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二氧化硅微球负载二氧化钛的合成及其降解甲醛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06:19
【摘要】:光催化二氧化钛材料因为其优良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催化、空气净化、湖泊净水、环境抗菌等领域。但传统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的催化效率低,故其在工业催化领域应用不广。通过改进的St?ber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纳米SiO_2微球(SiO_2 nanosphere,简称SNS),从中选取尺寸和分散性最好的微球作载体,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一种性能稳定,催化活性高的SiO_2纳米微球负载TiO_2的复合氧化物(简称TSNS);并通过不同方法表征了该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具体研究该复合催化剂对甲基橙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并通过在内墙涂料中加入此复合光催化剂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可净化室内甲醛污染物的内墙涂料,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和理论研究。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得出了以下的结论:(1)二氧化硅微球的粒径以及形貌受催化剂氨水浓度和原料正硅酸乙酯含量的影响,随着加入的催化剂或正硅酸乙酯含量增多,反应形成的二氧化硅微球的尺寸会逐步增大,均一性也逐渐变好;(2)不管是无机类的分散剂KCl、(NaPO_3)_6、Na_5P_3O_(10),还是高分子类的分散剂Span-80对二氧化硅微球的分散效率各不相同,在KCl为7%,(NaPO_3)_6为3%,Na_5P_3O_(10)为7%,Span-80为8%时,各自对二氧化硅微球的分散效率最好。四种分散剂中对二氧化硅微球分散效果最好的是(NaPO_3)_6,在最佳质量分数3%时,分散效率最高可以达到90.34%,而其他分散剂的分散效率最高低于90%;(3)制备的Ti-Si复合氧化物中二氧化硅为无定形,TiO_2主要以锐钛矿相为主,粒径约为11 nm,其中含有杂质相;在600℃焙烧后,TiO_2锐钛矿相变得完整,粒径增加至16 nm;由FTIR和XPS分析证实:Ti-O-Si键在940 cm~(-1)附近有特征吸收峰,SiO_2/TiO_2聚合主要靠范德华力和Ti-O-Si键,经过600℃煅烧后TSNS中的Ti-O-Si键减少但没有消失;(4)在175 W紫外灯下光催化300 min后,600°C煅烧后的Ti-Si复合氧化物对甲基橙有机物(20.0 mg/L)的降解效率可达96%。因此,煅烧后的TSNS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光催化降解剂;(5)光催化型内墙涂料涂膜的透明度、光照强度、甲醛的初始浓度值、涂抹层数都会对室内甲醛的降解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固定其他条件时,苯丙乳液作基体时透明度比VAE乳液作基体时要好,光催化甲醛效率较高;随着光照强度增强时,光催化型内墙涂料对室内甲醛污染物的净化率逐渐增加,反应涂膜与光源的间隔为20 cm时对甲醛的降解率为89%,60 cm时对甲醛的降解率只有66%,净化效率相差23%;甲醛的初始含量值分别为0.2 mg/m~3、0.35 mg/m~3、0.56 mg/m~3时对甲醛的降解效率各不相同,当值为0.35 mg/m~3时,光催化型内墙涂料的净化效果最好,净化率达到89%;当改变涂抹层数为1、2、3时,光催化型内墙涂料净化甲醛性能最佳的为2层,净化率达到89%。
【图文】:

晶相结构,晶胞,晶体结构,锐钛矿型


外的德国 Evonik IndustriesAG 公司生产的 P-25 组合型见。其生产条件是在有氧和氢气的条件下利用 1200-25 的主要晶体结构为锐钛矿型,占 70 %,其他成分催化原理 所示,显示了金红石型(Rutile,简称 R 型)和锐钛矿型种二氧化钛晶体结构的晶胞图,其中图 1-1 中大红球指原子。对于 R 型和 A 型两种晶体结构的二氧化钛来说 TiO6八面体组合而成,两者晶胞结构的差异导致两者决定其性质,正是由于构造上的不同导致了 R 型和 A电常数、折光指数以及电子能带结构上的区别[40]。具格比 A 型 TiO2小,故 R 型 TiO2原子沉积的密度更为不透明度都高于 A 型。其中 R 型的 TiO2和 A 型的 T 和 2.52[41]。

