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环状亚胺的不对称亲核加成反应及N-磺酰基氮丙啶的不对称开环反应研究
【图文】:
浙江工业大学博士论文57图3.7 (Scheme 3.7)3.4 本章小结1.以现场生成的高氯酸镍(10 mol%)与反式的含四个苯基双恶唑啉配体(12mol%)络合物为催化剂,二氯甲烷与二氧六环 1:1 为反应溶剂,80oC 条件下反应72 小时,,以良好的收率(43-98%)和优异的对映选择性(46-95%)实现了环状磺酰亚胺酯与氧化吲哚的不对称 Mannich 反应。该反应主要通过对反应配体、溶剂、添加剂、氧化吲哚上取代基、反应 Lewis 酸活性的比较和环状磺酰亚胺酯酯基等一系列条件的筛选和研究,建立了在以上筛选基础上的最优条件。2.完成了对底物的普适性考察。首先,对环状磺酰亚胺酯及氧化吲哚上的取代基电子效应及位阻效应都做了一一比较。结果发现,该反应供电子基团的对映选择性要优于吸电子基团,特别是三氟甲基这种强吸电子,在标准条件下,反应效果很差。但是
的分离收率和 63%的对映选择性得到了目标化合物。于是,以 4-1a 为反应模型底物对反应条件具体优化。图4.3 (Scheme 4.3)4.2.2 溶剂效应研究在以上反应的基础上,首先考察了常用的溶剂如四氢呋喃、甲苯、乙醚及1,4-二氧六环的溶剂效应。如表 4.1 所示,结果表明,在含有杂原子氧的溶剂四氢呋喃、乙醚及 1,4-二氧六环中反应基本不发生。在非极性溶剂甲苯中,获得了65%的对映选择性。然后,考察了与二氯甲烷性质比较相似的溶剂如二氯乙烷、氯仿和四氯化碳。令人高兴的是,以氯仿为溶剂时,获得了 78% 的 ee 值。同时,过渡金属催化的氢化反应当中报道较多的醇类溶剂如三氟乙醇和六氟异丙醇也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此类溶剂中产物基本消旋。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21.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明;聂萍;杨彬;赵东江;刘伟;毛春晖;;2-溴-3-乙磺酰基吡啶的合成[J];农药;2010年05期
2 郭峰,吉民,华维一;2-甲磺酰基-4,6-二甲氧基嘧啶的简便合成[J];化学通报;2005年11期
3 李鹏飞;;4-(取代嘧啶-2-基)-1-芳磺酰基氨基脲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农化新世纪;2005年10期
4 姚佳萍;罗宇;吕伟;;(4-甲氧基-3-硝基苄磺酰基)乙酸的制备[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年03期
5 夏俊;孙宏斌;;4,6-二甲基-2-甲磺酰基嘧啶的安全合成[J];现代化工;2011年S1期
6 孙昌俊,陈再成;异氰酸邻氯苯磺酰基酯的合成方法[J];湖南化工;1988年04期
7 杨乃峰;崔晓元;王继东;王恩思;;4,4′-双[4-氯苯磺酰基联苯的研制(Ⅱ)[J];化学工程师;1991年02期
8 王亚林,何晓玲,肖震;4-氨磺酰基苯基重氮氨基-4-苯基-2-噻唑的合成及与汞的显色反应[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9 来虎钦;朱勇杰;丁成荣;周瑛;李万梅;;2-硝基-4-甲磺酰基甲苯合成工艺[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10 赵瑞强;尹荃;闫海生;龙飞;李彬;;液相催化氧化合成2-氯-4-甲磺酰基苯甲酸[J];农药;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玉新;赵卫光;李正名;;超声法合成新型1-芳磺酰基-4-(1′-N-β-D-吡喃型糖基)氨基硫脲[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马军安;;基于糖结构的手性硫脲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不对称反应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不对称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李伟;刘小华;冯小明;;氮氧-钪(Ⅲ)催化α-重氮酯与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反应[A];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索净洁;赵谈封;冯秀林;张庆友;;脂肪酶催化不对称反应中伯醇产物的手性选择性预测[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刘全忠;谢南生;;7,7′-二取代联二萘酚催化乙基锌对醛的对映选择性加成[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6 单自兴;刘德军;褚运波;王铨;秦金贵;;螯合手性硼酸酯催化的不对称反应研究[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7 游书力;康强;李公强;李毅;赵卓安;郑晓建;;手性磷酸或氮杂环卡宾催化的不对称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不对称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冯小明;;手性氮氧配体-金属络合物催化不对称反应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程司X;董艳花;胡敏;束毅;;对映选择性识别生物活性小分子的新型手性荧光受体[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崔元臣;张和凤;邹君;;壳聚糖负载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对不对称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一凡;欧盟将明文限制全氟新烷磺酰基化合物[N];医药经济报;2006年
2 大路;大连化物所不对称氢化研究取得新进展[N];医药经济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晨;活泼环状亚胺的不对称亲核加成反应及N-磺酰基氮丙啶的不对称开环反应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年
2 何海晓;方酰胺催化杂环亚胺的不对称反应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仁超;手性硫脲催化的不对称硫杂Michael加成反应[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4 段志强;新型不对称安道尔脱羧系列反应及其在羟基吲哚衍生物合成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4年
5 禚明华;双轴手性酰亚胺二磷酸催化不对称傅克反应合成三芳基甲烷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刘莉;双咔啉类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在不对称烯丙基化加成反应中的活性和相关产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7 毛志杰;催化不对称反电子需求氧杂Diels-Alder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8 祝东星;铑催化的酮的不对称加成及芳烃的不对称C-H官能团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7年
9 何可;醛的不对称硅氰化反应及不对称Baylis-Hillman反应[D];南开大学;2004年
10 刘德刚;天然产物Pederin右片段Pedamide及天然黄烷的不对称全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广棋;基于铑催化N-磺酰基-1,2,3-三唑的氧氢键插入串联环化反应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王涛;含(亚)砜类结构的新型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活性评价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3 阿依尼革尔·木拉提;N-磺酰基脒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4 孟海霞;2-(甲基磺酰基)-10H-吩噻嗪的合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5 赵先;通过苯炔插入到C-SO_2CF_3键合成芳基三氟甲磺酰基化合物[D];东华大学;2017年
6 杜金;布氏锥虫亮氨酰tRNA合成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汪洋;基于二氧化硫自由基历程构建磺酰官能团化反应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8 满增明;铑催化1-磺酰基-1,2,3-三氮唑合成5-碘-1,2,3,4-四氢吡啶衍生物的反应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7年
9 张松幸;多取代4-氨基亚胺香豆素和3-羟基咪唑并[1,2-α]吡啶的合成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7年
10 吕延文;芳磺酰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及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改性[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95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695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