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介质阻挡放电气相富集砷技术研究及其在农产品检测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7-28 10:12
【摘要】:砷(As)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元素,无机砷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IA类致癌物。在农产品中As的含量一般为μg/kg级,这就对As的分析仪器提出了更高要求。原子荧光光谱仪(AFS)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子光谱仪器,具有较好的分析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但是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相比,其分析灵敏度依然有不小的差距,特别针对一些低As含量样品时,其检出能力就显得捉襟见肘。石英管、石墨炉、钨丝等装置是一类常用于提高原子光谱灵敏度的气相富集技术(GPE),但受限于加热装置和高温过程,装置难以小型化,且能耗大。而常温常压的介质阻挡放电(DBD)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论文首次将DBD用于As的气相富集,构建了非原位氢化物发生-介质阻挡放电-原子荧光光谱仪(HG-DBD-AFS),并开展了DBD富集系统的机理研究,在此基础上又构建了原位HG-DBD-AFS系统,进一步提高了仪器的绝对灵敏度,并利用两套富集系统分别建立了农产品中痕量As的检测方法。1.构建了非原位HG-DBD-AFS仪器系统,建立了农产品中痕量As的检测方法。利用同轴型DBD放电装置,与HG进样系统和AFS检测器联用,构建非原位HG-DBD-AFS系统。利用该系统,对富集过程中气氛组成与流速、放电电压、吹扫时间等进行优化,最优条件为:捕获过程,O_2流速40mL/min,捕获电压9.2kV;释放前,Ar吹扫180s除去干扰物质;释放过程,H_2流速200mL/min,释放电压9.8kV。在优化条件下,非原位HG-DBD-AFS对As的检出限(LOD)为1.0ng/L(进样量为20mL),线性范围0.1~5μg/L,回归系数(R~2)0.995,富集倍数为8。建立了样品中痕量As的方法,水中痕量As的定量限(LOQ)为3.3ng/L,加标回收率为98%~103%,典型农产品样品多次测定的RSD为1.4%~3.6%(n=7),检测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说明该方法可以用于农产品中痕量As的检测研究。2.研究了非原位DBD富集系统的工作机理,为进一步改良DBD装置提供了理论基础。利用原位光纤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对DBD富集过程中As的形态变化以及捕获/释放后As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初步得到了一些DBD富集机理结果:在氧气中捕获在石英表面的As应该是氧化态,切换到氢气中后砷可以原子态被释放,传输时可能以一种稳定的形态(很有可能是原子簇)被送入检测器;捕获后放电区管壁上的As浓度最高,表明As易于富集在放电能量高的区域;释放后放电区后端As有残留,造成了一定的分析灵敏度损失。因此,可以进一步改进DBD装置,以提高仪器的灵敏度。3.改进了DBD装置,构建了原位DBD富集系统,建立了农产品中痕量As的分析方法。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将DBD放电区后端去除制作成原位DBD富集装置,并对系统气氛条件进行优化。最优条件为:载气为流速600/200mL/min的Ar/H_2混合气体。捕获过程,空气流速50mL/min,捕获电压9.2kV;释放前,载气吹扫180s除去干扰物质;释放过程,H_2流速200mL/min,释放电压9.8kV。优化条件下,原位富集系统As的绝对检出限(LOD)可降低到2.8pg(进样量为2mL),线性范围0.1~8μg/L,线性回归系数(R_2)0.999,增敏倍数为7。并基于该技术建立了样品中痕量As的方法,水中痕量As的LOQ为9.2pg,加标回收率为100%~106%,典型农产品样品多次测定的RSD为3.2%~6.1%(n=7),检测结果与ICP-MS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构建的DBD预富集技术和建立的原位HG-DBD-AFS方法可以用于农产品中痕量As的测定。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52.6;TS207.3
【图文】:

石英缝管


石英缝管装置示意图

装置设计,石英,富集


T型石英富集装置设计图

钨丝


钨丝捕获Te的装置示意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薇;黄天姿;;气相检测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7年21期

2 郑锡荣;;Cs~+被围在气相水簇内[J];化学通报;1992年10期

3 尚林波,胡瑞忠,樊文苓;元素在气相中迁移的实验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02期

