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聚酯类室温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7 13:20
【摘要】:21世纪人类开始进入伟大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电能存储成为了整个社会关键的需求之一。锂离子电池(LIBs)由于具有高的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无记忆效应等特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等方面。然而,目前LIBs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是使用液态可燃性有机电解液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因此,在LIBs中用固态电解质来代替液态电解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从目前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E)的研究来看,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σ)和改善电极与电解质的界面兼容性。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旨在研究和设计新型聚合物电解质体系,重点是提高SE膜的离子电导率和界面稳定性的基础上,兼顾其机械性能和电性能。我们选择了两种新型的聚酯类聚合物,分别将聚碳酸丙烯酯(PPC)和聚(ε-己内酯)(PCL)作为聚合物基体,设计并制备了PPC基SE膜、类三明治结构的PPC基SE膜和PCL基三种不同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系统地研究了SE膜的离子电导率、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电化学稳定窗口等性能,并将其应用于LiFePO_4/Li电池中,取得了良好的循环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选用PPC作为聚合物基体,聚丙烯(PP)隔膜作为支撑膜,分别考察了锂盐用量及增塑剂添加量对电解质膜性能的影响。首先加入不同量的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盐(LiTFSI)进行探究,通过离子电导率及其电性能对比,得出LiTFSI含量占PPC体系总量的30%时为最佳(PPCE),此时电解质膜PPCE表现出最佳的锂离子迁移数(t_(Li)~+=0.5)和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为了进一步提高电解质膜的离子电导率,在优化好的PPC体系中加入增塑剂丁二腈(SN),制得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的PPC基SE膜。当SN含量占PPC体系总量的60%时为最佳(SPE),并且可以兼顾机械性能和电性能。X射线衍射分析(XRD)测试结果表明PPC、LiTFSI和SN相容性良好,没有杂相出现并且以非晶态形式存在。应用于Li/SPE/LiFePO_4电池体系,固态电池在室温下表现出较好的初始放电比容量(131 mA h g~(-1))。说明合适的锂盐含量及SN的加入不仅提高了锂离子的传输能力,而且改善了电池的循环性能。(2)设计了一种类三明治结构的PPC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使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的同时,又对锂负极有着较好的稳定性。虽然SN的加入可以大幅度提高SE膜的离子电导率及循环比容量,但是实验发现SN与金属锂之间兼容性较差,不利于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因此,我们设计了类三明治结构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CSE),该电解质膜包括三部分:纯PPC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层A,PP支撑膜和PPC/SN固态电解质层B。纯PPC聚合物电解质A作为缓冲层,在组装电池中与金属锂负极紧密贴合,这样的结构设计有效地改善了电池的界面相容性、循环效率(CE)和循环寿命。PP支撑膜用来增加SE膜的机械性能。含SN的PPC基SE膜具有高的离子电导率。在室温下CSE膜呈现出较高的离子电导率(2.18×10~(-4) S cm~(-1))和高的锂离子迁移数(0.65)。LiFePO_4/CSE/Li首圈放电比容量为140 mA h g~(-1),循环150次后,循环效率为99.8%。应力应变曲线说明,CSE膜可以提供可靠的机械性能,有效地提高了LIBs的安全性和循环性能。我们将制作的软包电池剪开后,依然能点亮红色的LED灯,充分证明了CSE膜在固态LIBs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开发出既具有良好机械性能又具有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的PCL/PPC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首先,选用PCL作为聚合物基体,添加不同量的PPC,通过简单的溶液浇注法制备了自支撑的电解质膜。优化出PPC的最佳含量为40%(PCLC0.4)时兼顾好的力学性能和高的离子电导率。为了进一步提高电解质膜的机械性能,引入多孔聚丙烯隔膜(HP)作为支撑膜,成功制得了HP-PCLC0.4电解质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显示PCL基自支撑膜的表面是光滑的、无孔致密的,电子照片观察到HP-PCLC0.4膜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应力应变曲线说明,引入HP作为支撑膜后,机械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使用HP-PCLC0.4膜组装的磷酸铁锂电池,第一次放电比容量为142.5 mA h g~(-1),首次库伦效率达99%。LiFePO_4/HP-PCLC0.4/Li电池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和较低的极化,说明了PCL基聚合物电解质在LIBs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33.14
【图文】:

示意图,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示意图


稳定性和良好的离子电导性。对于负极活性物质来说,证锂离子的嵌入。隔膜作为离子通过的绝缘体,用来生短路的现象;电解液是 tLi+的介质,能够影响电池容的 LiCoO2-石墨电池体系为例:EC+DEC|LiCoO2[22]为: Li Co + Li + xL + x LiCo + 6C Li Co + Li,在外电场作用下,Li+从含锂的正极脱出,进入电解液侧,而电子则由正极通过外电路移动到负极,被锂离子入石墨层间形成 LiC6,此时电能转换为化学能。放电过如图(1-1)所示:

