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键对DEAHB分子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影响的理论研究
【图文】:
图 1.1 分子在基态、第一激发单重态和第一激发三重态的电子组态。激发态的分子处于能量较高且不稳定的状态,,很容易通过失活途径返回能量稳定的基态,同时释放出多余的能量[1, 2]。失活既可以发生在分子内也可以发生在分子间[2]。分子内的失活(图 1.2)包括辐射跃迁和无辐射跃迁。辐射跃迁是指激发态分子通过释放光子失活回到基态的跃迁过程,根据跃迁始态和终态电子自旋重度性质的不同可分为荧光[3, 4](fluorescence)发射和磷光[5, 6](phosphorescence)发射。荧光发射是指多重度相同的状态间由激发态向基态辐射跃迁发出的光,如 S→S;磷光发射是指不同多重度的能态间激发态向基态辐射
第一章 绪论迁,如 Sm→Sn或 Tm→Tn;系间窜越是指不同重度能态之间的跃迁,如 S1→T1或 T1→S0。此外,处于激发态的分子与基态相较而言,分子的能量、几何结构、电荷分布、分子极性、偶极矩等性质都会发生变化。分子这些性质的改变使得分子在激发态会发生一些重要的光化学、光物理过程[9-20],比如质子转移(Proton Transfer,PT)、电荷转移(Charge transfer,CT)等动力学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4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封继康;3-羟基-1,4-吡喃酮分子内激发态质子转移位能面和机理的研究[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9年04期
2 郭文莎;张娜;邹超;刘新;郑海荣;;基于快速梯度回波序列的氨基质子转移成像[J];集成技术;2016年04期
3 任志勇;易平贵;汪朝旭;于贤勇;向俊峰;刘武;李桃梅;;2-(2,5-二羟基苯基)-4(3H)-喹唑啉酮质子转移及七元瓜环限制作用的理论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4 郝艳雷;易平贵;于贤勇;汪朝旭;郑柏树;李筱芳;任志勇;陶洪文;;苯硫酚分子内质子转移取代基效应的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6年02期
5 魏徵;肖玲;李红霞;;测定醋酸质子转移平衡常数的方法[J];实验室科学;2013年06期
6 易平贵;刘峥军;汪朝旭;侯博;于贤勇;李筱芳;;碱(土)金属离子与2-(3′-羟基-2′-吡啶基)苯并VA唑阳离子-π复合物及其分子内质子转移过程的理论研究[J];化学学报;2012年12期
7 周子彦,吴学,苏忠民,谢玉忠,潘秀梅,丁文兵;3,6-二羟基哒嗪质子转移过程的理论研究[J];化学学报;2004年22期
8 李瑜;朱金华;文庆珍;李红霞;肖玲;;醋酸质子转移平衡常数测定方法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6年01期
9 李明尚;任维义;贺梓淇;;3发色团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机理的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年02期
10 彭洪亮;于贤勇;易平贵;汪朝旭;李筱芳;王涛;周继明;;2-(3-巯基-2-吡啶基)苯并咪唑分子内质子转移及溶剂化效应[J];物理化学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庆梅;贡雪东;肖鹤鸣;;1,4-二羟基蒽醌分子内质子转移过程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李朝正;刘玉芳;;6-氨基-2-(2’-羟基苯)苯并恶唑在二氯甲烷和甲醇溶液中质子转移的理论研究[A];第六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3 胡睿;李沙瑜;杨国强;;利用质子转移化合物快速高效识别水溶液中氟离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王琪;高放;刘信安;;新型二甲基氨基衍生物光致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理论研究:双质子转移可能性评价[A];重庆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赵继阳;周子彦;苏忠民;谢玉忠;吴学;;6-甲基-4-羟基嘧啶单体及二聚体质子转移过程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高放;李红茹;;含有亚胺基与羟基的共轭染料的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汤国庆;孙中琦;;苯酰替苯胺质子转移光谱中双质子转移模型的研究[A];全国第五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88年
8 胡睿;鲁凤仙;杨国强;;利用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化合物调制白光发光材料[A];第十三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9 尹航;石英;丛林;李慧;金明星;丁大军;;2-hydroxypyrene-1-carbaldehyde的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1分会:光化学[C];2014年
10 郭巍巍;崔刚龙;方维海;;对羟基苯吡啶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的非绝热动力学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九分会:化学中的量子与经典动力学[C];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婉春;生物小分子及模型分子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及质子转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吴云扣;阴离子荧光识别中的氢键及质子转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张蕾;若干化学过程中的质子转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赵晓宏;小分子激发态质子转移的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胡楠;有机化合物在电喷雾串联质谱中的质子转移以及裂解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张力群;基于红外光谱的离子液体溶液微观结构与相互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郁云杰;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发光技术在纳米表征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8 刘岸杰;吡唑啉酮类席夫碱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理论研究[D];新疆大学;2014年
9 孙四梅;瞬态吸收光谱技术对四噻吩和蒽醌衍生物超快动力学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5年
10 王金婷;若干有机分子的激光闪光光解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尚;激发态分子内单质子转移机理的理论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8年
2 贾雪利;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的理论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3 马丽娜;氢键对DEAHB分子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影响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4 刘媛;运用理论方法研究生物小分子体系激发态质子转移机理[D];大连工业大学;2017年
5 鲍东帅;BBHQ'和2,4-DP分子的氢键动力学及质子转移研究[D];鲁东大学;2018年
6 李桃梅;若干苯胺类化合物分子内质子转移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年
7 郝艳雷;2-取代酚系化合物分子内质子转移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刘峥军;碱(土)金属离子作用下2-取代苯并VA唑类化合物分子内质子转移的理论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9 任志勇;喹唑啉酮类化合物分子内质子转移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10 高勰;金属与吡啶-2,6-二甲酸类质子转移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54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654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