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双功能催化剂共催化的烯烃羰化串联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4 12:27
【摘要】:羰化串联反应是把羰化反应和另外一个或者多个反应串联在一起,在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下“一锅法”合成缩醛、醇、胺等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反应。共催化作用是实现羰化串联反应的重要策略,它将具有不同催化功能的催化剂组合在一起,实现不同类型反应的“一锅法”串联。但是传统的共催化作用是将两种催化剂通过物理混合的方式引入反应体系,导致不同催化剂之间性能相互淬灭失去活性,且无法体现同分子协同催化作用。通过构建“同分子体系”双功能催化剂便能够解决“物理加和法”双功能催化剂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由于同一分子内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还可以体现两种催化功能的协同促进作用。本论文针对烯烃羰化串联反应以及双功能催化剂共催化羰化串联反应研究的重要性,开展了“同分子体系”双功能催化剂的构建,并研究了其在不同羰化串联反应中的共催化作用,得到相关研究结果如下:(1)“Rh/P配合物-季擕摀Lewis酸”双功能催化剂共催化烯烃“氢甲酰化-缩醛化”串联反应设计合成了“叔膦-季擕摀Lewis酸”双功能配体。这类双功能配体中既具有与过渡金属配位的叔膦配体基团,同时含有Lewis酸性的季擕摀基团。在反应过程中,双功能配体中的膦配体基团与铑化合物原位配位构建成“Rh/P配合物-季擕摀Lewis酸”双功能催化剂。将基于“叔膦-季擕摀Lewis酸”双功能配体的Rh双功能催化剂应用于烯烃“氢甲酰化-缩醛化”串联反应中(Scheme 1),结果表明,这类双功能催化剂中的“Rh/P配合物”作为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烯烃氢甲酰化反应;而“季擕摀基团”则作为有机Lewis酸催化后续的缩醛化反应。该双功能共催化体系具有良好的底物普适性,适用于多种烯烃在不同醇中的“氢甲酰化-缩醛化”串联反应;在最优条件下,双功能催化剂催化底物烯烃的转化率为高达99%左右,终产物缩醛的选择性为40-99%。另外,当“叔膦-季擕摀Lewis酸”双功能配体(Z=(CH2)4)与室温离子液体(溶剂)结合使用时,相应的铑双功能催化剂能够循环使用六次。(2)“Rh/P配合物-互变异构体”双功能催化剂共催化烯烃“氢酯化-胺解”串联反应设计合成了“叔膦-互变异构体”双功能配体。这类双功能配体中既具有与过渡金属配位的叔膦配体基团,同时含有质子迁移效应的互变异构体基团。在反应过程中,双功能配体中的膦配体基团与铑化合物原位配位构建成“Rh/P配合物-互变异构体”双功能催化剂。将基于“叔膦-互变异构体”双功能配体的Rh双功能催化剂应用于烯烃的“氢酯化-胺解”串联反应(Scheme 2),结果表明,该双功能催化剂中的“Rh/P配合物”催化剂和“互变异构体”催化剂不仅各司其职分别催化烯烃的氢酯化反应(得到羧酸酯)和羧酸酯的胺解反应(生成产物酰胺),且彼此具有协同促进的催化作用。底物NH3在反应中作为配体与Rh配位促进第一步烯烃的氢酯化反应生成羧酸酯;同时,与Rh金属中心配位的NH3被“互变异构体”催化剂活化,实现羧酸酯的胺解反应。并通过DFT计算方法对催化反应中间体进行模拟,明确了该双功能催化剂的协同催化反应机理。该双功能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底物普适性,适用于多种烯烃的“氢酯化-胺解”串联反应。在最优条件下,底物烯烃的转化率为6-100%,产物酰胺的选择性为41-100%。(3)“Ru(III)/P配合物-Ru(III)Lewis酸”双功能催化剂共催化烯烃“氢甲酰化-缩醛化-氢解”串联反应设计合成了高价态Ru(III)为金属中心、离子型双齿膦配体配位的Ru(III)配合物(Scheme 3),该配合物既是典型的Ru(III)/P配合物,其中的高价态Ru3+又具有Lewis酸性,所以其本身是“Ru(III)/P配合物-Ru(III)Lewis酸”双功能催化剂。将该双功能催化剂应用于烯烃“氢甲酰化-缩醛化-氢解”串联反应,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作为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剂顺利实现烯烃的氢甲酰化反应;具有Lewis酸特性的Ru3+中心作为酸催化剂催化后续的缩醛化反应;而氢解反应则需要“Ru(III)/P配合物-Ru(III)Lewis酸”双功能催化剂的共同作用才能得以实现。该双功能催化剂对串联反应具有良好的底物普适性,适用于多种烯烃在不同醇中的“氢甲酰化-缩醛化-氢解”串联反应;在最优条件下,双功能催化剂催化底物烯烃的转化率为92-99%,终产物醇的选择性为60-93%。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21.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国科学家在氢气储运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J];深冷技术;2017年03期

