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腐殖酸改性掺钡氧化镁及其负载钌基氨合成催化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6 08:36
【摘要】:本文以有机大分子腐殖酸改性Ba-MgO为出发点,采用超声-沉淀-静电吸附法和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腐殖酸改性的Ba-MgO载体及其负载的Ru基氨合成催化剂,着重考察了不同腐殖酸、腐殖酸添加量、添加方法以及催化剂制备条件(包括老化液的pH值、焙烧温度、超声时间、还原温度)等对制得的催化剂表面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运用XRD、FE-SEM、EDS、BET、H_2-TPR以及FT-IR等仪器对改性载体及其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不同腐殖酸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相似,其中腐殖酸HA3和HA2较腐殖酸HA1含有更多的羟基和羧基。而腐殖酸中的羟基和羧基会与Mg~(2+)和Ba~(2+)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影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因此当添加腐殖酸HA3改性Ba-MgO载体时,载体中助剂Ba的掺杂量最大,其次为腐殖酸HA2,最后为腐殖酸HA1。在实验范围内,添加腐殖酸HA3改性后Ba-MgO载体制得的催化剂(Ru/Ba-MgO-2wt%HA3)活性最高,在10MPa、425°C、10000h~(-1)的反应条件下,其出口氨浓度为15.14%。2、改变腐殖酸的添加量和添加方法均可以调控载体中助剂Ba的掺杂量。当采用一次添加法时,改性效果最佳,且随着腐殖酸添加量的增加,Ba-MgO载体中助剂Ba的掺杂量先增加后降低。在实验范围内,当HA3添加量为2wt%时,在10MPa、425°C、10000h~(-1)的反应条件下,Ru/Ba-MgO-2wt%HA催化剂出口氨浓度最高,为15.14%。3、改变老化液的pH值、焙烧温度、超声时间和还原温度等制备条件,均会对载体及其催化剂的表面性能产生影响;(1)改变老化液的pH值可以调控载体中Ba的掺杂量以及比表面积,使Ba-MgO-2wt%HA3载体中助剂Ba的掺杂量以及比表面积随着老化液pH值增加而逐渐降低;(2)改变焙烧温度可以调控载体中Ba的掺杂量、比表面积以及Ru的粒子尺寸。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Ba-MgO-2wt%HA3载体中助剂Ba的掺杂量先增加后降低,当焙烧温度为700°C时达到最大;而比表面积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焙烧温度为400°C时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其原因是载体中3nm左右的介孔数量增多;(3)改变超声时间可以调控载体中Ba的掺杂量,但对比表面积几乎影响不大。随着超声时间的增加,Ba-MgO-2wt%HA3载体中Ba的掺杂量先增加后降低;(4)改变还原温度可以调控载体中Ba的掺杂量。随着还原温度的增加,Ba-MgO-2wt%HA3载体中Ba的掺杂量先增加后降低;(5)在实验范围内,当焙烧温度为700°C、超声时间为50min、还原温度为450°C时,Ru/Ba-MgO-2wt%HA3催化剂的性能最佳,在10MPa、425°C、10000h~(-1)的反应条件下最高,其出口氨浓度达到17.82%。
【图文】:

示意图,还原装置,示意图,氨合成催化剂


物放入 110 °C 烘箱中干燥 12 h;(6)最后在马弗炉中于 600°C 下固体即为腐殖酸改性的掺钡氧化镁,记为 Ba-MgO-HA,粉碎筛分载体备用。氨合成催化剂的制备浸渍法制备 Ru 基氨合成催化剂,其中 Ru 的负载量为 2 wt%。制(1)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量实验室制备的 Ru3(CO)12和上述制备(2)将 Ru3(CO)12和上述制备的载体溶解在四氢呋喃溶液中,搅解,并等体积浸渍 12 h;(3)将样品在 60 °C 下水浴,蒸干溶剂4)将样品置于管式炉中还原,还原条件为:450 °C 下真空分解 氛下冷却至室温,还原装置示意图如图 3.1 所示;(5)将还原后片、破碎、筛分,即得催化剂。

