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含杂原子的双酰腙类铜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4 09:55
【摘要】:铜是机体所必需的一种微量过渡金属元素,其在环境和生物系统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研究发现铜的缺少与冠状动脉心脏病、胃癌、食道癌、营养性贫血、骨质疏松症和白癫风等疾病的出现是有密切关系的。但过量的铜也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出现,例如血液学中的不良表现和神经系统中的各种功能障碍。因此,建立一种能够快速且灵敏地检测铜离子的方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基于荧光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可实时监测、选择性与灵敏性高等优点,合成了两种铜离子的荧光探针。文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介绍了酰腙类化合物的概念、配位方式和用途,简述了酰腙类铜离子荧光探针的文献报道。2.利用2,6-吡啶二甲酰肼与4-(二-乙胺基)水杨醛反应得到了含杂环的双酰腙类荧光探针L1;考察了检测体系中水含量、p H值与响应时间等因素对荧光探针L1检测Cu2+的影响,进而确定了荧光探针L1检测Cu2+的最佳条件并据此建立了检测铜离子的荧光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荧光探针L1在v(水):v(DMF)=6:4,p H=7.2的检测体系中,对铜离子表现出高的灵敏性与选择性,3倍量的铜离子的加入使荧光探针L1的荧光几乎完全被淬灭。铜离子浓度在0-5.5μM范围内,荧光探针L1的荧光强度与铜离子浓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检测线达到了7.46×10-7 M。并利用该荧光探针L1来检测自来水中的Cu2+,其检测效果良好。3.利用2,6-吡啶二甲酰肼与2-羟基-1-萘醛合成了含杂环的双酰腙类荧光探针L2;考察了检测体系中水含量、p H值和响应时间等因素对荧光探针L2检测Cu2+的影响,进而确定了荧光探针L2检测Cu2+的最佳条件并据此建立了检测铜离子的荧光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荧光探针L2在v(水):v(DMF)=5:5,p H=7.2的检测体系中,对铜离子表现出高的选择性与灵敏性,3倍量的铜离子的加入使荧光探针L2的荧光几乎完全被淬灭。铜离子浓度在0-5.5μM范围内,荧光探针L2的荧光强度与铜离子浓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检测线为5.34×10-7 M。并利用该荧光探针L2来检测自来水中的Cu2+,其检测效果良好。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57.3
【图文】:

酰腙,异构,配位方式


第 1 章 引 言化合物的定义、配位方式合物是指由酰肼与酮或在醛反应生成的一类物质。酰能力很强且具有多种配位方式的配体。因为它既含有碱性的氮配位原子,故其和软酸性金属离子或硬酸物;并且酰腙类化合物结构中存在烯醇式结构和酮式示,这两种形式的结构存在使其具有多种配位形的配合物大量存在[1-18]。

化合物,稻纹枯病,酰腙


杨光富等[21]合成了含杂环的酰腙类化合物 1a 和 1b,实验测试结果发现:在×10-6g/L 和 100×10-6g/L 浓度下,化合物 1a 和 1b 对水稻纹枯病的预防作用比和多菌灵好;在 100×10-6g/L 浓度下,化合物 1a 和 1b 对水稻纹枯病的预防用达 80 %以上。邹霞娟等[22]设计并合成了哒嗪酮类酰腙化合物 2a 和 2b 并对生物活性进行测试实验,其实验结果显示在浓度为 500 μg/mL 下,化合物 2a 2b 对水稻纹枯病的预防作用分别达到了 91.3 %和 89.2 %。魏太保等[23]合成了并咪唑类酰腙化合物 3,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 3 能显的调节幼苗期小麦的生长过程。

化合物,酰腙,配合物


图 1.2 化合物 1、2、3 的结构Fig 1.2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ound 1, 2 and 3杰[24]设计且合成了哌啶类酰腙化合物 4a 与 4b。其抗白血病的测试,在 100 μg/mL 的 浓 度 下,化合物 4a 和 4b 对 K562 细胞的商品化的抗癌药物 5-氟尿嘧啶,抑制率分别达到 74.07 %和 87.36人在吲哚环上引入酰腙结构设计且合成了化合物 5,其抗菌测试实化合物 5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MIC50 值是 0.612 μg/mL,MBC 值/mL。杨正银等人[26]合成制备了酰腙类化合物和其与六种稀土金属 ,Nd , Er) 的 6 种配合物并测定了其配合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测定数据表明这 6 种配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小林;宋珍;杨斌盛;;2,6-吡啶二甲酰肼2-羟基萘甲醛酰腙-Cu(Ⅱ)-CopC三元配合物的光谱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15年09期

2 杨安博;王炳祥;;吡咯并[2,1,5-cd]中氮茚酰腙衍生物的合成及Cu~(2+)荧光探针行为[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年03期

3 倪振杰;薛思佳;王静;孟雯;;1-取代哌啶-4-酮芳甲酰腙的合成及其抗白血病活性[J];有机化学;2011年02期

4 邢婧;周荫庄;;钒酰腙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生物活性[J];化学进展;2009年06期

5 叶英;赵志刚;刘兴利;李清寒;;吲哚-6-酰腙类化合物的微波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09年06期

6 魏太保;张治仁;师海雄;崔文辉;张有明;;微波诱导下2-芳氧甲基苯并咪唑-1-水杨醛乙酰腙衍生物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08年01期

7 朱维平;徐玉芳;钱旭红;;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重金属及过渡金属离子荧光分子探针[J];化学进展;2007年09期

8 罗一鸣;陈哲;唐瑞仁;彭红建;;吡啶-2,6-二甲酰腙类化合物及其Tb(Ⅲ)和Eu(Ⅲ)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能[J];广州化学;2007年01期

9 张秀英;李书静;雷雪峰;;邻香草醛缩5-氨基水杨酸Schiff碱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稀土;2006年06期

10 陈琼;龙德清;程靖;李晶;刘祖明;杨光富;;5,7-二甲基-1,2,4-三唑并[1,5-a]嘧啶-2-氧乙酰腙类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2792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792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7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