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高效热活性延迟荧光D-A型有机小分子的理论设计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1 18:53
【摘要】:近年,基于纯有机分子的热活性延迟荧光(TADF)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最低单重激发态(S1)和三重激发态(T1)的能隙非常小时,TADF材料能够实现有效的T1到S1的反系间窜越(RISC),从而实现理论上最大的内量子效率100%。实验上报道的TADF分子大部分都是给体(D)-受体(A)结构,其中D和A单元的改变会使材料的性质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发光颜色的改变,效率的提高,完全相反的性质等。运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从本质上探讨TADF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对于指导实验上合成有效的TADF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实验报道的TADF有机分子为基础,通过分子结构修饰设计了一系列高效TADF小分子,并通过量子化学计算预测了相关性质。以实验报道的结构相似、性质不同的TADF有机小分子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决定分子具有TADF性质的关键因素。特别的是,本文中使用可调控长程泛函方法更为准确地预测了TADF分子的光电性质。主要内容如下:1.目前报道的大部分TADF有机分子都是一维或者二维D-A构型,通过改变D或A单元找到一个合适的组合,使设计的分子具有更好的TADF性能。包含三苯胺和二氰基吡嗪的空间三维结构D-A型TADF分子首次被报道,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基于此,我们通过引入不同的D单元和增加共轭链长度设计了一系列TADF分子。并利用量子化学方法对它们的结构、轨道、吸收光谱、单重激发态-三重激发态能隙(ΔEST)、荧光辐射速率常数及电子和空穴重组能等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合理的增加共轭链长度或者选择一个合适的D和A单元组合是降低ΔEST数值的有效方式。2.2016年,两个纯蓝色的三苯基硼衍生物TADF分子被报道。不同于传统的TADF分子,这两个分子通过硼原子和氮原子之间的共振效应实现HOMO和LUMO分离。基于被报道的分子(DABNA-1),我们通过在硼的对位引入不同的取代基团设计了分子1-4,试图在保持分子的发射波长在小的范围内变化的同时,通过引入取代基团来提高分子的TADF性能。使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设计的分子1-4的ΔEST小于母体分子DABNA-1,其振子强度和荧光辐射速率均高于母体分子,且其发射波长的变化范围也很小,从而预测所设计分子具有更高的TADF性能。3.在大多数报道中,TADF分子的研究主要关注D和A基团的改变。一些研究工作表明,把苯环引入D和A单元之间,会明显增加它们的外量子效率。在此,苯环起到桥连作用。但是,在TADF材料中,对于桥连基团的研究很少。因此,在本章中,基于拥有高的外量子效率(24%)和低的效率滚降的4-苯甲酰吡啶及咔唑TADF分子(DCBPy),通过改变苯环的个数和连接方式设计了一系列分子。通过对它们在基态和最低单重激发态结构比较和对重组能、轨道分布、ΔEST、荧光辐射速率(kr)、以及更高单、三重激发态的自旋轨道耦合(SOC)强度等参数的分析,我们发现引入连接桥可明显增加它们的kr和SOC数值。4.长期以来,对于TADF分子设计的原则一直强调分子要有比较好的HOMO和LUMO分离。除此之外,对于其它参数的影响还没有明确地指出。因此,在本章中,我们选择了结构相似的硼氧杂蒽类分子,它们具有相同的A单元,不同的D单元。针对它们虽然都具有好的HOMO和LUMO分离,但一个具有TADF性质,另一个没有TADF性质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好的HOMO和LUMO分离并不能决定分子的TADF性质。通过对两个分子其它光物理性质的比较,进一步确定了决定分子具有TADF性质的主要因素,小的ΔEST和强的SOC。除此之外,S1和S0之间的能隙以及最小能量交叉点结构改变对于RISC过程也非常重要。另外,我们结合更高激发态的自然跃迁轨道(NTO)和能级大小,以及SOC数值对可能潜在的RISC渠道进行了推测。
【图文】:

原理图,激子发光,电致发光,原理


第1章 前 言言发光二极管(OLED)在平板显示和日常照明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可,笔记本电脑,数码摄像机等。相比于液晶显示,OLED 具有更好的性应速度快,清晰度高,,色彩逼真,低成本等[1-3]。自从 1987 年,Tang 和 了第一个 OLED 器件,许多高性能的有机发光材料相继被报道,这在很LED 材料的快速发展。至今为止,OLED 材料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主光材料,包含重金属元素的磷光材料,以及纯有机小分子的延迟荧光材

