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肟配体的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9 10:22
【摘要】:纳米簇合物不仅结构繁杂,而且在分子磁体、纳米催化剂、纳米光子学及纳米电子器件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因此,其制备与性质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对于扩展体系的结构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异常活跃,目的就在于弄清楚影响化学性质的基本因素。醛肟螯合物作为一种重要配体广泛应用于配位和分析化学以及生物领域。研究发现,包括吡啶类肟和水杨醛肟在内的各种肟类配体在形成各种多核化合物的过程中体现出强有力的配位能力。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邻香草醛肟类配体,利用此配体与过渡金属盐和稀土金属盐溶剂热反应得到了一系列过渡-稀土杂核配合物,通过红外、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等测试确定它们的晶体结构,根据其结构特点,我们分别研究了他们的磁性、荧光及催化等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设计并合成了基于邻香草醛的单肟配体3-methyloxysalicylaldoxime(H2MeOsalox),通过与过渡金属盐Co(OAc)2反应合成得到结构新颖的轮状混合氧化态的十二核配位化合物,[CoII9CoIII3(MeOsalox)6(OAc)15(H2O)6]·2MeCN·2H2O(1)。在2.0 300 K的温度范围内对1的磁性做了研究,金属离子之间表现出反铁磁相互作用。催化性质研究显示化合物1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染料。二、用3-methyloxysalicylaldoxime(H2MeOsalox)为配体,利用溶剂热的方法,尝试了配体H2MeOsalox与不同种类的过渡金属盐、稀土金属盐的反应,通过改变溶剂的种类、更换金属盐等,得到了五个结构新颖的3d-4f异金属配位化合物,[Gd2Mn(MeOsalox)2(NO3)2(OAc)2(H2O)]n(2),[Gd4Cd2(MeOsalox)4(NO3)4(OAc)4-(H2O)2(MeOH)2]?MeOH(3),[Nd2Mn(MeOsalox)2(NO3)2(OAc)2(H2O)(EtOH)]n(4),Nd4Zn4(HMeOsalox)4(MeOsalox)4(NO3)6(OAc)2(H2O)4(EtOH)2(5),Sm2Mn2(HmeOsalox)2(MeOsalox)2(OAc)4(H2O)2(6),(H2L=3-methyloxysalicylaldoxime)。其中化合物2、4、5、6是在乙醇溶剂里,用不同的过渡和稀土金属盐与配体H2MeOsalox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化合物3是在甲醇溶剂里,用不同的过渡和稀土金属盐与配体H2MeOsalox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2-4中配体的配位模式为?1:?2:?1:?2:μ4,而化合物5-6中配体有两种配位模式,即?1:?2:?1:μ2和?1:?2:?1:?1:μ3。通过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可以看出,不同种类的过渡金属盐的改变会得到不同的晶体构型,例如,在Nd(NO3)3的参与下,配体与过渡金属盐Mn(OAc)2在乙醇溶剂中配位,形成链状晶体结构4;将过渡金属盐换成Zn(OAc)2,配体会与金属反应形成八核化合物5。同样的,稀土金属盐阴离子的改变也会有不同的反应结果,例如,在Mn(OAc)2存在的条件下,配体与Gd(NO3)3和Nd(NO3)3反应会生成链状晶体结构2和4,当稀土盐换成Sm(OAc)3时,则生成四核配合物6。同时,不同的溶剂对结果也会造成一定影响,例如,Gd(NO3)3与Mn(OAc)2在乙醇溶剂里,会生成链状晶体结构2,而在甲醇溶剂里Gd(NO3)3与Cd(OAc)2则会与配体生成六核的对称结构3。我们研究了化合物2的磁性质,结果显示化合物2中金属之间存在铁磁相互作用;研究了配位化合物3、4和5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这三种化合物都有明显的荧光发射峰,配合物3在410 nm处有最大的发射峰;配合物4在490 nm处有最大发射峰;配合物5在470 nm处有最大的发射峰,与配体相比(400 nm处有最大发射峰),出现明显的红移。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户忠哲;徐顺;张宝花;房森彪;金钟;;小分子配体模仿结合位点水分子:相同配体与不同蛋白靶点之间作用模式的计算研究[J];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16年05期

