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泳和磁泳的细微颗粒惯性耦合分选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52.6
【图文】:
第一章 绪论结构的扩张腔(捕获腔)中的层流微剪切梯度升力和壁面干扰颗粒运动的选器中的细微颗粒在惯性力作用下指定的平衡位置。1961 年,Segre 和下,圆管中的悬浮颗粒迁移到离圆心即“管状收缩效应(Tubular pinch ef”,如图 1.2 所示。直流道中的颗粒也就是颗粒的聚集位置。圆形截面流
Dean 曳力和多腔结构的扩张腔(捕获腔)中的层流微涡力。度梯度场造成的剪切梯度升力和壁面干扰颗粒运动的壁面诱导 1.1 所示。惯性分选器中的细微颗粒在惯性力作用下发生侧向状态逐渐迁移到指定的平衡位置。1961 年,Segre 和 Silberger在低雷诺数情况下,圆管中的悬浮颗粒迁移到离圆心 0.6 倍半了一个圆环状,即“管状收缩效应(Tubular pinch effect)”。re-Silberberg 圆环”,如图 1.2 所示。直流道中的颗粒在特定雷定的“平衡点”,也就是颗粒的聚集位置。圆形截面流道的平衡处。图 1.1 流场中颗粒所受的惯性升力示意图
浙江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了一款收缩-扩张型的惯性分选器,如图 1.4 所示。该通道可对浓度为 5%的血液样本进行分选,且分选效果比直通道结构提高了 3 倍。Bhagat 等[12]利用收缩-扩张型惯性分选器对血液中的疟原虫(直径约为 1.5μm)进行分离,检测的灵敏度比血涂片技术提高了约 100 倍。Choi 等[13]在“鱼脊型”结构基础上,设计了鱼脊收缩-扩张型惯性分选器,如图 1.5 所示。该分选器通过对特定尺寸的目标颗粒进行三维水动力控制,驱动目标颗粒侧向滚动,而非目标颗粒仍然自由流动。在流速为 0.1 μL/s 的条件下,目标颗粒的分选纯度达到了 97%左右。Bhagat 等[1利用具有 75 个收缩腔的收缩-扩张型惯性分选器(如图 1.6),将目标颗粒的重新捕获率提高到 80%以上。但以上应用的缺点在于通用性较差,只能对特定尺寸的颗粒进行分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笛;项楠;唐文来;张鑫杰;倪中华;;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循环肿瘤细胞分选研究[J];化学进展;2015年07期
2 董双岭;曹炳阳;过增元;;作用在粒子上的热泳升力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5年05期
3 李战华;郑旭;;微纳米尺度流动实验研究的问题与进展[J];实验流体力学;2014年03期
4 杜晶辉;刘旭;徐小平;;微流控芯片分选富集循环肿瘤细胞的研究进展[J];色谱;2014年01期
5 邓海东;李海;;磁性液体中非磁性小球与磁性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及磁组装[J];物理学报;2013年12期
6 申峰;刘赵淼;;显微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微流场可视化测速技术及应用综述[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7 吴信宇;吴慧英;胡定华;;基于磁力场与速度场协同的高效微通道磁泳分离[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1年12期
8 项楠;朱晓璐;倪中华;;惯性效应在微流控芯片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1年09期
9 唐艳芳;王小云;;微管中界面滑移的流体运动[J];流体传动与控制;2011年01期
10 常建忠;刘谋斌;刘汉涛;;微液滴动力学特性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J];物理学报;2008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树贤;非平衡软物质体系中流体力学效应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吴融融;声波对球形粒子的声辐射力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3 卢利强;气固流态化的多尺度离散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5年
4 薛万云;固液两相流运动机理研究及两相流模型在工程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4年
5 陈治良;温度场中气溶胶颗粒运动与传热传质研究[D];四川大学;2012年
6 刘丛林;金属颗粒在气固多相热流场的动力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7 卢晶;轴对称层流扩散火焰温度和烟黑体积浓度检测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赵海波;颗粒群平衡模拟的随机模型与燃煤可吸入颗粒物高效脱除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段雅丽;格子Boltzmann方法及其在流体动力学上的一些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王瑞金;微通道中流体扩散和混合机理及其微混合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郑强;多粒子碰撞动力学在软物质研究中的建模和应用[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杜军;钻杆加厚过渡带轴向长度的优化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姚君磊;适用于液固两相流的宽通道板式换热器的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4 郭淼淼;窄通道中纳米粒子的热泳运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5 张凯;复杂结构热沉强化传热的数值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6 陈林烽;热剪切湍流中微细颗粒输运特性的大涡模拟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王子璐;粗粒化分子动力学—力场开发与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8 董晋标;微通道内流体的流动与换热的理论研究和数值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68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768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