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微芯片电泳非接触电导检测的阴阳离子同步检测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8 04:46
【摘要】:阴阳无机小离子的同步测定在许多领域都至关重要,如土壤养分检测、农田面源污染监测、水肥一体化灌溉监测、空气颗粒物(PM)监测、药物制剂检测等。新兴的微芯片电泳非接触电导检测技术(ME-C4D)有多离子同步快速检测、样品和试剂用量少,检测成本低等诸多优点,但由于现有微电泳技术的局限,目前尚不能广泛地应用于阴阳离子的同步检测。此外,国内外都没有成熟的、适合野外现场检测的便携化仪器产品,使这项有巨大应用潜力的技术目前尚不能大规模推广应用。鉴于此,本文着重研发可对多种阴阳离子进行同步快速检测的ME-C4D技术,并进行技术集成和轻量化研究,研制便携式离子速测仪。本文借鉴毛细管电泳阴阳离子同步检测技术,结合ME-C4D技术的特点,在深入研究微芯片电泳和非接触电导检测理论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弯曲和Y型的微电泳管道实现阴阳离子同步检测的两种方法,分别研制了相关的ME-C4D系统,并实验验证了这两种检测方法的可行性。本文对ME-C4D技术用于阴阳离子同步检测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尝试将电渗流驱动的毛细管电泳方法移植到微芯片电泳,实验证明该方法仅适用于荷质比相差较大的阴阳离子的检测。我们提出的基于弯曲的电泳微管道的阴阳离子同步检测方案,使用CTAB试剂抑制电泳微管道中的电渗流,并利用自主研发的程控高压发生电路,实现阴阳离子在电泳微管道中串行朝同一方向以不同的速度迁移,从而实现同一微电泳管道中阴阳离子同步检测。针对该方案存在的阳离子“回迁”问题,我们提出基于Y型电泳微管道的新检测方案,使阴阳离子在经过检测位置后进入不同的微管道分支,彻底消除离子“回迁”现象。实验证明了两种方案均可在140秒内完成对K+,Na+,Li+,Cl-,F-和PO43-的同步串行检测。针对目前电泳微流控芯片普遍存在的制作工艺复杂、依赖昂贵的微加工设备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制作工艺极其简单的、便于大规模生产的可拆卸式微电泳芯片,并研制了配套的非接触电导检测电路,构成完整的新型ME-C4D系统。通过对该非接触电导检测系统各模块深入分析和电泳检测参数优化研究,成功完成了土壤养分离子及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在此基础上,对ME-C4D系统进行了技术集成和轻量化,研制出了可野外现场使用的便携式离子速测仪原理样机。本文研究工作解决了当前微芯片电泳阴阳离子同步检测技术的缺陷,实现了同一微电泳管道中多种阴阳离子同步串行快速检测,研制出适合野外现场检测的便携式离子速测仪样机,对ME-C4D技术的实用化和走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52
【图文】:

等效电路图,微流体,等效电路,电容


逦Contactless逡逑V/O^-Rjft)逦I邋Y/t)=-Ri(t)逡逑图1-1邋(a)接触和(b)非接触电导检测之间的比较。电流i(t)与电极间的电导成比逡逑例,并且该电流可以通过使用电流-电压转换器(也称为跨导放大器)被转化为电逡逑压邋Vo(t)。逡逑在接触电导中,如图l-l(a)所示,由于电极与溶液直接接触,只需将一个逡逑小幅度的低频率交变信号(例如正弦波)施加到两个惰性电极上。因为双电层逡逑(EDL)的电容相对较高,大约为每平方厘米几个pF[35],交流信号的使用也使逡逑对电导率测量的电解效应最小化。如果电极放置在容器外(图l-l(b)),容器壁的逡逑电容将对信号传输施加一个极高的阻抗或更准确地说是一个极高的容抗(Xc),逡逑Xc与工作频率和容器壁的电容(Cw)成反比,由于Cw非常小,因此必须向电极逡逑施加高频信号以克服该容器壁的容抗。逡逑(A)逦i(B)i.以丨i邋I逡逑^邋jr逡逑图1-2邋(A)具有典型C4D微单元的微流体系统的构成层和(B)其等效电路。逡逑在(A)中,基底分别在其底部和顶部表面包含微通道和电极。Cw,C0和Rs分别逡逑代表壁电容