2 王小润;刘盼盼;许文艳;刘远昂;蔡国庆;王春向;;多足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5年05期

3 史春越;葛春华;刘祁涛;;吡啶酰胺类配体及其配合物研究进展[J];无机化学学报;2010年08期

4 高虹;慢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CD38配体CD31表达的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4年03期

5 吴庆银;瞿伦玉;;配体间键的研究方法及其作用[J];化学通报;1990年02期

6 薛天姿;吉健颖;郭震;段志强;李心怡;吕晓霞;王桦;;柔性三羧酸配体构筑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其荧光性质研究[J];化学传感器;2017年02期

7 安金;簇合物与前配体反应条件的研究[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Z1期

8 刘艳丽;张茜茜;韩福琴;施连旭;;柔性双吡啶配体的同质异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结构[J];广州化工;2017年14期

9 陈晓闽;杨佰远;张毅立;屈雪;吴广龙;张靖坤;;负载化的手性双VA唑啉配体在不对称催化中应用[J];高分子通报;2006年06期

10 张城;用一系列新型小沟结合配体识别DNA序列[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祖金;曹荣;;基于柔性四羧酸配体配位聚合物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曹荣;;柔性羧酸配体构筑的配位聚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六分会:晶体工程[C];2016年

3 孙为银;李玉玲;邓叶;滑继爱;;含混合配体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六分会:晶体工程[C];2016年

4 张玉蝶;李珑;王记增;;纳米颗粒表面配体分布对细胞内吞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缩编文集[C];2016年

5 赵学波;王超;李良军;;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中配体的功能及其对气体分离的作用机制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六分会:金属有机框架化学[C];2016年

6 杜顺福;于旭莹;孙道峰;;奈酸和含氮配体的镉(Ⅱ)的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B配位化学[C];2015年

7 段显英;魏梅林;;混合配体缠绕体系的结构和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B配位化学[C];2015年

8 闫桐;杜琳;王诠;钱兴灿;赵琦华;;多臂柔性配体对于构筑新型配合物孔洞结构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B配位化学[C];2015年

9 刘影;王利民;眭园园;;含多支状碳氟链多羧基配体的合成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李伟;叶俊伟;王倩倩;卢歆怡;赵丽梅;宁桂玲;;双配体三维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晓艳;维生素E抑制CD95配体表达[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徐铮奎;寡核苷配体研发突飞猛进[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张亚红 朱照静;摸索新途径 提高靶向性[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露;氮杂环类/羧酸类配体构筑的配合物的结构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赵芳华;由氮、氧配体构筑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于群;唑类配体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周杰;基于氮杂环和羧酸混合配体的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5 邵奎占;新型含氮、氧配体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何雯雯;基于混合配体的金属—有机骨架的可控合成和功能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李倩;两种膜蛋白色谱模型的建立及在蛋白—配体相互作用和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6年

8 邓涛;双VA唑啉配体的制备及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袁刚;由咪唑二羧酸衍生物配体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石春成;基于多酸/氮配体构筑的配位聚合物及其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瑜;基于肟配体的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2 周景茹;三足多齿胺类配体的合成及其对金属离子识别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3 肖莉红;二[(3,5-二甲基)-4-吡唑]甲烷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第二配体的影响[D];汕头大学;2010年

4 程佳佳;吡啶多羧酸配体构筑的配聚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5 赵晓娅;酰基硫脲配体及其铜化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6 赵红;基于V-型二咪唑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7 杨丽娟;多羟基配体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8 张秀;半柔性羧酸配体构筑的配合物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晓斌;基于含双键羧酸配体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10 汪筱潇;含氮芳香多酸配体构筑的配合物及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55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655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0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