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有机电解液中电化学储能碳材料的法拉第反应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2 17:14
【摘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对能源领域的电化学存储器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如绿色、安全、高性能。目前,基于碳材料氧官能团法拉第赝电容和阴离子嵌入的研究,使用有机电解液的全石墨烯电化学储能器件的可行性已被证实,但石墨烯电极电化学储能性能仍有待提高。作为绿色溶剂的离子液体应用在电化学储能器件中,可提高安全性。然而离子液体与碳电极在界面处的离子吸附及法拉第反应,以及它们与电流-电极电位响应的内在联系尚需深入研究。为此,本文一是研究石墨烯化学结构的调控,以提升石墨烯氧官能团赝电容性能和阴离子嵌入的电化学性能;二是采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EC-STM)原位研究咪唑基离子液体/石墨界面。采用电化学氧化方法有效增加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表面和体相中的氧官能团,氧官能团含量随氧化电压的升高而增加,使比容量从原始电极的170.4 m Ah g~(-1)(0.05 A g~(-1))提升到5.0 V(vs Li/Li+)电压氧化后的290.5 m Ah g~(-1);适中电压(如4.7 V)下的氧化可降低欧姆极化和电化学极化,使得石墨烯电极倍率性能显著提高。rGO中的羟基在1.5~4.5 V电位区间内为非赝电容活性。采用电化学还原方法可将羟基激活为碳氧双键,比容量从原始电极的170.4 m Ah g~(-1)提高至346.1 m Ah g~(-1)(0.05 A g~(-1))。由于石墨烯在电化学还原过程中不会引入额外的缺陷,所以可以保持rGO电极的导电性;电化学还原过程中产生的SEI膜可以在高电位下自溶解,得到薄层界面反应膜不至于过多降低rGO在1.5~4.5V电位区间内的赝电容性能。这两个方面都有利于获得优异的倍率性能,在50 A g~(-1)电流密度下的比容量达到41.4 m Ah g~(-1)。研究石墨烯材料作为碳正极在碳酸酯基电解液中的PF6-阴离子电化学脱嵌行为。发现少缺陷石墨烯材料与石墨材料在阴离子脱嵌行为上具有相似性,比容量为78.3 m Ah g~(-1)(0.05 A g~(-1))。利用氮源高温热处理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合成了氮掺杂石墨烯(NG)。与少缺陷石墨烯相比,石墨烯的氮掺杂可以适当降低PF6-阴离子脱嵌电位平台,并且提升比容量至121.8 m Ah g~(-1),能量密度从347.4 Wh kg~(-1)提高到了463.9 Wh kg~(-1)。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吸收谱(XAS)揭示了NG阴离子嵌入贡献法拉第电流的机制:PF6-嵌入NG后形成受主型类石墨插层化合物结构;法拉第电荷转移过程来源于NG失去部分π轨道价电子(N 2p和C 2p电子)。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离子液体中不同碳链长度的咪唑阳离子在石墨表面的吸附能。利用EC-STM研究了离子液体吸附层结合强弱,并观察石墨/离子液体界面形貌。结果表明,随着咪唑环上烷基链的增长,其范德华色散力所贡献的吸附能逐渐增强;随烷基碳链长度增长,咪唑阳离子吸附层结合力增强,电化学腐蚀受到抑制;C8MIm+在台阶处嵌入碳层,形成了稳定的C8MIm/石墨嵌入化合物。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Q127.11;O646
【图文】:

示意图,电能,示意图,储能器件


源的利用是行之有效的能源解决方案。电化学储能器件作为一种储能装置能源与环境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它可存储间歇性过量电能,并能够在用峰期安全稳定地给国家电网输电(图 1-1);还可以广泛地用于电动汽车发绿色、安全、高性能的电化学储能器件迫在眉睫。明晰离子在电极材的存储和传输机制是构建新型、高性能电化学储能器件的基石。