电导检测,微流体,溶液电阻,杂散电容


逦i(B)i.以丨i邋I逡逑^邋jr逡逑图1-2邋(A)具有典型C4D微单元的微流体系统的构成层和(B)其等效电路。逡逑在(A)中,基底分别在其底部和顶部表面包含微通道和电极。Cw,C0和Rs分别逡逑代表壁电容,杂散电容和溶液电阻。逡逑10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苗;;人工智能会使人的技能退化[J];科学大观园;2017年18期

2 anmo;;微芯片 超能量[J];宠物世界(狗迷);2016年06期

3 ;微芯片[J];少年电脑世界;2016年06期

4 ;美科学家开发出微芯片技术[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4年04期

5 邹琪;;微芯片变革我们的生活方式[J];世界科学;2007年09期

6 ;能植入人体的微芯片[J];山东生物医学工程;2002年02期

7 刘先曙;美国科学家研制出能植入人体用于控制病情的显微芯片[J];科技导报;2000年07期

8 柴振荣;新型微芯片研制领域的突破[J];管理科学文摘;1995年06期

9 戴丽华;;耳聋者的福音[J];药学情报通讯;1988年01期

10 任真;;微芯片的今天与明天[J];未来与发展;198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荆高山;张坚;朱小山;冯继宏;谭智敏;刘理天;程京;;生化反应在微芯片中的温度控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李向堂;刘一鸣;赵书林;;基于微芯片电泳-质谱检测的单细胞手性和代谢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会议摘要集[C];2015年

3 孟伟丽;宋世平;樊春海;;微型分析仪器在生化分析测试中的发展[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宋启军;Gillian M.Greenway;Tom McCreedy;;微芯片电泳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连接技术研究[A];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新浪综合;;全新微芯片技术可以在皮肤上培养脑细胞[A];《科学与现代化》2018年第1期(总第074期)[C];2018年

6 于晓玲;党福全;;离子互补型肽改性的微芯片在糖电泳分离中应用[A];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三分册)[C];2015年

7 徐松云;潘晨松;叶明亮;邹汉法;;基于多孔硅阵列微芯片的生物样品MALDI-TOF MS分析[A];第三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王洋;范世华;;芯片式流通池顺序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水中的亚硝酸根[A];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李战华;王化峰;;微芯片中纳米磁性颗粒对流动混合的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10 罗杰;张耀鹏;黄浩耘;邵惠丽;胡学超;;丝素溶液在仿生微芯片中的剪切拉伸及纺丝[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梦然;全新方法能“看清”微芯片设计[N];科技日报;2017年

2 记者 房琳琳;微芯片能实时检测油气井甲烷泄漏[N];科技日报;2017年

3 笔畅;用知识产权法反击外国竞争对手[N];中国联合商报;2017年

4 黄敏;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减肥微芯片[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5 曦光;能控制病情的显微芯片[N];大众科技报;2000年

6 科技之光;生物性蛋白连结微芯片[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7 李彬;医用微芯片未来治疗疾病不是梦[N];科技日报;2000年

8 王若素 记者 陈丹;微芯片为体内医疗器械“通风报信”[N];科技日报;2004年

9 志远;能植入人体的微芯片[N];中国医药报;2002年

10 李考;中国研发微芯片技术让美国颇感担忧[N];中国贸易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黄哲;基于微芯片电泳非接触电导检测的阴阳离子同步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庄贵生;微芯片毛细管电泳系统及其临床诊断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7年

3 杜刚锋;环烯烃共聚物微流控芯片的表面改性及其在微芯片电泳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2年

4 魏轩;提高环烯烃共聚物微芯片电泳分离性能的途径及应用[D];兰州大学;2014年

5 谢丽华;COPD动态miRNA表达谱的构建及血清miRNA分子标志物的筛选与鉴定[D];中南大学;2014年

6 曲平;分子印迹微流控手性分离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7 马喜山;猪骨骼肌发育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和多态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飞;聚合酶链式反应微芯片传热过程的数值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5年

2 张立;智能微芯片封装测试库存控制方法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张靖;微芯片层流萃取铀的实验和计算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3年

4 熊开生;电导检测微型全分析系统的建立[D];重庆大学;2003年

5 刘春鸣;PDMS微芯片表面修饰方法及其在手性氨基酸分离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3年

6 王彬;基于MEMS技术的磁珠微芯片的模拟及工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6年

7 兰宇卫;微流控芯片上安培检测的设计及应用[D];重庆大学;2004年

8 唐守渊;微型全化学分析芯片分析毒性重金属离子[D];重庆大学;2002年

9 孟祥英;PDMS微芯片通道表面修饰方法及其在氨基酸分离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10 赵翔;一维微流控微珠阵列芯片在核酸和蛋白激酶分析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32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732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d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