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环介导等温扩增及生物分析新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9 04:45
【摘要】:近些年来,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生命科学和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其中核酸放大技术作为分子生物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因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快的反应速率,备受研究者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临床诊断等领域。但是,实现目标物的实时、快速、灵敏检测仍然是科研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本论文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建立了几种新型的LAMP方法用于microRNA、尿嘧啶-DNA糖基化酶活性、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致病菌基因的检测。本论文建立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快速、灵敏度高以及特异性好等优点。具体内容如下: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单链RNA,在基因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展一种准确、高效的miRNA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第2章中,构建了一种基于连接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igation-LAMP)方法用于miRNA的高灵敏检测。首先,将目标miRNA反转录成其互补DNA序列cDNA;然后,在连接酶的辅助作用下,以cDNA为模板连接两条发夹探针,产生一个双哑铃结构的DNA分子;双哑铃结构DNA作为LAMP循环反应的引发物引发放大反应,最终产生大量的长度不一的茎-环结构DNA,利用SYBR Green I对产物进行染色,产生荧光增强信号。通过测定反应的实时荧光强度曲线,达到检测目标miRNA的目的。与传统的LAMP方法相比,该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将高保真的Taq DNA连接酶引入LAMP反应用于产生双哑铃结构DNA,进而引发LAMP循环扩增。Taq DNA连接酶的引入使得本方法具有很好的单碱基错配识别能力。此外,该方法可以实现从1 fM到1 nM浓度范围内miRNA的定量检测,检测下限为0.2 fM,可以用于复杂样品中miRNA的检测。尿嘧啶-DNA糖基化酶(UDG)参与DNA的碱基切除修复过程,是一种重要的DNA糖基化酶,在保持基因完整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第3章中,基于茎-环引物介导的指数放大(SPEA)反应发展了一种无需标记的高灵敏方法用于UDG的活性检测。首先,UDG剪切掉辅助发夹探针HP上的尿嘧啶碱基产生一个脱碱基位点。这个脱碱基位点可以被溶液中存在的核酸内切酶IV切割,释放出一条单链DNA序列。这条单链DNA序列进而引发与另外两条发夹探针H1和H2之间的链置换反应,产生一个双哑铃结构的DNA分子,进而引发LAMP反应的循环放大步骤,产生大量的茎-环结构DNA产物。利用双链特异性染料SYBR Green I对DNA产物进行染色,产生荧光信号。通过监测反应的实时荧光曲线,实现对UDG活性的分析测定。本方法采用SYBR Green I作为信号分子,无需荧光基团标记,检测成本较低,可以实现1 mU/mL到1 U/mL浓度范围内UDG的活性检测,检测下限低至0.68 mU/mL,并且在实际体系中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另外,本方法还可以用于UDG抑制剂的测定。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是人类可遗传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有已知多态性的90%以上,发生在基因编码区的SNP与许多疾病有关,因此SNP的检测对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第4章中,将具有单碱基识别能力的RNase H2酶引入到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中,发展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引物激活LAMP(PA-LAMP)方法用于SNP的特异性检测。设计一条单碱基错配识别探针BIP,在靠近其3’端修饰一个和突变目标互补的RNA碱基,并且在3’末端修饰一个C3 spacer以防止聚合酶的延伸。当突变目标存在时,BIP和目标DNA在RNA碱基位置完全互补,RNase H2酶切断RNA碱基上游的磷酸二酯键,产生一个带有羟基的3’末端,激活BIP作为引物引发LAMP反应的放大步骤。在此放大反应中,由于BIP需要被RNase H2酶切割才能被聚合延伸,所以SNP可以被反复识别,这大大提高了本方法的选择性。该方法可以达到近10000倍的错配区分率,可以检测到浓度低至22 aM的突变目标,并且能够用于实际基因组样品中SNP的检测。第5章中,建立了一种基于PA-LAMP方法的艰难梭菌和嗜肺军团菌双重检测策略。首先针对两种目标的致病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一套高效的引物,在靠近FIP的3’端修饰一个RNA碱基,作为RNase H2酶的识别位点。然后在此RNA碱基的两侧分别标记一个荧光团和一个淬灭团,其中艰难梭菌和嗜肺军团菌的FIP分别标记不同荧光团。当与其引物对应的目标序列存在时,RNase H2酶就会循环切割并激活含有RNA碱基的FIP引物引发LAMP反应,荧光恢复产生相对应的荧光基团的荧光信号,通过测定这两种荧光信号的实时荧光曲线,实现对两种致病菌的同时检测。该方法不仅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且可以用于细菌基因组提取样品中艰难梭菌和嗜肺军团菌的同时检测,为LAMP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应用奠定了基础。
【图文】:

