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钯催化CO与卤代芳烃合成酰胺及酯的羰基化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0 11:48
【摘要】:均相钯催化剂催化一氧化碳、卤代芳烃和胺的羰基化反应是构建酰胺及其衍生物的一类最普遍方法,由于均相钯催化剂分子级的活性位点分布与无相间扩散限制的传质过程,反应具有高效且选择性好等突出优势,但该类反应一般需要昂贵的大位阻膦配体参与,而且催化剂难以重复回收利用并容易残留于终端产物,给其实际应用带来了诸多限制。最近,契合可持续与绿色合成新工艺的合成化学发展导向,利用非均相钯催化体系活化CO并实现插羰反应成为酰胺及其衍生物构建的热点研究内容。据此,本论文提出利用非均相Pd(0)/SiO_2材料在无机碱性环境下催化芳基碘与一氧化碳合成酰胺及酯的羰基化反应策略并阐明了其反应机制。本论文主要获得如下结论:(1)在常温80 °C及常压CO条件下,低担载量(lwt%)的Pd(0)/SiO_2催化剂在无机碱的去质子化作用下可推动芳基碘、胺与CO的羰基插入反应,成功获得共计26种具良好反应产率(11%-99%)与选择性的芳香酰胺化合物。该反应体系对多种含供电子基团或吸电子基团的芳基碘及胺均表现良好的基团耐受性,芳香胺上吸电子基团的引入不利于酰胺化合物构建。Pd(0)/SiO_2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具有极佳的催化稳定性,其转化效率衰减值在循环5次后仍维持低于9%;(2)反应遵循单电子转移机制,其基本反应历程为活性中心钯上的热电子进攻卤代芳烃并诱发碳-卤键断裂,在碱的去质子化作用下促使亲核试剂胺上的氢脱离并最终形成卤化氢,钯在循环反应前后其价态维持0价不变;(3)在无碱环境下,利用Pd(0)/SiO_2的催化特性可常温常压下实现N-中心上无氢的三级胺与芳基碘合成芳香酰胺的反应转化,反应通过断裂三级胺的C-N键方式而非碱的去质子化作用完成了酰胺化合物创建,醛的生成是N原子上脱离基团的最终归趋形式;(4)Pd(0)/SiO_2-base反应体系可推广到常温常压下催化芳基碘与醇合成酯的一氧化碳插入反应,以芳基碘和芳香醇、C1-C6的脂肪醇及脂环醇为反应底物可成功合成共计19种酯类化合物。同时,苯酚也能与芳基碘有效反应生成苯甲酸苯酯。本论文的主要特色在于:以非均相Pd(0)/SiO_2为催化剂,在无机碱促进下低温催化CO与卤代芳烃完成酰胺类及酯类化合物的选择性合成,为温和条件下复杂结构C-C键、C-N键及C-O键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另外,该催化剂常温常压下催化芳基碘与三级胺以C-N键断裂的方式实现酰胺化合物合成,为非去质子化路径制备酰胺化合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图文】:

钯催化剂,漫反射光谱,羰基化反应,酰胺


^2邋K2C03,邋Toluene^邋Ar邋N逡逑105邋#C,(12-18h)逡逑图3-1邋Pd/ZIF-8催化卤代芳烃的氨基羰基化反应逡逑Fig.邋3-1邋Pd/ZIF-8邋catalyzed邋aminocarbonylation邋of邋halogenated邋aromatic逡逑以非均相钯催化剂催化一氧化碳、卤代芳烃与胺的氨基羰基化反应成功实逡逑现了一步法直接合成酰胺的过程,该过程具有效率高、选择性好、条件相对温逡逑和等优点。作为氨基羰基化反应的羰基源,CO廉价易得,它由两个7!键和一个逡逑0键组成,是一个很好的金属配体,且符合绿色化学的基本要求,因此被广泛应逡逑用于合成酰胺的氨基羰基化反应基于此,本文利用非均相钯催化剂在无逡逑机碱的作用下成功实现了以一氧化碳、芳基碘与胺为反应底物合成酰胺的氨基逡逑羰基化反应,并对其反应机制进行了清晰地阐述。逡逑3.2钯催化芳基碘合成酰胺的羰基化反应逡逑3.2.1不同能量给予方式下钯催化芳基碘合成酰胺的可行性探究逡逑1.4邋1逦逡逑逦Pd/CaN^逡逑s邋12邋?逦一邋Pd/Al03逡逑立逦一?Pd/ri02逡逑aj逦\逦Pd/Si02逡逑t邋06邋i逦\逡逑1邋04邋y—s逦\逡逑^邋(邋—逦逦逦逦逡逑0-2逡逑200逦300逦400逦500邋600邋700逦800逡逑Wavelength邋(nm)逡逑图3-2钯催化剂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逡逑Fig.邋3-2邋DRS邋spectra邋of邋the邋Pd邋catalysts逡逑光催化技术因其绿色及高效等突出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钯催化剂,催化活性