建筑涂料,分类方法


图 1-2 建筑涂料的分类方法.2.1 建筑涂料的各组分介绍(1)建筑涂料首要成膜物质组分:又叫基料或固化剂,是涂料的根基膜物质化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一般都较高。它的机理是将一个涂料组物质紧密连接在一起,最后形成性质稳定的基础保护膜。合成树脂、是我国建筑类涂料常用的首要成膜组分。(2) 建筑涂料次级成膜组分:主要是指涂料体系中添加的颜填料和溶剂。人造和天然颜料。颜料的装饰效果明显,一般彩色涂料的颜色其实就颜色。填料种类很多如硅酸盐、镁铝酸盐、重晶石粉、重碳酸钙、膨润土、,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涂膜抗老化作用,改善涂膜机械强度等。建筑用品种繁多,常用的有汽油、二甲苯、丙酮等等,在配制建筑涂料时,剂的闪点、着火点、毒性。比如酒精的闪点只有 16 ℃,使用时要特别注(3)建筑涂料辅助成膜组分:常见的助剂有很多种:硬化类、干燥类、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43.36;O644.1;TQ6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彤;李凤;刘宝友;;甲醛治理技术的进展[J];煤炭与化工;2018年12期

2 杨小明;;“零甲醛”家具根本不存在[J];黄河.黄土.黄种人;2017年23期

3 李灏阳;;清除甲醛大作战——室内甲醛污染控制净化技术研究[J];发明与创新(中学生);2017年01期

4 项飞兵;;室内甲醛检测方法及防治措施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年33期

5 李春美;;LC检测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含量[J];食品界;2017年04期

6 朱锦程;李甘;;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甲醛污染检测与控制分析[J];明日风尚;2017年04期

7 曹甫根;;警惕! 餐桌上的甲醛污染[J];祝您健康;2017年03期

8 宋广生;;室内环境甲醛污染防控知识[J];中国标准导报;2013年05期

9 ;祛除甲醛污染的生物清醛酶诞生[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8年06期

10 王友君;彭小勇;罗清海;;解剖实验室甲醛污染控制分析[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全书;;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现状及其防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2 李庆英;;铁路候车室空气中甲醛污染调查(摘要)[A];全国铁路第五届疾病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梅祖明;;新房室内的甲醛污染及其防治[A];上海市岩土工程检测中心论文集(1995—2005)[C];1995年

4 李利军;杨玉华;;现代装饰材料所致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及防治对策[A];全国第七次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宋丽花;王开放;尹君;;浅谈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甲醛污染[A];中国建材科技2017年学术年会专刊[C];2017年

6 王爱清;韩文霞;;安阳市公共场所甲醛污染状况调查分析[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王子玉;;室内装修甲醛污染及健康危害(摘要)[A];全国铁路第五届疾病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延秋;唐功臣;尹广庆;杜玉明;陶勇;;营区室内空气中甲醛检测分析[A];山东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高歌;张学艳;王兴雯;张刚;;长春市室内甲醛污染及环境健康风险评估[A];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7年

10 武华文;邢晓光;李军峰;;量子技术消除室内环境污染[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范凌志;装修的甲醛污染会导致白血病吗[N];环球时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付丽丽;权威解读来了 甲醛致白血病并非一触即发[N];科技日报;2018年

3 刘垠;甲醛风波再起 房客如何能自如[N];科技日报;2018年

4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任晓萌;石墨烯墙漆:吸进甲醛,,吐出水和二氧化碳[N];青岛日报;2017年

5 本报记者 曹雅欣;“自如”的甲醛,市场的锅?[N];济南日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雷册渊 整理;新房里的“老冤家”你真的了解么[N];解放日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徐潇;甲醛污染 源头治理是关建[N];工人日报;2016年

8 本报记者 唐芳;同一房间两家机构 甲醛检测结果为何大相径庭[N];科技日报;2017年

9 张贵峰;“书香有毒”呼唤源头治理[N];陕西日报;2017年

10 本报记者 魏东 通讯员 徐春光;山东诸城:大豆变身甲醛污染的“克星”[N];科技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袁绪政;多尺度孔隙的皮革、毛皮中甲醛含量评估及释放行为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8年

2 许波;多物理场作用下多孔建材内甲醛扩散机理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3 杨莉萍;集中空调系统中光催化降解室内甲醛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丁慧贤;大气压下等离子体与催化协同低温脱除气相中甲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李玉华;光催化氧化降解室内空气甲醛性能及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淑颖;泡沫镍基金属氧化物制备及其室温甲醛氧化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孙栋;形貌可控分等级负载铂催化剂的室温甲醛催化分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3 张守迪;二氧化硅微球负载二氧化钛的合成及其降解甲醛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4 樊云云;甲醛降解菌FDBS_1与炉渣提硅尾渣联用处理甲醛废水的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8年

5 李茜;废水中甲醛的吸附[D];湘潭大学;2017年

6 袁宝成;室内甲醛和TVOCs释放规律及污染控制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7 徐洪祥;哈尔滨冬季室内甲醛分布规律模拟及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8 尤乐乐;室内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9 张怡鹏;不同净化方式下室内甲醛释放特性及净化效果的数值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10 林慧琪;纳米二氧化锰材料催化氧化甲醛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96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696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5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