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共轭聚合物的核酸检测以及AIE光敏剂设计和光动力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05:20
【摘要】: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由于其特殊的光学性能,已经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兴趣。与小分子对应物相比,聚合物链上大量的光活性单元增加了光吸收的可能性。沿着共轭聚合物的整个骨架的激发能量转移到能量/电子受体,导致荧光信号的放大。因此,共轭聚合物能够用作高灵敏度化学和生物传感中的光学平台。不仅水溶性共轭聚合物可以用于荧光传感,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AIE)的共轭化合物也可以用于传感平台。在许多常见的体系中,发光体会经历部分或完全发射猝灭的一些影响。然而,AIE材料恰恰克服了聚集引起发射淬灭(ACQ)的缺点。在AIE过程中,非发射性发光体通过聚集体形成诱导发射。自2001年首次提出AIE概念以来,该领域吸引了学术和技术领域的巨大研究兴趣,并带来了多种多样的AIE探针。AIE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探针、化学传感、细胞成像和肿瘤治疗。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基于共轭聚合物和酶切循环反应用于DNA检测的方法共轭聚合物作为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供体,用于标记DNA的荧光素作为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受体,共轭聚合物的发射光谱和荧光素的吸收光谱有很好的重合。带正电荷的共轭聚合物和带负电荷的DNA链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拉近了共轭聚合物和荧光素之间的距离,从而发生有效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目标DNA可以引发核酸外切酶Exonuclease Ⅲ对探针链的降解,并释放与探针链链接的荧光素,游离的荧光素和共轭聚合物之间无法发生有效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目标DNA的循环杂交诱发大量荧光素的释放,实现荧光信号的放大。本实验方案操作简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2)AIE材料设计及光动力学性能研究AIE材料在聚集状态下发射强烈的荧光,克服了常见材料聚集引起荧光淬灭的缺点。首先设计AIE材料的合成路线,然后根据合成路线制备了近红外的AIE材料,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表征。将合成的AIE材料通过聚合制成溶于水溶液的纳米球,使其在水溶液中处于分散状态而发射较弱的荧光。在加入谷胱甘肽(GSH)之后,GSH可以破坏纳米球上的二硫键,打开纳米球,并释放出AIE材料,AIE材料在水溶液中聚集并发射强荧光,同时伴随着大量单线态氧的产生,具有很好的光动力性能。
【图文】:

共轭聚合物,水溶性,很大进展,聚合物结构


共轭聚合物的结构、种类和合成方法1 共轭聚合物的种类和结构共轭聚合物具有大的离域电子结构,并且激子可以沿聚合物骨架迁移或在链之间跳聚合物中的激子扩散可促进有效的能量转移到染料受体如光敏剂。它还具有良好的,优越的电导率或能量迁移速率可以达到信号放大的效果。共轭聚合物对光收集能传感体系可以通过 FRET 实现光信号增强。至今为止,比较常见的共轭聚合物包括:聚噻吩(polythiophene)、聚苯胺(polyanili苯撑乙烯 [poly(p-phenylene vinylene)] 、聚乙炔( polyacetylene )、聚对苯撑y(p-phenylene ethynylene)]、聚芴(polyfluorene)、聚对苯[poly(phenylene phenylene 1.1 所示。

共轭聚合物,水溶性,官能团,聚合方法


图 1.2 常见的带有同官能团的水溶性共轭聚合物.2.2 常见的共轭聚合物合成方法现在,为了新型功能化聚合物材料的制备,人们已经形成多种类型的共轭聚合物合成。常见的共轭聚合物合成方法主要包括等离子聚合法、化学合成法和共轭转换法等。利同的反应条件来合成各种类型碳碳键的共轭聚合物,这种过渡金属偶联反应应用比较广致有如下几种合成方法。构建含碳-碳单键的聚合物大多采用 Suzuki 反应[33]、Stille 反应 Yamamoto 反应[35,36]等聚合方法;构建碳-碳双键的聚合物大多采用 Gilch 反应[37]、Heck[38]、McMurry 反应[39]及 Witting-Homer 反应[40,41]等聚合方法;构建碳-碳叁键的聚合物大用Sohogashira反应、Glaser反应等聚合方法。表1.1主要展示了Heck反应、Heck-Sohogas应、Stille 反应、Suzuki 反应和 Gilch 反应,这是几种常见的共轭聚合物合成的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5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倩玲;叶荣琴;李立东;;基于能量转移机理的水溶性荧光共轭聚合物体系的设计制备及应用[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7年04期