基于钯催化剂催化CO与卤代芳烃的羰基化反应在合成酰胺化合物上的广逡逑泛应用,我们考察了在加热条件下,钯负载在不同载体上对合成酰胺的影响。逡逑结果如图3-3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载体负载钯后的催化剂表现出了不逡逑同的催化活性,整体对酰胺的合成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其中活性炭作载体制逡逑得的Pd/C催化剂催化活性略低,以二氧化硅为载体负载钯后得到的?(1/免02催逡逑化剂具有突出的催化活性,产率高达97%。不同载体导致催化剂催化活性产生逡逑差异的原因可能跟催化剂在活化CO并实现插羰的过程中载体与活性组分间的逡逑相互协同作用以及载体表面物质等因素有关。逡逑28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21.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思远;金汉强;;甲醇/一氧化碳羰基化法生产乙酸调研[J];西部煤化工;2006年02期

2 沈英;;羰基化反应过程[J];乙醛醋酸化工;2013年06期

3 谷杨,尹静梅,高大彬;卤代烃羰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J];天然气化工;2002年01期

4 姜文风,刘春萍,李浙齐,,路世维;苄氯催化羰基化反应的研究[J];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5 喻忠厚;;一氧化碳在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应用(二)[J];精细化工信息;1987年10期

6 韩长日;CO参与的催化羰基化反应及其应用[J];现代化工;1988年04期

7 吴文晶;;甲醇羰基化合成醋酸及其他产品[J];上海化工;1988年03期

8 何曙霓;;《C_1化学中的催化》一书即将出版[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89年05期

9 董调玲,江英彦;无机高分子钯金属络合物对苯胺氧化羰基化生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催化作用[J];分子催化;1989年01期

10 贾颖萍;崔颖娜;;光促进温和条件下氯代烷烃与甲酸甲酯的羰基化反应[J];大连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关正辉;;钯催化碳氢键羰基化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1)[C];2015年

2 黄汉民;;基于惰性键活化的羰基化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C];2016年

3 莫婉玲;蒋文杰;贾咏梅;顾彦龙;李光兴;;羰基钴离子液体在羰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刘强;李刚;易宏;雷爱文;;在温和条件下钯催化以空气为氧化剂芳基硼酸酯参与的氧化羰基化反应[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5 胡耀云;尹静梅;;光促进温和条件下镉盐催化二氯代烷烃的羰基化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6 高玲;程庆彦;梁亚男;薛伟;王延吉;;草酸-哌嗪-钯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苯酚氧化羰基化反应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7 关正辉;;钯催化碳氢键羰基化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8 尹静梅;高大彬;周广运;齐春桥;贾颖萍;孙文豪;王祥生;;氯代烷烃温和条件下间接与二氧化碳的羰基化反应[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李涛;陈志飞;廖杰;李光兴;;固体酸催化叔丁醇羰基化反应制备叔戊酸[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尹静梅;高大彬;贾颖萍;周广运;;光促进温和条件下溴代烷烃的羰基化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华凌;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变高值化“宝贝”[N];科技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秋生;颅脑损伤后细胞骨架蛋白羰基化致轴索损伤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2 郝茂荣;铑碘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的理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3 陈金铸;硒催化羰基化合成含氮杂环非对称脲[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4 张晓鹏;硒催化羰基化合成硫代氨基甲酸脂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5 杨可武;酰胺羰基化反应及醇参与的缩合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曹宏;钯催化下多官能团不饱和化合物的羰基化反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彭峰;乙醇常压气相羰基化Ni-Zn/C催化剂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6年

8 王小芳;硒、硫催化含氮化合物羰基化新催化反应体系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9 赵卫娟;芳烃羰基化和氧化反应新催化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及方华;钯催化一氧化碳参与的氧化羰基化反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萌;丝光沸石分子筛上羰基化反应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2 楚秀秀;用于甲醇羰基化的螯合型Rh基催化剂分子设计与性能评价[D];宁夏大学;2019年

3 蔡守乐;基于钯(0)催化碳-氢活化环钯中间体的双官能化反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4 周超;以甲酸及其衍生物作为CO来源的羰基化反应合成杂环化合物[D];浙江理工大学;2019年

5 吴煜斌;Rh-Cu复合金属光热催化重整CH_4-CO_2制合成气及基于合成气的直接羰基化反应研究[D];福州大学;2018年

6 王晨;面向酰胺合成的CO及其他有机分子直接光诱导或低温羰基化反应探究[D];福州大学;2018年

7 胡琴花;钯催化CO与卤代芳烃合成酰胺及酯的羰基化反应研究[D];福州大学;2018年

8 黑钰媛;过渡金属催化羰基化及芳基酰胺C-H烯丙化反应研究[D];温州大学;2019年

9 纪晓雷;钯催化炔烃氯化铵的氢胺羰基化反应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10 沈红宝;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催化二甲醚羰基化反应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22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622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d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