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四氮唑苯甲酸的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1 22:50
【摘要】: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金属有机框架(MOFs)已经引起了科学家们广泛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其种类繁多、美观有趣的几何结构,还由于它们在气体储存/分离、催化、生物医药和传感器材料等方面潜在的应用。研究发现,有机连接体的几何形状在MOFs维度形成和性能方面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相较于纯羧酸配体,含有羧基和氮杂环(吡唑、咪唑、四氮唑等)的双功能配体,结合了羧基配位的灵活多样性和氮唑配位的结构稳定性,而且这两种配位基团都能与多种金属离子组装形成多样化的框架结构。然而与广泛报道的基于羧酸配体或者氮唑配体的MOFs相比,有关氮唑-羧酸双功能配位基元形成的MOFs的报道仍然较少,开展相关MOFs的合成,并且深入分析其结构特点以及进行功能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论文中,作者选择含有四氮唑和羧基双功能配位基元的配体,4-(1H-四唑-5-基)苯甲酸(H_2tzba)和2-F-4-(1H-四唑-5-基)苯甲酸(F-H_2tzba)作为有机主配体,并且结合2,2'-联吡啶(2,2′-bipyridine)和4,4'-联吡啶(4,4′-bipyridine)辅助配体,通过溶剂热合成法成功的构筑了4例MOFs:[Zn_3(μ_3-OH)(tzba)_2(2,2'-bpy)(H_2O)]OH·DMF(1)、[Co_3(tzba)_2(4,4′-bpy)_3(F)_2]·DMF·2H_2O·C_2H_5OH(2)、[(CH_3)_2NH_2]_(0.5)[Zn_(1.5)(μ_3-O)_(0.5)(tzba)_(1.25)(4,4'-bpy)_(0.25)(μ_2-H_2O)_(0.5)]·DMF(3)、[(CH_3)_2NH_2]_(0.5)[Zn_(1.5)(μ_3-O)_(0.5)(F-tzba)_(1.25)(4,4'-bpy)_(0.25)(μ_2-H_2O)_(0.5)]·DMF(4)。作者使用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结构进行测定,重点研究了配合物的吸附、分离以及发光性质。配合物1含有新颖的六核簇Zn_6(μ_3-OH)_2(μ_2-H_2O)_2(COO)_4(N_4C)_2,且由于螯合2,2'-bpy端基配体的作用而形成了一种二维网格层,层和层之间进一步堆积形成含有极性孔道的三维超分子框架,表现出对CO_2和CH_4显著的选择性吸附,在100 kPa,298 K条件下,CO_2浓度50%时,CO_2/CH_4选择性达到7.9;配合物2包含两个类似的线性金属-四氮唑-卤化物三核簇[Co_3(CN_4)_2(F_2)],4,4'-bpy作为柱子,形成了2重穿插、具有二维(2D)相交孔道的三维(3D)柔性网络柱层状稳定结构,该框架揭示了与客体分子相关的可逆动态灵活性,表现出对CO_2的S-形分步和选择性开门吸附效应,并对CO_2和CH_4的选择性吸附以及CO_2的吸附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配合物3和4是基于冠状六核簇[Zn_6(μ_3-O)_2(COO)_5(N_4C)_5(μ_2-H_2O)_2]所形成的两例同构的MOFs,它们是阴离子框架,含有八面体笼结构,并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对气体CO_2/CH_4和有机染料MO~-/MB~+、MR~-/MB~+和AO~-/MB~+均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吸附分离。分别对它们的粉末衍射(PXRD)、红外(IR)、热重(TGA)等进行了表征,并依据其结构对部分配合物的吸附、发光等性质进行了重点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41.4
【图文】:

研究领域,可调控性,磁学,潜在应用


磁学等性能;同时有机配体的可修饰性,使得 MO和可调控性。这些优势使得 MOFs 材料在气体存储性能等方面具有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3-6],如图 1.1