4 刘代俊;马克承;石炎福;;盐饱和溶液气相的相对湿度[J];成都科技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5 朱仲良,吕兵凉,陈荣妹;动力学分析法测定气相中的二氧化碳[J];分析化学;1994年12期

6 蒋万枫;张宁;张凤艳;杨钊;;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橄榄调和油中橄榄油含量[J];色谱;2017年07期

7 刘福虎;热核多重碎裂中的条件矩与核内液气相变信号[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8年03期

8 吴祥芝,傅举孚,张东平;气相夹带对蒸馏塔板效率的影响[J];化工学报;1991年04期

9 黄德文;液压气相润滑防锈油[J];电工技术杂志;1987年08期

10 杨冬梅,于锦,蒋军辉,王之昌;化学气相传输法制备无水溴化镝[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雯雯;李伟;陈侃;肖文德;;碳酸二甲酯在硅沸石上的气相吸附过程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潘远江;柴云峰;;单分子裂解反应中苄基参与的气相离子化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图文摘要集[C];2011年

3 于淼;刘稷燕;江桂斌;;多溴联苯醚气相色谱保留时间的模型预测与选择[A];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4 黄戚东;宋果男;;脂肪烃气相红外光谱特征频率的研究[A];全国第五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88年

5 胡迁林;杨民;;化工装备气相保护技术[A];第十一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6 周理;孙艳;周亚平;白书培;;吸附储氢研究中气相密度的计算[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郑珲;张春水;欧阳津;;氟乙酰胺中毒个案的气相色谱-质谱检验[A];中国质谱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8 赵晓娟;龚成科;孔德玮;曾庆梅;;离子液体气相色谱固定相的应用研究进展[A];西北地区第七届色谱学术报告会甘肃省第十二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方德彩;;气相和溶液中反应速度常数的计算[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41分会:燃料与燃烧化学[C];2014年

10 耿玉侠;张媛;刘文;王志文;;气相贝克曼重排反应中环己酮肟汽化工艺[A];第十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上海 沈晓东;生命的气相[N];上海中医药报;2015年

2 周之江;艺气相投的“小圈子”和大时代[N];贵州日报;2019年

3 钟大海 潘翠萍;茂名乙烯增产聚丙烯气相共聚产品[N];中国化工报;2008年

4 David Suihkonen;气相技术在回流焊市场中将继续增长[N];中国电子报;2008年

5 同济大学医学院 邓 聪;以气相求 复运气机[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顾定槐;“气相光气法”放异彩[N];中国化工报;2007年

7 记者魏公铭;新型原子荧光光谱仪通过新品鉴定[N];中国食品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源;金属氧化物复合体系气相光电催化性能与表征[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岳磊;一些含氮有机化合物在电喷雾质谱中的气相离子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孙富宇;原子微波磁场探测及其在微波腔谐振特性测量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4 白玉林;碳硫小团簇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刘义保;电子原子散射激发的完备性参量和自旋相关效应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6 张月霞;强场中的H原子、H_2~+以及Li~+光吸收截面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7年

7 蒋可志;缩胺硫脲类化合物在电喷雾质谱中的气相离子化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刘雪斌;高碳烃氧化裂解制低碳烯烃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9 邹秀晶;邻苯二酚和乙(甲)醇气相单醚化合成邻羟基苯乙(甲)醚催化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周志恒;多通道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的研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悦涵;介质阻挡放电气相富集砷技术研究及其在农产品检测的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2 刘乐燕;气相负离子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国栋;有机气相喷涂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陈景林;固体酸催化苯及低沸点取代芳烃气相硝化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5 何鹏;单一稀土氧化物的化学气相传输与混合稀土氧化物的火法分离[D];河北理工学院;2002年

6 季军;基于TDLAS的气相过氧化氢浓度测量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陈淑伟;基于灌抽两用井的地下水回灌气相堵塞模拟实验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8 党国全;原子力显微镜在气相和液相下的成像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9 史雅娟;SCR烟气脱硝气相主体中硫酸铵盐生成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10 李\

本文编号:2772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772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8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