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苯并二吡咯酮与苯并噻吩类单体的共聚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06:58
【摘要】:D-A共聚物因其优异的分子内电荷转移(ICT)能力和性能可控的优势,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场效应晶体管、发光二极管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苯并二吡咯酮和苯并噻吩类单体都具有高度共轭结构,优异的电子传输能力和易于修饰等优点,被广泛用于D-A共聚物的制备。基于以上,本论文设计制备了两种类型的苯并二吡咯酮衍生物单体BDPP和BDPT并以其作为受体单元,与苯并噻吩类供体单元Stille共聚,合成了一系列D-A共聚物,以研究不同供吸电能力和不同共轭长度对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1.苯并二吡咯酮衍生物与苯并三噻吩的D-A共聚。分别设计合成了苯环和噻吩修饰的苯并二吡咯酮单体,BDPP和BDPT单元,分别与苯并三噻吩衍生物BTT单元进行Stille共聚,得到PBDPP-BTT,PBDPT-BTT两种D-A共聚物。对其结构,分子量,吸收光谱,电化学性能及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薄膜态时,PBDPP-BTT的吸收范围大约在300-900 nm,短波和长波吸收分别为376 nm和586nm,PBDPT-BTT的吸收范围大约在300-1200 nm,吸收峰为369 nm和755 nm,它们的电化学能隙分别为1.59 eV,1.34 eV。两种聚合物均显示出很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分别为314 ℃,360 ℃。2.噻吩修饰苯并二吡咯酮衍生物与烷氧基取代的苯并二噻吩的D-A共聚。以优异性能的噻吩修饰苯并二吡咯酮衍生物(BDPT)为电子受体,分别与两种不同共轭长度的苯并二噻吩衍生物BDT(OR)和BDTT(OR)共聚得到两种D-A共聚物,PBDPT-BDT(OR)和PBDPT-BDTT(OR),对其结构,分子量,吸收光谱,电化学性能及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两种聚合物的吸收光谱范围大约在300-1000 nm,薄膜态时,PBDPT-BDT(OR)的吸收峰为365 nm,700 nm,PBDPT-BDTT(OR)的为439 nm,745 nm。电化学能隙分别为1.58 eV和1.23 eV,呈现降低趋势。聚合物PBDPT-BDT(OR)和PBDPT-BDTT(OR)表现出优秀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分别为275 ℃和337 ℃。3.噻吩修饰苯并二吡咯酮衍生物与噻吩(硒)取代的苯并二噻吩的D-A共聚。噻吩修饰苯并二吡咯酮衍生物(BDPT)为电子受体,噻吩修饰苯并二噻吩BDT(T),BDTT(T),硒吩修饰苯并二噻吩单体BDT(Se)为供体单元,进行共聚分别得到三种聚合物PBDPT-BDT(T),PBDPT-BDTT(T),PBDPT-BDT(Se),对其结构,分子量,吸收光谱,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表明,三种聚合物的吸收范围大约均在300-1200 nm,PBDPT-BDT(T),PBDPT-BDT(Se)和PBDPT-BDTT(T)在薄膜态的长波吸收峰分别为693 nm,692 nm,734 nm,电化学能隙分别为1.72 eV,1.38 eV,1.49 eV。PBDPT-BDT(T),PBDPT-BDT(Se)和PBDPT-BDTT(T)的热分解温度分别为366 ℃,252 ℃,375 ℃。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3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冬;王道林;钱建华;;苯并噻吩并[3′,2′:2,3]吡啶并[4,5-d]噻唑并[3,2-a]嘧啶酮类衍生物的有效合成[J];有机化学;2017年03期

2 段中余;高宇娟;;2-苯基苯并噻吩合成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学;2013年06期

3 张变香;常姣;杨祺;吴群;;S-苯并噻吩盐的合成的方法及其反应的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2年06期

4 张变香;王琼;;苯并噻吩衍生物的加成反应及产物结构表征[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潘广宇;王道林;王永阳;钱建华;;苯并噻吩并[1,6]萘啶衍生物的有效合成[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7年05期

6 张变香;石高升;王琼;杨祺;康婧玲;;微波促进下苯并噻吩的傅-克酰基化反应[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徐金荣;王影;;聚苯并噻吩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8 梁发书,李建波,贾朝霞;3-(2'-羧乙基)苯并噻吩的合成与表征[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夏燕青,孟仟祥,王红勇,杜丽,王春江;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的成因模拟及其地球化学意义[J];沉积学报;1999年01期

10 徐姣;马玲;刘秀波;马伟;马岩;王道林;;新型苯并噻吩稠合吡啶并[1,2-a]嘧啶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J];有机化学;201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克鲁;孙鹏飞;黄奔;杨道山;;铜催化苯并噻吩/咪唑并[1,2-α]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C];2016年

2 潘奔;王志宏;;苯并噻吩酮衍生物的绿色合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李春林;张兴国;李金恒;;钯催化2-三氟甲基取代苯并噻吩的合成[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4 曾小华;丁明武;贺红武;;2-芳氧基-3-烷基-5,6,7,8-四氢-苯并噻吩并[2,3-d]嘧啶-4(3H)-酮的合成[A];第七届全国磷化学化工暨第四届海峡化学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医药发展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邓华;何福生;邓卫平;;铜(Ⅰ)催化不对称1,3-偶极环加成反应构建吡咯烷稠苯并噻吩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6 于辉;李煜U,

本文编号:2709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709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4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