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多孔层开管毛细管免疫传感器对生物标志物的灵敏检测

发布时间:2020-05-04 13:37
【摘要】: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存在灵敏度相对较低、操作复杂费时、不能多目标物同时检测等缺点,是其在临床诊断生物标志物检测的应用方面所面临的一些挑战。近几年来,以毛细管为载体开发的免疫传感器技术,在临床诊断、生物医疗等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显示了其操作简便、试剂消耗量低、快速灵敏检测等优点,如何进一步提高毛细管免疫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一直是这一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多孔层开管柱(Porous layer open tubular,PLOT)具有三维均匀多孔结构,其大比表面积可以提高目标分子的固载量,同时降低了传质距离,缩短了分析时间。本论文主要围绕PLOT毛细管免疫传感器展开以下研究工作:1.首次发展了PLOT毛细管-多目标分析检测的新型荧光型免疫传感器,并成功应用于人血清多目标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癌胚蛋白(CEA)的同时测定。基于原位一步法两相反应,成功制备了三维均匀多孔结构PLOT毛细管,实验分别将两种包被抗体通过戊二醛化学键桥连键合在PLOT毛细管内表面,两个毛细管传感探针通过连接接口串联,结合双抗体夹心法和激光诱导荧光(LIF)检测,实现了两种肿瘤标志物的同时在线检测。由于多孔层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增大结合抗体量,识别更多的目标分子,从而使灵敏度大大提高。与传统的ELISA法相比,该传感器的灵敏度提高了50和70倍,分析时间缩短为1h内。此外,我们也分别研究了AFP和CEA的批内检测系数和批间检测系数均小于6.0%,说明实验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实验分别测定了单一样品的回收率分别在84.6%-113.4%和85.7%-110.8%之间。将该传感器用于人血清样品中AFP和CEA的含量测定,所得的结果和临床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相关系数均为0.9,说明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基于多孔层开管毛细管开发的免疫传感器,在临床标志物的检测、疾病诊断的应用和生化分析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建立了基于PLOT毛细管的新型化学发光型降钙素原(PCT)免疫传感器。实验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将包被抗体、目标分析物、酶标记的检测抗体化学共价结合在多孔层开管毛细管内表面,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底物鲁米诺(Luminol)、过氧化氢(H_2O_2)即时反应辐射的化学发光,对分析物进行实时在线定量检测,并成功应用于临床上人血清实际样品中降钙素原含量的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实时在线检测,特异性结合强,分析灵敏度高。在最优条件下,PLOT毛细管免疫传感器的多孔层结构修饰,使其灵敏度增强了约6.7倍。该免疫传感器有望进一步应用于其他临床生物标记物的检测,对疾病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图文】:

示意图,测试带,示意图,心肌肌钙蛋白


illustration the detection of CRP using IFN-based test s米球测试带检测 CRP 示意图[79]。i 等人开发一种基于羧酸盐多壁碳纳米管(CMWC纳米结构免疫传感器检测心肌肌钙蛋白 I(cTnI)[81](体和过氧化氢 H2O2反应产生的电流响应信号由循感器对于健康人群临床诊断 cTnI 显示出良好的重用前景。

毛细管,概况,抗原


1-6 Basic concept of capillary-based ELISA(B) as compared with microplate at(A)[88].-6 基于毛细管和微孔板的 ELISA 概况图[88]。Yuan-Cheng Cao 也使用毛细管作为固定化试剂的载体进行多组分目标物的免。如图 1-7,实验将三种 IgG 作为探针,编码并固定化在毛细管不同的位置上合相对应的抗原目标物,以 HRP 标记的 IgG 作为检测抗体,,形成抗体-抗原夹复合物,最后实时在线虹吸底物进入毛细管,进行显色反应,用商业化的 C进行输出信号。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5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党燕;张立丽;娄金丽;陈铭;;腹水及血浆降钙素原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中的价值[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2 谢玉玲;戴振贤;柳丽娟;许胜;薛正翔;吴玉水;;降钙素原化学发光免疫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价值[J];福建医药杂志;2013年06期

3 陈学梅;谢爱娟;孔泳;杨艳伟;丁小峰;周民;;基于聚吡咯修饰膨胀石墨电极的甲胎蛋白电化学免疫传感器[J];分析化学;2013年08期

4 麦爱芬;;原发性肝癌血清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年23期

5 高红军;郑敏;周艳秋;王洪武;;两种降钙素原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32期

6 艾民;张文艳;;免疫传感器研究进展[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7 王丽兰;应全宏;陈敏;傅英姿;;基于纳米材料的免疫传感器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年03期

8 吴熙;于学忠;;降钙素原[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雷晓强,赵国宏,王仲来,龚成科,陈立仁;原位聚合一体化多孔层开管柱Pora-Q色谱柱的研制[J];分析测试学报;2003年03期

10 丁亚平,陈立炎,张文,曹恒杰,倪世明,周枚芬,梁好,凌志光,耿永尧,王升启;同时检测血清中多种抗体的蛋白质微阵列研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夏添;细胞因子谱与降钙素原在血液肿瘤患儿感染中诊断作用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2 王海军;基于增强共反应试剂作用效率的策略构建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3 唐点平;纳米微粒固载蛋白质肿瘤标志物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研究及其应用[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辉;降钙素原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临床价值[D];吉林大学;2017年

2 孙昭;基于导电聚合物构建的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和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3 李雪芹;基于纳米材料信号增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张爽;降钙素原两种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5 汪富涛;胆汁中肿瘤标记物(CA199、AFP、CEA)的检测对胆管癌诊断的临床意义[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48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648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d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