吸附等温线


官能团化的 Cu-MOF 1[10],如图 1.2。化合物中形成了菱形双八面体笼笼中心的开放 Cu(II)位点和由未配位的酮羰基基团所修饰的通道。 比表面积是 1539 m2g-1并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Cu-MOF1 在 273 K有较高吸附量(46.7wt%),并且表现出对CO2/CH4, CO2/N2较好的吸附心形成开放的 Cu(II)位点之外,在 Cu-MOF 1 中成功引入的极性酮羰性能的另一原因。

配合物


第一章 绪论因此,柔性、灵活的 MOFs 在气体存储分[19,20]。. Mahurin 课题组利用 1,2,3-benzotriazole-5-cZn3(btca)2(OH)2]·(guest)[21],该配合物表现出效应和多步吸附等温线动态吸附过程,对 OF 材料能够高度选择性地吸附 CO2/N2,C框架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小 CO2 N2/Ar/He计具有高吸附选择性的材料。因此,这种 M和纳米技术设备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宝国;江银荣;;四氮唑法快速测定水稻发芽率[J];农家致富;2007年10期

2 邓元伟;毛文仁;;1H-四氮唑-1-乙酸的合成[J];医药工业;1983年10期

3 李淑贤;N′-四氮唑基-N-取代苯氧乙酰基硫脲的合成及生物活性[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4 李洋;邵佳;宋江锋;周瑞莎;;巯基四氮唑衍生物构筑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概况与展望[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5年12期

5 王文慧;郭冬艳;蒋筱莹;谢媛媛;;氨基四氮唑类化合物合成研究进展[J];浙江化工;2015年09期

6 ;通过简单有机分子C—H/C—C键断裂重排合成四氮唑[J];有机化学;2012年02期

7 杨日芳,恽榴红;简便合成1H-四氮唑[J];化学试剂;1996年03期

8 冯春燕;樊小农;张春红;石学敏;;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后梗死灶定量分析方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9年06期

9 周磊;周泽宇;汪芳明;;具有良好荧光性能的四苯乙烯基四氮唑衍生物的合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3期

10 魏先红,何宝娟,陈泳洲;1-溴-5-苯基-四氮唑的合成[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政;黄晓春;;新型多功能四氮唑材料的构筑及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姜凤超;王静;;微波辐射法合成5-取代四氮唑衍生物[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志发;吴美凤;陈凤;郑发鲲;郭国聪;;四氮唑5-羧酸功能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郭国哲;;meso-位二取代含四氮唑基锌卟啉的合成及光电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暨第十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5 王玉葵;于青;边贺东;梁宏;;5-巯基-四氮唑磺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A];中国化学会2008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邹红爱;杨恩翠;赵小军;;基于5-氨基-1H-四氮唑配体的两个顺磁金属配位聚合物[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傅红如;丁清荣;张健;;一个基于1,4'-对苯二四氮唑配体的3D框架:结构、荧光[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3分会:晶体工程[C];2014年

8 刘志发;郑发鲲;郭国聪;;四氮唑功能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和发光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卢文贯;刘宏文;王小兵;洪显兰;;三个5-氨基四氮唑和芳香多羧酸构筑的三维微孔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A];第十七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饶文琦;任天辉;伏喜胜;刘维民;;含硫四氮唑衍生物的摩擦学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崔萍;四氮唑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质[D];南开大学;2012年

2 乔立根;基于四氮唑功能性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孙佳音;基于四氮唑衍生物配体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红云;基于四氮唑苯甲酸的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和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2 欧阳俊;四氮唑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3 林治珠;嘧啶、四氮唑类巯基氮杂环配体构筑的配合物结构及性质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8年

4 杨英宜;5-取代四氮唑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光谱性质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5 单玲星;含芳基四氮唑烷基侧链酰内酯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6 王建国;四氮唑丙酸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7 李贞;四氮唑配合物的原位合成、结构和光谱性质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8 李洋;基于巯基四氮唑衍生物的配合物的构筑及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9 肖义亮;联吡啶四氮唑铜(Ⅰ)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江西理工大学;2016年

10 张秀清;四氮唑-1-乙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谱学表征及磁性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89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789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0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