环介导等温扩增及生物分析新方法研究


LAMP反应的原理示意图

环介导等温扩增及生物分析新方法研究


增加两条环引物的LAMP反应的原理示意图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57.3;Q5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颖;段勇;徐秋月;;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05期

2 李森;王源升;余红伟;李瑜;;多重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17年02期

3 高瑶;孟星宇;罗玉子;胡永浩;仇华吉;;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病原检测中的应用[J];动物医学进展;2017年08期

4 朱智壕;葛丽雅;涂晓波;余超挺;黄欣迪;卞学海;亓双;张恒;;等温扩增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年12期

5 杨柳;张一;边忠博;陈宇飞;;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农村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年02期

6 王德国;王永真;王爱萍;;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假阳性扩增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7 吴家林;沙丹;孙燕萍;马广源;张敬平;凌霞;;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志贺菌[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年09期

8 张吉红;余澍琼;徐瑛;张慧丽;陈先锋;陈剑平;陈炯;;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草莓潜隐环斑病毒的研究[J];植物保护;2013年06期

9 汤潜;刘晓斐;胡成进;;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07期

10 吴家林;沙丹;孙燕萍;马广源;张敬平;凌霞;;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杰;吴文学;索勋;;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弓形虫方法的建立[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微生物学学术论坛论文集(2008)[C];2008年

2 吕志慧;马全英;祝秀梅;王凡;刘学荣;黄银君;牟克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动物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许会会;雷连成;;志贺氏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任春阳;田甜;田杰;;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杨劲;王娟;吴南屏;孟忠华;吕杭军;徐岱;;一种改进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A];2012年浙江省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及医学病毒学学术年会暨革兰阴性菌感染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杨劲;王娟;吴南屏;孟忠华;吕杭军;徐岱;;一种改进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A];2012年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感染科医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郑念广;曾小娜;罗满林;;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陈红远;王丽;钟青萍;;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志贺氏菌[A];2010第二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王中光;张守发;曹世诺;贾立军;薛书江;田万年;王暖成;;牛瑟氏泰勒虫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的相关研究方法的建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卢亦愚;;核酸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A];2012年浙江省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及医学病毒学学术年会暨革兰阴性菌感染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姜天海;深圳先进院首创CRISPR等温扩增基因检测技术[N];广东科技报;2018年

2 朱望明;腹泻病毒三重等温扩增新技术诞生[N];中国国门时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杜文芳;环介导等温扩增及生物分析新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2 聂凯;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手足口病病原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

3 夏峗;微流控等温扩增核酸定性与定量检测新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4 陈基耘;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的数字核酸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5 谢顺碧;基于纳米材料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6 何琳;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水产动物病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陈琛;核酸等温扩增的集成化微流控芯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阳;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沙门氏菌方法的建立[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2 万敏;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三种对虾病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暨南大学;2018年

3 赵娜;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可视化检测乙、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D];承德医学院;2017年

4 周航宇;等温扩增技术在儿童肺炎中四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与评价[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

5 蔡树东;新生仔猪源大肠杆菌不同毒力因子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扬州大学;2017年

6 马雯;链置换等温扩增—电化学传感新技术联用检测miRNA的方法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7 张丹;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系统的建立与应用[D];南阳师范学院;2017年

8 马利;禽呼肠孤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9 孙见;貂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10 葛海燕;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弓形虫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55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655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4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