2 李鸣凤;;荧光共轭聚合物传感器研究进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3 李慧;梁小蕊;王坤;周鸣宇;;有机共轭聚合物概述[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05期

4 马云龙;生瑜;;水溶性共轭聚合物在荧光传感器上的应用进展[J];广州化工;2012年07期

5 陈彦国;徐保明;何治柯;谢卫红;;水溶性荧光共轭聚合物在检测出血热病毒中的应用[J];化学学报;2011年11期

6 王振杰;聂登攀;耿家锐;李志远;何灏;;导电共轭聚合物的制备与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2010年05期

7 支俊格;徐秀玲;申进波;赵玮;佟斌;董宇平;;荧光共轭聚合物在生物大分子检测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9年04期

8 赵达慧;;共轭聚合物为基础的荧光传感器[J];大学化学;2007年03期

9 陈润锋;范曲立;郑超;汪联辉;黄维;;含硅共轭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6年02期

10 张文,李笃信,王霞瑜;液晶性π-共轭聚合物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199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艳春;;共轭聚合物取向薄膜:共轭长度和构象转变影响[A];2016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主题D:液晶高分子的电-光-磁效应、器件以及应用[C];2016年

2 冯福德;;共轭聚合物增强的核酸输送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C];2017年

3 何睦;田洪坤;童辉;耿延候;;基于二噻吩并萘并二噻吩的给-受体型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一分会:π-共轭材料[C];2016年

4 文静;马海波;;二维有机共轭聚合物的电子结构特性[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一分会:π-共轭材料[C];2016年

5 崔倩玲;王晓瑜;李立东;;新型水溶性荧光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A];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6 张皓;姚惠峰;叶龙;侯剑辉;;一种新型二维共轭聚合物光伏性能的表征[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 能源高分子[C];2015年

7 钟文楷;徐进;应磊;杨伟;曹镛;;桥单元调节提高基于吲哚[3,2-b]咔唑-二氟苯并[d][1,2,3]三唑共轭聚合物的光电性能[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 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5年

8 丁光柱;刘结平;张秀梅;金倩倩;陈晴;李朋;;共轭聚合物图案化的构筑及其应用[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 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5年

9 张余宝;高翔;李军丽;屠国力;;含氯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A];2015年第十四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上)[C];2015年

10 张海磊;武永刚;巴信武;;新型氟化硼络合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和表征[A];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白毅;新型光学探针助力癌症诊治[N];中国医药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洪超;偶氮苯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2 陈昊彬;共轭聚合物纳米材料在生物影像检测与肿瘤诊疗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8年

3 刘丰;含芘类梯型共轭齐聚物和受体型梯型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D];河北大学;2018年

4 唐石云;阳离子共轭聚合物在生物传感中的研究和应用[D];湖南大学;2015年

5 曾文南;聚芳烃二炔类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大成;有机共轭聚合物中的再激发及晶格振动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刘应良;一些光电功能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表征[D];郑州大学;2006年

8 陈润锋;聚杂芴的合成、结构和光电性能[D];复旦大学;2006年

9 张涛;荧光共轭聚合物传感器与便携式玉米成分快速分析仪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马谆;共轭聚合物的合成、自组装行为及其光电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永康;芴基双光子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荧光成像中的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8年

2 季琦;基于噻吩及喹喔啉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电致变色性质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3 翟利伟;基于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抗菌及药物释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4 田文;通过新型炔类单体聚合合成功能共轭高分子[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5 王芳;可交联苯并二噻吩基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6 曹晓东;含芘或富勒烯支链芴基醇溶性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7 陈昊;两性离子型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表征及生物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8年

8 潘艳锐;基于共轭聚合物的核酸检测以及AIE光敏剂设计和光动力学性能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年

9 马小娟;含酰亚胺并苯并三唑宽带隙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10 张伟强;基于氮杂芳环的新型共轭聚合物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侨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09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709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3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