2 吴丽丽;安华良;梁宁;陈翠娜;耿艳楼;赵新强;王延吉;;羟醛缩合反应中酸碱双功能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4年02期

3 ;一种双功能催化剂及其在苯加氢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J];能源化工;2017年05期

4 王静;徐丽;付名利;黄碧纯;叶代启;;载体酸处理对蓄热-催化双功能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化工进展;2009年12期

5 蓝平;蓝丽红;谢涛;廖安平;;双功能催化剂中不同组分对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影响[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1年08期

6 谢光华,吕兵;双功能催化剂体系作用下乙烯二聚和共聚合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1994年03期

7 ;用双功能催化剂由CO_2直接合成烃类物质[J];化工环保;1994年05期

8 肖竹钱;葛秋伟;邢闯;方晟;计建炳;毛建卫;;自还原双功能催化剂催化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氢解制低碳多元醇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5年12期

9 陈大保;;氮/甲醇双功能催化剂通过技术鉴定[J];化学工程师;1991年05期

10 靳爱民;;美国与加拿大合作开发了将乙醇转化为丁醇的新型串联式双功能催化剂体系[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邰志军;张军营;王爱琴;郑明远;张涛;;双功能催化剂催化转化纤维素制乙二醇[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刘训稳;郎万中;褚联峰;郭亚军;;丙烯一步法制备2-辛烯醛双功能催化剂[A];第一届全国精细化工催化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飞;肖为引;肖国民;;金属-沸石双功能催化剂催化甘油芳构化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助力两型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会议论文集(NCECM 2015)[C];2015年

4 王静;叶代启;黄碧纯;付名利;吴军良;姚伟卿;;载体预处理对蓄热-催化双功能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李群;杨秀荣;;电沉积钴镍合金作为高效的全电解水双功能催化剂[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九分会:电化学材料[C];2016年

6 李璐阳;毛东森;俞俊;郭晓明;;固相反应一步法制备CuO-ZnO-ZrO_2/HZSM-5双功能催化剂[A];第十二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5年

7 丁佩刚;周剑;;α-氨基酸衍生的新型膦酰胺-叔胺双功能催化剂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C];2016年

8 彭缠曹;井强山;于永生;;Pt-Ni体系双功能催化剂上醛酸一步气相加氢酯化[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王科伟;贾治芳;;基于超交联酸碱双功能催化剂的合成及在有机串联反应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O:共价骨架高分子与二维高分子[C];2017年

10 陈丽凤;安哲;宋红艳;何静;;多相酸碱双功能催化剂催化Aza-Michael-Henry反应合成喹啉衍生物[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三分会:绿色化学[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高慧斌;沈化集团50万吨CPP项目通过验收[N];辽宁日报;2010年

2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南开大学校长 龚克 本报记者 王俊岭 整理;为创新创业点赞[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鹏;双功能催化剂共催化的烯烃羰化串联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2 严龙;生物质衍生物催化脱氧反应及其双功能催化剂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3 龙旭;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双功能催化剂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宋海岩;Au/Ti-HMS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袁振乐;固体双功能催化剂作用下甘油的转化[D];浙江大学;2012年

6 刘杰;聚酯类生物降解材料制备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崔咏梅;铂—酸性离子液体双功能催化剂及催化合成对氨基苯酚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8 余金生;氟代烯醇硅酿的活化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9 魏强;双官能催化不对称构建含有季碳中心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0 张一鸣;双功能介孔材料的合成与性质[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阳;Me/SAPO-31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反应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年

2 罗勇;Mo_2C双功能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其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3 陆玲玲;CuO-ZnO-ZrO_2/HZSM-5双功能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加氢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7年

4 杨任全;固体碱催化剂及酸碱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5 何康;酸碱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及在纤维素热解中的应用[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6 曹亚亚;金属/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加氢改质棕榈酸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7 刘晓锋;新型手性双功能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不对称催化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8 赵志远;酸碱双功能催化剂催化合成丙烯酸甲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华玉喜;生物质合成气一步法制备二甲醚双功能催化剂的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7年

10 谢献娜;杂多化合物负载钌双功能催化剂催化纤维素转化[D];天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68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768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5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