腐殖酸


图 3.1 不同腐殖酸 FE-SEM 图Fig 3.1 FE-SEM images of different HA(a) HA1; (b) HA2; (c) HA3分析 为不同腐殖酸的元素分析。从表 3.1 中的数据可知,腐殖酸所含元素S,而杂质中主要含有 Na、Al、Si、Cl、K、Ca、Fe。其中,HA3 与 HA1 中的差异较大,详见表 3.2。 为不同腐殖酸的氢碳比、氧碳比和氮碳比。这三个参数(H/C、O/C为 HA 结构和类型的直观指标,即:可相对比较不同 HA 样品的结构反映了芳香缩合程度,,O/C 比反映了含氧官能团和桥键的多少,N/C的数量。分析表 3.2 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 O/C>HA1,因此腐殖酸中的羧基和桥键的数量顺序是 HA3>HA2>HA1;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43.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加洪;袁方琴;;氨合成催化剂运行过程探讨[J];化肥设计;2017年01期

2 ;氨合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J];乙醛醋酸化工;2017年04期

3 白晓林;郭喜文;李瑞清;;预还原氨合成催化剂的性能及应用[J];氮肥技术;2014年01期

4 闫立新;李彦泽;张喜萍;;氨合成催化剂运行状况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年03期

5 郭yN民;;氨合成催化剂运行状况分析[J];大氮肥;2010年02期

6 钱伯章;;庄信万丰氨合成催化剂寿命接近20a[J];大氮肥;2010年02期

7 郭yN民;郭永伟;郭荣;;氨合成催化剂运行状况分析[J];机械;2010年S1期

8 张雅娟;戴静波;;钌基氨合成催化剂载体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9年02期

9 史宝萍;李彦威;;钌基氨合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煤化工;2009年03期

10 骆瑞芝;;氨合成催化剂升温还原过程的节能[J];氮肥技术;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亚立;何闯;;氨合成催化剂温度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A];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瑞峰;王刚;李建忠;王伟众;包世星;李响;;粉末X射线衍射法鉴定低温氨合成催化剂晶体化合物[A];第七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化章;韩文峰;李瑛;岑亚青;;钌基氨合成催化剂工业化中的几个问题[A];第八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仰华胄;;高效节能氨合成球形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应用[A];第1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化章;李小年;;经典氨合成催化剂与氨合成工艺的创新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6 郑晓玲;许交兴;张淑娟;林建新;魏可镁;;活性炭材料为载体的钌系氨合成催化剂[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林炳裕;林建新;倪军;王榕;魏可镁;;氮化硼性质对其负载钌催化剂氨合成性能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林敬东;连漪;张鸿斌;廖代伟;蔡启瑞;;钡促进的Ru/MgO氨合成催化剂促进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冯中毅;李勇;;A301预还原型氨合成催化剂在我厂的应用[A];全国化肥工业技术交流会论文资料集[C];2004年

10 韩文锋;刘化章;朱虹;霍超;;氢氮比对Ru基氨合成催化剂活性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王景春;科学选用球形氨合成催化剂[N];中国化工报;2006年

2 赖长春;钌系氨合成催化剂将工业应用[N];中国化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谢开飞;它们在扮靓生态中“唱主角”[N];科技日报;2018年

4 陈昌发;发挥“产学研”优势 提高企业竞争实力[N];福建科技报;2009年

5 ;化肥:重在节能减排资源利用[N];农资导报;2010年

6 王玲;让国产催化剂登上世界节能制高点[N];中国化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徐岩;催化与过程强化:促进化工转方式[N];中国化工报;2010年

8 特约记者 苟爱仙;石化院三项成果获发明专利[N];中国化工报;2012年

9 林万金;催化与升华[N];科技日报;2003年

10 记者蒋建科;福大化工学院五大成果效益好[N];人民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祝一锋;钌基氨合成催化剂载体活性炭甲烷化反应机理及其抑制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2 潘崇根;钌基氨合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工业应用的几个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梦婷;腐殖酸改性掺钡氧化镁及其负载钌基氨合成催化剂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2 黄辰;多元掺杂纳米MgO及其负载Ru基氨合成催化剂性能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3 百玉坤;甲烷常压氨合成催化剂的改性及稳定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4 左玉静;氨合成系统优化设计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5 刘改利;天然气原料年产35万吨氨合成系统节能技术改造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6 胡香凝;钡改性氧化镁负载的钌基氨合成催化剂吸附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7 郭云杰;活性炭负载钌系氨合成催化剂的炭气化失活机理及其应用[D];福州大学;2017年

8 罗小芳;活性炭负载钌系氨合成催化剂的结构调控及性能[D];福州大学;2017年

9 齐衍超;活性炭负载钌系氨合成催化剂失活的机理研究[D];福州大学;2015年

10 刘珊魁;以CeO_2作为钌基氨合成催化剂载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29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629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f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