应性梳形聚合物对聚乳酸/ABS共混物的增容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5 张倩;PVC/PMMA共混材料改性及性能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4年

6 唐蓉;PC/AES和PC/ASA共混物动态流变学行为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7 韦佳;P(3/4HB)及其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3年

8 武艳超;以离子液体为溶剂的角蛋白/纤维素共混溶液流变性及可纺性的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5年

9 刘益斌;增韧改性聚氯乙烯合金的制备和性能[D];浙江大学;2016年

10 殷铭;聚偏氟乙烯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研究及其应用[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55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555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9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