过程图,过程,三重态,激子


而不能利用三重态激子(T1)。因此,基于传统荧光材料的 OLED 的最大内量子效率(IQ只能达到 25%[4, 9, 10]。尽可能多的利用不发光的三重态激子,打破理论上的量子效率极限可以提高 OLED 的效率。研究表明,基于有机金属配合物的第二代磷光材料构建的 OLE成功地获得了比较高的效率,这主要归于强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实现了由 T1态到 S0态磷光发射[11-19]。例如,元素 Pt,Ir,Ru 等重金属效应产生的较大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能实现有效的单重态到三重态的系间窜越(ISC),这使得所有的单重态和三重态激子都够被利用[20, 21]。因此,基于金属配合物磷光材料构建的 OLED 最大能够获得理论上的 100IQE[22, 23]。但是,重金属的价格比较贵,有毒性,污染环境,并且在地球上的储量有限,些不利因素对于在商业上的大批量生产和应用很不利。所以,寻找低成本,安全的替代料对 OLED 产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近几年,纯有机小分子的 DF 被公认为第三代 OLE材料,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24-39]。然而,在很早以前,这种延迟荧光现象就已经被发了。图 1.2 中展示了 DF 材料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代表产物和时间。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2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俊生;许文海;陈维山;黎坚;;基于电子回流理论的植物延迟荧光来源理论与实验研究(英文)[J];激光生物学报;2007年06期

2 刘忠范;;分子筛限域碳点实现超长寿命热活化延迟荧光[J];物理化学学报;2018年01期

3 张玲瑞;邢达;王俊生;曾礼漳;李强;;植物光诱导延迟荧光的紫外辐射环境胁迫监测[J];光电子.激光;2007年07期

4 何桂营;匡卓然;王娴;宋宏伟;郭前进;夏安东;;溶剂极性对D-A-D型延迟荧光分子电荷转移激发态的调控[J];中国科学:化学;2018年02期

5 王俊生;邢达;许文海;;植物光合能力检测中延迟荧光诱导参数优化[J];光电子.激光;2007年12期

6 晋卫军,陈素娥,樊艳平,刘长松;吡哌酸的固体表面-延迟荧光法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年03期

7 曾礼漳;李哲;;植物光诱导延迟荧光测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12年03期

8 王俊生;邢达;许文海;陈维山;;植物延迟荧光与光合能力相关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7年07期

9 柯珂;陈嘉雄;张明;王凯;史益忠;林慧;郑才俊;陶斯禄;张晓宏;;通过扩展LUMO分布提高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的性能(英文)[J];Science China.Materials;年期

10 李瑛;许文海;;延迟荧光强度及光谱分析技术在逆境光合生理检测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久艳;李德利;董瑞志;;蓝光热致延迟荧光材料及其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A];第十五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2 李旭萍;朱亮亮;;基于吲哚的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7年

3 龚少龙;詹丽思;吴凯龙;江楠;吕正红;杨楚罗;;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的分子设计与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一分会:π-共轭材料[C];2016年

4 匡卓然;夏安东;;蒽醌基化合物激发态电荷转移相关的构象弛豫与热活化延迟荧光[A];第十五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7年

5 任忠杰;李晨森;闫寿科;;溶液加工的侧链热延迟荧光均聚合物和共聚物用于发光二极管[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7年

6 陈志强;陈文利;;延迟荧光检测,光谱分析与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分析比较研究NaCl胁迫对盐芥和拟南芥光合作用的影响[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7 刘玉超;任忠杰;闫寿科;;可溶液加工的热激发延迟荧光基共轭聚合物材料[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7年

8 杨楚罗;罗佳佳;谢国华;龚少龙;;侧链型热活化延迟荧光聚合侧的设计、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7年

9 刘健聪;于吉红;;蓝色热活化延迟荧光碳点@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七分会:光化学[C];2016年

10 宋成杰;高杰;鲍华山;李静;董兵海;王二静;王世敏;;基于吩VA嗪和吩噻嗪的间位取代的二苯砜类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A];中部四省化学化工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建忠;延迟荧光分子发光性能的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2 高影;高效热活性延迟荧光D-A型有机小分子的理论设计和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王俊生;延迟荧光检测技术及其在光合能力与胁迫检测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张天佑;高效热活化延迟荧光器件设计及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5 李瑛;延迟荧光信息处理技术在植物光合及逆境生理检测中的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王士攀;二氰基取代芳香共轭基团为受体构建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体系[D];吉林大学;2017年

7 赵波;量于阱结构和热活化延迟荧光WOLED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8 卢静;热致延迟荧光材料的分子设计和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金江江;基于含硫电子传输基团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0 张妍斐;如何针对不同结构的荧光OLED器件提高其发光效率[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文芳;具有延迟荧光性质的荧光素衍生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2 赵钰;非平面芴基类延迟荧光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7年

3 吕孝鹏;基于延迟荧光材料的高效率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4 李欣阳;具有延迟荧光性质的电致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孟辉辉;三嗪和吡嗪类热致延迟荧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张婷;延迟荧光表征植物光合能力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7 张兟;干旱胁迫及外源施硅对苹果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8 谢高瞻;基于噻蒽氧化物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及其主体的合成与光电特性表征[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9 王盼盼;结构简单的吩噻嗪和三苯基膦羰基衍生物的力致变色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10 李强;植物光诱导延迟荧光机理及其在农业科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09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609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f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