示意图,碳材料,示意图,石墨


[3](Carbon nanotube,CNT,图 1-2(d))和石墨烯[4](图 1-2(e)在科学研究还是工程应用上都掀起了对纳米炭材料研究的新热潮。年里还出现了其它类具有特殊化学键及结构的新型碳材料,如石墨石墨烯材料是构建其它类 sp2杂化炭材料的基本单元,其独特的结使其具有较高电导率和热导率、化学性能稳定、机械强度高和特殊能。总的来看,除了绝缘性的金刚石外,其它各类碳材料在电化学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示意图,电容器,介电,示意图


-3 电容器示意图:(a)传统介电电容器,(b)对称 EDLC 电容-3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a) a conventional dielectric capacitor asymmetric EDLC capacitor[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墨烯相变研究取得新进展[J];润滑与密封;2009年05期

2 ;科学家首次用纳米管制造出石墨烯带[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06期

3 ;石墨烯研究取得系列进展[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06期

4 ;新材料石墨烯[J];材料工程;2009年08期

5 ;日本开发出在蓝宝石底板上制备石墨烯的技术[J];硅酸盐通报;2009年04期

6 马圣乾;裴立振;康英杰;;石墨烯研究进展[J];现代物理知识;2009年04期

7 傅强;包信和;;石墨烯的化学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9年18期

8 ;纳米中心石墨烯相变研究取得新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10期

9 徐秀娟;秦金贵;李振;;石墨烯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9年12期

10 张伟娜;何伟;张新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特性[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成会明;;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探索[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钱文;郝瑞;侯仰龙;;液相剥离制备高质量石墨烯及其功能化[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张甲;胡平安;王振龙;李乐;;石墨烯制备技术与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4 赵东林;白利忠;谢卫刚;沈曾民;;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5 沈志刚;李金芝;易敏;;射流空化方法制备石墨烯研究[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冕;钱林茂;;石墨烯的微观摩擦行为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赵福刚;李维实;;树枝状结构功能化石墨烯[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吴孝松;;碳化硅表面的外延石墨烯[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周震;;后石墨烯和无机石墨烯材料:计算与实验的结合[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周琳;周璐珊;李波;吴迪;彭海琳;刘忠范;;石墨烯光化学修饰及尺寸效应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耀;石墨烯研究取得系列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刘霞;韩用石墨烯制造出柔性透明触摸屏[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艳红;“解密”石墨烯到底有多奇妙[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好宇 张們捷(实习) 特约记者 李季;石墨烯未来应用的十大猜想[N];电脑报;2010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向南;石墨烯贵过黄金15倍 生产不易炒作先行[N];证券时报;2010年

6 本报特约撰稿 吴康迪;石墨烯 何以结缘诺贝尔奖[N];计算机世界;2010年

7 记者 谢荣 通讯员 夏永祥 陈海泉 张光杰;石墨烯在泰实现产业化[N];泰州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纪爱玲;石墨烯:市场未启 炒作先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周科竞;再说石墨烯的是与非[N];北京商报;2011年

10 王小龙;新型石墨烯材料薄如纸硬如钢[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慧鑫;有机电解液中电化学储能碳材料的法拉第反应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2 周攀;氮掺杂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相关性能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3 刘英军;高性能石墨烯纤维[D];浙江大学;2017年

4 苗卿华;石墨烯高温自蔓延合成及铁磁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5 吕敏;双层石墨烯的电和磁响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罗大超;化学修饰石墨烯的分离与评价[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7 唐秀之;氧化石墨烯表面功能化修饰[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8 王崇;石墨烯中缺陷修复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盛凯旋;石墨烯组装体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10 姜丽丽;石墨烯及其复合薄膜在电极材料中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振明;硫化锌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7年

2 张小玉;钴基金属氧化物—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3 詹晓伟;碳化硅外延石墨烯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晨;石墨烯的微观结构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5 苗伟;石墨烯制备及其缺陷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蔡宇凯;一种新型结构的石墨烯纳米器件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金丽玲;功能化石墨烯的酶学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8 黄凌燕;石墨烯拉伸性能与尺度效应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刘汝盟;石墨烯热振动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10 雷军;碳化硅上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52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752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9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