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溶解性氮杂稠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图文】:
课题组设计了一种聚合物光致发光电化学电池(Polymer Light-Emitting Electrochemiccells, PLEC),他们采用 SWNT/聚合物复合材料做电极(既是阴极材料也是阳极材料有机发光聚合物层(聚芴共聚物,PF-B)包覆于两电极之间做成薄膜,这个发光设备仅具有良好的透光率、柔顺度,其最大拉伸度可达 45%,在反复扭曲之后仍能够恢复状而对发光性质没有丝毫影响,这得益于 SWNT/聚合物的记忆效应[8]。有机材料容易成薄膜,Matthew[9]等报道了总体厚度只有 2μm 的聚合物有机发光二极管(PLED),有 100%的拉伸应变能力,基底和阳极材料为常见聚合物,活性半导体层为具有红橙光特性的聚合物,,阴极材料为超薄 LiF/Al。除了碳纳米管之外,银纳米线和聚合物复材料也是可选的电极材料[10,12],Ki-Hun Ok 等[13]利用银纳米线和聚酰亚胺复合物为电极制得的 OLED 器件具有可弯折的特性,薄膜厚度小于 10μm。2015 年,彭慧胜研究组出了颜色可调并且具有高机械韧性可编织的 PLEC,它是由不锈钢丝阳极、导电的定碳纳米管带阴极及发光聚合物层组成,发光层用蓝光发光聚合物 PF-B 或黄光发光聚物苯基取代的聚(1,4-亚苯基亚乙烯基)。该 PLEC 的整个制作过程在空气中即可完成全过程采用溶液法,适合大规模的制备[14]。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和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优缺点,活性层有聚合物和小分子两种,而活性性层是否含有聚合物,可将 NF-OSCs 分为er OSCs, NFP-OSCs)和非富勒烯小分子 OS-OSCs)。含聚合物的 OSCs 的能量转换效建辉组[29]报道的基于 PBDB-T-SF:IT-4F 的 PBDB-T-SF 为聚合物 donor,IT-4F 为小分ITIC-Th1 的单结二元混合 NFP-OSCs,转换的 NFSM-OSCs 的性能则稍显欠缺一些。尽确的化学结构、分子量,电子能级和吸收子可以达到很高的纯度,结晶度更为可控批次之间性能稳定。Bin 等[33]合成了一种具H11 中二噻吩基-苯并二噻吩(BDTT)为中体为 n-型小分子有机半导体 IDIC,基于 H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宗和,王殿勋,于澝,徐广智;某些稠环化合物的XPS振起伴峰及其HMO计算研究[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89年01期
2 苏宇;刘珊;杨铭;廖显威;;四种芳香稠环化合物荧光光谱的量子化学研究[J];发光学报;2006年03期
3 陈霄;沈妍彦;胡维波;钟为慧;;吡唑类稠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J];化工生产与技术;2010年03期
4 王文志,佘万能,周珍福;稠环化合物敏化硫摀盐引发阳离子光聚合的研究[J];湖北化工;2003年03期
5 ;白油废酸渣综合利用研究[J];重庆环境保护;1985年06期
6 杨国明;;解析两道形似神非的试题[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09年07期
7 王可;刘宁;武宗凯;付小龙;李焕;舒远杰;李军强;庞维强;;呋咱并哒嗪基稠环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英文)[J];火炸药学报;2018年03期
8 陈茹玉,包容,唐大志;氮磷杂稠环化合物的质谱[J];应用化学;1991年05期
9 张锋;郝军国;高怀荣;郭艳琴;;催化裂化油浆系统结焦原因及预防措施[J];广东化工;2014年05期
10 杨冰,李瑛,徐创霞,徐向刚,谢明贵;有机荧光材料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徐晖;黄子傲;华煜晖;杨宇惠;李顺华;张弘;夏海平;;铱杂稠环化合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2 陈望忠;焦克芳;;多取代香豆素的结构鉴定[A];第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6年
3 王强;宋红健;刘玉秀;宋海斌;汪清民;;铜催化的三氟甲基化串联双环化构筑稠环化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集[C];2016年
4 汤小辉;刘海超;杨兵;;基于吩噻嗪的红色有机发光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一分会:π-共轭材料[C];2016年
5 霍欢;王伯周;廉鹏;来蔚鹏;马玲;;三种含能稠环化合物合成与表征研究[A];第二届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孙永青;李保国;陈树峰;;Cu催化的不饱和二酮与吲哚合成含氮稠环化合物[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7 常彩仙;相江峰;孙聚堂;;硫掺杂的无定形碳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2008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晏子聪;含氮稠环化合物合成方法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李葆生;串联反应在桥环、螺环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3年
3 赵文静;基于环糊精新型超分子有机凝胶和功能分子的设计、合成与性质[D];山东大学;2013年
4 董首成;基于咔唑的新型π体系的构筑及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宣军;天然产物Steenkrotin B和Pepluanol A的全合成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宇渊;高溶解性氮杂稠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湖南大学;2018年
2 冯英;氮杂稠环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3 屈扬坤;两类特殊稠环化合物的合成[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4 温月璐;含氮稠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7年
5 夏永根;几种氮杂稠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孙永青;铜催化β,γ-不饱和二羰基化合物与吲哚环化构筑含氮稠环化合物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7 张国栋;三唑并均四嗪类富氮稠环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7年
8 赵菲阳;一系列基于芘单元的高溶解性的氮杂稠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9 宋伟伟;基于钯、银催化合成杂环化合物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
10 顾桢燕;几种稠环化合物新型荧光探针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964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596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