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钌基纳米粒子的可控合成及其催化性能初探

发布时间:2020-07-25 14:55
【摘要】:钌(Ru)作为一种重要的贵金属催化剂,在CO氧化、选择性加氢以及合成氨等多相催化领域具有高效的催化活性。但到目前为止,Ru基合金纳米粒子的可控合成仅停留在对粒径的控制上,对形貌控制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对其形貌和尺寸双可控合成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以乙酰丙酮钌、乙酰丙酮铜以及钼酸钠为前驱体,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苯甲醇为还原剂和溶剂,成功控制了钌基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尺寸,制备出双金属RuCu纳米粒子和三金属RuCuMo纳米粒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得到了高度分散和形貌均一的RuCu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29 nm。通过检测合成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纳米粒子的电化学曲线,探索出RuCu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主要是通过欠电位沉积效应,Cu能够在Ru表面形成欠电位沉积单层。(2)制备得到的高度分散的中空RuCuMo纳米粒子的粒径在25 nm左右。探索了还原剂种类、PVP分子量、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纳米粒子形貌及分散性的影响。其中还原剂的种类对纳米粒子形貌的影响较为显著。通过观测合成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纳米粒子的TEM图像得出RuCuMo纳米粒子的形成是由于Ru3+和Cu之间发生电镀替换反应而逐渐变成中空结构。(3)合成出的双金属RuCu、三金属RuCuMo纳米粒子对甲醇电催化和硅氢加成反应都有催化性能。本研究成功合成出了具有一定催化活性的钌基纳米粒子,为进一步探究钌基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催化打下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43.36;TB383.1
【图文】:

形貌,实验路


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贵金属纳米粒子被应用于电催化、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然而,贵金属的储量稀少、成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相反,非贵金属储量较大、成本低。因杂非贵金属的纳米粒子成为一个极具意义的研宄课题。逡逑材料的独特性质与其形貌、尺寸大小以及分散性有着密切的关控合成变得非常有意义。在铂族金属中,金属Ru相对比较廉电势比较低,难于被还原,从而限制了它的研宄进展。在金仅可以提高金属钌的还原速率,还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可控合成钌基纳米粒子不仅可以拓展金属钌的应用范围,还高催化剂活性。同时,也为进一步探宄钌基纳米粒子的催化容逡逑中,针对钌基纳米粒子的合成过程,提出了如下的实验路线

粒径分布,纳米粒子,粒径分布,合金结构


Fig.2-2邋Size邋distribution邋of邋the邋urchin-like邋RuCu邋nanoparticles逡逑H逡逑图2-3邋RuCu纳米粒子的面扫图像逡逑Fig.2-3邋The邋EDX邋mapping-scanning邋of邋RuCu邋nanoparticles逡逑为验证RuCu纳米粒子的合金结构,对纳米粒子进行高角环形暗场(HAADF)像与逡逑EDX结合测试,在STEM模式下对样品进行区域EDX面扫描。各个像素点的明暗程逡逑度直接正比于该点处元素的含量(叶恒强等,2003),EDX面扫结果如图2-3所示,逡逑18逡逑

分布情况,纳米粒子


逑结果表明纳米粒子上分布有Ru和Cu元素,说明成功制备出RiiCu纳米粒子。且通逡逑过EDX元素分析结果(图2-4)可知所合成的纳米粒子中含有的Ru与Cu的原子摩逡逑尔比为2:1,与ICP-AES测试结果(0.64:0.36)基本一致。Ru和Cu原子比为2:1,逡逑与前体投入量比1:1不成正比,这可能是由于Cu比Ru难还原,或者可能是在用乙逡逑醇和丙酮洗涤的过程中,部分铜原子溶出。为了检测RuCu纳米粒子中Ru和Cu原逡逑子的分布情况,对单个纳米粒子进行EDX线扫测试(图2-5)。结果表明Ru和Cu逡逑原子随机分布在RuCu纳米粒子上。逡逑Element邋Weight邋%邋Atomic邋%逡逑Ru邋74.8逦65.1逡逑Cu邋25.2逦34.9逡逑1000-逡逑爸逡逑Q逡逑500-逡逑Ru逡逑Ru逡逑‘.i'邋^4^-逦逦1逡逑5逦10逡逑Fncrgy/keV逡逑图2-4邋RuCu纳米粒子的EDX结果逡逑Fig.2-4邋The邋EDX邋result邋of邋RuCu邋nanopzrticles逡逑0逦10逦20逦30逦40逡逑Diameter/nm逡逑图2-5邋RuCu纳米粒子的横截面组成线扫图像逡逑Fig.2-5邋The邋cross-sectional邋compositional邋line邋profiles邋of邋RuCu邋nanoparticles逡逑为了充分证实形成的纳米粒子是合金结构,对合成的RuCu纳米粒子进行了邋XRD逡逑表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素娟;吴俊杰;陆双龙;曹雪琴;顾宏伟;唐明华;;凹形树突状PtCu纳米催化剂的合成及对甲醇的电催化[J];无机化学学报;2015年12期

2 郁海晶;张玉良;张华;;一锅法快速制备PtCu_3空心结构[J];无机化学学报;2014年08期

3 王跃;;无溶剂法在特殊形貌纳米材料合成中的应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4 黄涛;于明;刁香菊;刘汉范;;金属钌纳米颗粒的形貌控制合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5 王宏智;张智贤;苗荣荣;姚素薇;张卫国;;超声电化学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进展[J];电镀与精饰;2010年02期

6 刘云泉;陈小华;张科;易斌;王伟;周灵平;;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碳纳米管微球[J];无机材料学报;2009年05期

7 陆仙娟;王彪;唐艳芳;竹秀玲;王华平;;反相微乳液法制备形貌可控的铁基纳米粒子[J];材料导报;2008年S3期

8 韩小斐;陈卫祥;赵杰;聂秋林;;微波合成PtRu/CNTs催化剂及其电催化性能[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12期

9 姜立萍,张剑荣,王骏,朱俊杰;超声电化学制备PbSe纳米枝晶[J];无机化学学报;2002年11期

10 刘虹雯,侯士敏,张耿民,申自勇,刘惟敏,吴锦雷,薛增泉,Emmanuel Roy,Kui-Yu Zhang;电化学沉积金纳米线结构及其电学特性[J];物理化学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红瑜;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帅;Pt基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及其在氨硼烷水解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4年

2 陆娜;Pd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外延生长及催化性能研究[D];温州大学;2014年

3 朱海;钯纳米颗粒形貌控制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69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769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b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