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半花菁类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8 17:26
【摘要】:半花菁染料属于花菁的一种,具有摩尔吸光系数较大、吸收和发射波长相对较长、荧光量子产率较高、斯托克斯位移大等优点,在合成荧光探针时备受青睐。但是半花菁类染料结构上没有可以修饰的参与共轭的基团,难以用保护去保护的方式来构建荧光探针。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识别机理来构建基于半花菁染料的荧光探针。非完全N烷基化的半花菁中含有席夫碱基团(SB,-C=N-),通过调控席夫碱中N原子的质子化(PSB形式)/去质子化平衡的移动,可实现对半花菁光谱的调控。此外,改变半花菁染料中席夫碱附近基团的吸电子能力,将会引起半花菁席夫碱pKa值的变化,从而引起染料光谱性质的显著改变,这种半花菁席夫碱的SB和PSB形式之间平衡的移动为调整染料光学性质提供了一个新策略。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分子识别反应调控半花菁的SB形式和PSB形式在水溶液中的平衡,构建了检测相邻巯基蛋白(VDPs)、硒代半胱氨酸(Sec)和苯硫酚的新型荧光探针。主要工作如下:(1)利用分子识别反应可改变半花菁荧光探针(MCAs)所处的微环境,从而改变MCAs中亚胺基团的pKa值。据此原理,我们构建了一个专一检测VDPs的荧光探针。在水溶液中,MCAs亚胺基团的pKa为4.8,因此在生理pH条件下(pH 7.4),MCAs主要以席夫碱(SB)的形式存在。由于缺乏可产生共轭的正电荷,MCAs的吸收波长较短且基本没有荧光。当MCAs与还原性牛血清蛋白(rBSA)结合之后(rBSA为VDPs的模型蛋白),MCAs从水相进入rBSA的疏水腔体,从而导致MCAs的pKa值显著升高(pKa=7.1)。因此,在生理pH条件下,MCAs质子化席夫碱(PSB)的形式增多,从而导致检测体系的吸收波长显著红移,同时荧光强度显著升高。该探针对VDPs的检测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利用该探针成功实现细胞中VDPs的成像分析。(2)文献报道,吸电子基团可以显著减低亚胺基团pKa值。据此原理,我们在半花菁席夫碱的结构中引入强吸电子能力的2,4-二硝基苯磺酰基,构建了专一检测硒醇的荧光探针MC-Sec。MC-Sec的pKa值为6.40,在生理pH下,它主要以其SB形式存在。由于缺少亚胺阳离子,MC-Sec的SB形式荧光信号微弱。当向其溶液中加入Sec后,Sec可以和MC-Sec中的2,4-二硝基苯磺酰胺键发生亲核取代反应,释放出pKa值较高的荧光团MCP(pKa=9.0)。因此,在生理pH条件下,MCP主要以其质子化席夫碱(PSB)的形式存在,从而导致检测体系的吸收波长显著红移,荧光强度显著升高。该探针对Sec的检测具有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并可实现血清和活细胞中内源性和外源性Sec的检测。(3)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半花菁甲川链上引入桥环结构,会使半花菁染料的波长红移及吸电子基团可以显著减低亚胺基团pKa值的原理,我们构建了一种可专一检测苯硫酚的近红外荧光探针MCSH。该探针的发射波长在627 nm,pKa为4.11。中性条件下,它主要以没有荧光的SB形式存在。与苯硫酚反应后,MCSH内的2,4-二硝基苯磺酰胺键断裂,释放出MCPD(pKa值为8.11)。中性条件下,它主要以PSB的形式存在,从而使得检测体系的荧光发射波长发生红移,荧光信号增强,实现了苯硫酚的检测。MCSH对苯硫酚的检测具有很好的专一性和较高的灵敏度。该近红外荧光探针不仅可实现实际水样中苯硫酚的定量检测,还成功实现了活细胞中苯硫酚的生物成像。(4)除了上面三个工作之外,本论文还通过将罗丹明6G酸中两个N原子亚硝化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光控NO供体NOG。该供体在水溶液中以无色无荧光的螺内酯形式(关环)存在。被365 nm紫外光照射后,NOG可释放出NO和罗丹明6G酸(开环形式),在547 nm处产生强的荧光信号。利用该分子可实现准确检测所释放NO的目的,克服一般NO供体释放的不可控及难测量的缺陷。此外,该光控NO供体不受生物硫醇及其他物质的干扰,可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细胞内NO释放的实时监测。
【图文】:

共振体,菁染料,经典,极限


[3-10]。图1.1 经典菁染料的两个极限共振体一般来说,花菁染料可以被分为:花菁染料、半花菁染料、oxonol 染料、部花菁染料和方酸菁染料[11-16]。作为花菁家族的一个主要成员,半花菁被经常用于开发和构建荧光探针[17-20]。在结构上,半花菁包含一个具有正电荷的季胺杂环(如吡啶、喹啉、吲哚、噻唑、吡咯等盐,作为电子受体)和一个末端羟基、烷氧基或者氨基(如常见的苯胺结构,,作为电子供体),它们之间通过一个共轭体系连接在一起(如常见的甲川)[8, 21-28]。由于两边发色团电性的不同,半花菁具有典型的推-拉烯烃式(电子供体-共轭桥-电子受体)结构[29, 30]。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Fromherz P.等人就将半花菁荧光染料应用于水蛭神经元细胞方面的研究[31, 32]。目前

示意图,荧光,示意图,还原型


Scheme 2.1 MCAs 对 VDPs 荧光响应的示意图,所有化学药品都是市售试剂,使用之前没有进一步和 DAPI 均购于西格玛奥德里奇。实验中所用水都是存还原型牛血清白蛋白和其他还原型蛋白质[12]。 2.1。主要步骤MCAs 溶于丙酮得到储备液(1 mM)。在一系列含有 pH 7.4)和 45 μL(或 15 μL)MCAs(1 mM)的试管,随后用水稀释到 5.0 mL。在 37 °C 水浴中反应 25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57.3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伟;苯乙烯吡啶盐类半花菁荧光染料设计、合成和应用[D];苏州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阿强;半花菁类近红外有机荧光染料的设计、合成及其生物成像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7年

2 于鹏美;半花菁荧光染料的合成及其构效关系的分析[D];苏州大学;2016年

3 庄亚丽;半花菁荧光染料稳定性及构效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毕力;半花菁荧光染料的合成及其在织物上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5 常丽芳;基于新型半花菁染料的DNA荧光探针[D];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70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670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1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