示意图,固态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 1-2 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24]Fig. 1-2 Schematic of working principle for solid-state lithium ion battery.[2Bs 的研究当中,重点是如何改善固态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界用其独特的晶格结构来进行锂离子的传输,而有机固态聚合型相的链段运动进行锂离子的传导,聚合物链段上的官能团作用,锂离子通过柔性聚合物链的运动而促进,并且只能发学和重排的无定形聚合物链中,进而实现锂离子的传递[25]。聚合物电解质(SE)的研究进展解质被认为是未来最适合应用于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中的安 LE,聚合物电解质通常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有效地避免2)有一定力学强度的聚合物电解质可以进一步减缓锂枝晶的灵活性,使得电池体积变得更薄、更轻,应用更为广泛。目[17, 20, 26-31][32-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利;陈林;孙岩;;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研究进展及产业应用[J];电池工业;2018年01期

2 时方晓;李晶;陶海全;李盼;孙祥;高旭;;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准固态电解质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3 范乐庆;陈炜;吴季怀;兰章;黄妙良;林建明;;准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J];太阳能学报;2010年04期

4 刘广陆;蔡宁;赵颖;张苑;杨瑞霞;熊绍珍;;环保型准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08年06期

5 林红;庄东填;李鑫;李下蹊;李建保;;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固态电解质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07年22期

6 史彦涛;孙晓丹;翁端;李恒德;;准固态电解质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6年03期

7 王淼;杨雷;周晓文;林原;李学萍;冯树京;肖绪瑞;;一种新型的准固态电解质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J];科学通报;2006年09期

8 肖恺,闫一功,雷良才,杜元龙;固态电解质氢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1年03期

9 吴莲珠;于和亭;史少红;;固态电解质HCN传感器的研制[J];化学传感器;1987年03期

10 李爱华;电解质纸型化[J];湖南大学邵阳分校学报;1988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宗楷;朱焱麟;李光;彭志;李响;张晓琨;向勇;;锂离子电池无机固态电解质的高通量实验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分会:化学电源[C];2016年

2 屈雯洁;陈人杰;吴锋;;新型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研究[A];2016淮海绿色功能材料论坛暨第三届徐州清洁能源材料论坛摘要集[C];2016年

3 李厚朴;仰志斌;丘龙斌;方欣;孙浩;陈培宁;潘绍武;;用于高稳定性纤维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离子液体固态电解质[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 能源高分子[C];2015年

4 钟海;刘凯;王春花;徐志斌;丁飞;刘兴江;;高性能聚合物准固态电解质在锂硫电池体系中的应用[A];第31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5 杨红;李富友;黄春辉;;高温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6 霍翰宇;;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用于室温固态锂电池[A];2017储能材料与能量转换技术专题会议摘要集[C];2017年

7 陈俊年;范科;彭天右;;基于离子液体和碱金属盐的非碘准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A];2011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孙立萍;李涵;王庚超;;基于聚丙烯酸酯基准固态电解质的全固态锂硫电池[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I:能源高分子[C];2017年

9 刘志宏;柴敬超;何为盛;刘晓晨;崔艳艳;崔光磊;;新型聚碳酸酯固态电解质及固态电池的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分会:化学电源[C];2016年

10 谭X>予;代杰;汪汇源;隋刚;杨小平;;改性的二氧化硅填充PEO/PEI基固态电解质的制备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I:能源高分子[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聂翠蓉;液化气让锂电池在零下60℃高效运行[N];科技日报;2017年

2 记者 王小龙;新型固态电解质有望造就完美电池[N];科技日报;2015年

3 陈冬青;聚焦科技创新 强化项目合作[N];九江日报;2016年

4 本报记者 焦旭;从材料结构入手提高电池能效[N];中国能源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晔;离子液体—高分子固态电解质的性能与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2 张丁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准固态电解质及碳基对电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毕世青;基于准固态电解质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及光伏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徐丹;基于非碘氧化还原对及固态电解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制[D];苏州大学;2014年

5 陈俊年;新型无碘准固态电解质的研制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4年

6 耿怡;自组装合成介孔氧化硅材料的形貌研究及其光伏应用[D];清华大学;2009年

7 王庆富;锂离子电池用耐热隔膜和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8 秦琦;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聚苯胺电解质及对电极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史继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电解质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唐梦璇;高能量锂电池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彤;可原位固化的聚氨酯固态电解质的研究[D];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8年

2 张东坡;气溶胶准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3 李静娴;聚酯类室温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4 黄科程;储钠合金材料及全固态电解质的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5 汪盼娣;固态电解质Li_3OCl,Li_2OHCl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6 汶凯华;锂金属电池固态电解质构筑及表界面微观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8年

7 韩建平;固态电解质改性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D];山东大学;2018年

8 费益;无机固态硫化物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9 李博杰;无机多孔固态电解质—正极组件及其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8年

10 温新鸽;新型聚合离子液体基固态电解质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318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7318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c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