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钻石颜色分级的量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2 19:45
【摘要】:钻石的颜色分级是衡量钻石品质的关键因素。目前颜色分级常用的方法有:比色石目估法、颜色记忆法等,这些方法受外界及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为通过红外光谱与紫外-可见光谱技术来研究钻石颜色量化分级的可行性。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多套比色石发现随着钻石等级的降低,1363~1370 cm~(-1)指示特定滑移面上的偏析氮和1010 cm~(-1)处指示与特定面方向上偏析氮有关的塑性变形的吸收峰强度越来越大,呈良好的相关性,且1010 cm~(-1)处吸收峰强度的相关性更好。1363~1370 cm~(-1)与1010 cm~(-1)处与氮有关的吸收峰,对钻石的颜色有一定的贡献。通过计算这两处吸收峰的强度及面积,可较准确的分析钻石的色级。研究紫外-可见光谱观察到钻石的黄色调与N3、N2色心缺陷相关。通过紫外-可见光谱仪测试钻石的桌面,观察到钻石色级与415 nm、478 nm处吸收峰的强度渐变相关,且478 nm处相关性更好。比较I_(415 nm)/I_(478 nm)的比值能很好的反应各色级之间的渐变性,因此根据这两处吸收峰的峰形及I_(415 nm)/I_(478 nm)的比值可以估测钻石的色级。测试钻石桌面的紫外可见光谱得到钻石的色度坐标,观察到成套的比色石等级之间的线性渐变规律不理想。多套比色石色度坐标求平均值后,线性规律很好,各色级的色度坐标数据能够拉开距离,可以作为量化钻石颜色等级的一个参考标准。通过“V形槽”系统及球体漫反射测量系统都能够垂直显微定位于距离钻石底尖相同的亭部位置。通过分析比色石亭部的色度坐标发现,两套比色石色级之间间距均匀性不好,但是能够呈现很好的线性规律。经过比色石的标定,每个色级的色度坐标值相对集中,可以进行色级的量化分析。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改进的两种测色系统都有显微定位装置,都可以模拟人眼观测颜色的方式,只是照明系统不同。两种方式都可以进行色级的量化分析,但是由于色级之间有不均的现象,由此提出了色级的等间距模型及标准颜色物质的设想。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57.3;TS933
【图文】:

目估法,比色,钻石,观察方向


图 1.1 比色石目估法测钻石颜色等级的观察方向[10]1.4 比色中常见的问题1.视觉疲劳:视觉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经过长时间的比色或者许多粒钻石的比色后总会产生视觉疲劳的反应。2.大小对比色的影响:比较亭尖部位,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大小引起的误差。3.切工质量对比色的影响:切工对颜色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钻石的亭部比例偏差较大,选择腰棱两侧来比较,如果冠部偏离标准或腰棱过厚,选择亭尖或者亭部中央位置来比较。4.杂色调对比色的影响:钻石除黄色调外,还有橙色调、褐色调、灰色调等其他的色调。同等条件下,褐色调比黄色明显,往往划分到较低的色级,灰色调不如黄色明显往往划分到较高的色级。采用透射光比色法,垂直亭部的方向观察透过钻石的光线,比较灰度(颜色的浓度)来确定钻石的色级[10]。5.镶嵌钻石的比色:镶嵌钻石的颜色受金属托架、镶嵌方式的影响较为强烈。

颜色匹配


钻石颜色分级的量化研究配实验混合规律合方法适用于各种的色光的相加混合,本论文用到的为颜代律:颜色相同的光不管光谱组成如何,在视觉上是等效定律:混合色中各颜色光的亮度总和等于混合色的总亮度匹配实验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相互代替的颜色可以通过颜色匹是用颜色光实现的,不同颜色光照射屏幕上同一位置,光网膜上形成新的颜色,来匹配另一侧的颜色,颜色匹配如

光谱三刺激值,系统标准,色度,观察者


三原色在总量中的相对比例叫做色度坐标,1,所以 r 和 g 两个参数就可以表示一个颜色,色度 B)+ B)+ B)G) + b(B)加产生的标准白光(W)的色度坐标为 r = 0.33成色三刺激值的各自之和[26]。度系统GB 系统观察者适用于 1 ~ 4 度视场的颜色测量,CIE 规下使用。匹配等能光谱色所需要的三原色数据 2.2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颜华;;基于图片颜色特征的图像检索方法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年01期

2 郑雪庆;;西安市年轻女性对夏季连衣裙视觉舒适性要求调研分析及设计研究[J];明日风尚;2017年11期

3 敬一兵;;音乐课[J];文学港;2017年09期

4 李久永,李学群,普园媛,李天牧;计算机辅助农产品分类应用中颜色特征的表征和提取[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S1期

5 曹志峰,陈春荣,赵新乐;颜色玻璃的色度测量与计算[J];光学技术;1988年02期

6 徐玉珍,李文馥;对幼儿园小班儿童进行颜色教学的探索[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8年02期

7 李忠忱;;论1—2岁儿童对颜色的认知[J];心理学动态;1988年02期

8 徐兴新 ,叶宗怀 ,许安 ,邓仁达 ,刘颖;广州市水体和植物的遥感光谱分析[J];地质地球化学;1989年05期

9 刘中华;袁小敏;周曙;;基于颜色特征的记忆容量和事件相关电位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12期

10 周嘉姬;王涛;钟宝荣;;基于颜色特征图片的检索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海峰;管亮;;基于颜色特征的图像分类技术在油品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委福祥;曲彦平;苑玮琦;;镀层腐蚀形貌图像颜色特征的提取与分析[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朱红忠;黄元元;刘宁钟;;基于颜色特征的图像检索方法[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4 廖宜涛;伍学千;樊玉霞;成芳;;基于颜色特征和数学形态学的猪肉背最长肌分割[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庞也驰;庞多益;李志杰;;用复频谱颜色特征数值测量并调整印刷颜色的方法[A];颜色科学与技术——2012第二届中国印刷与包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林名强;张陈斌;陈宗海;;运动与颜色特征相融合的目标跟踪算法[A];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论文集(第15卷)[C];2014年

7 张禹;林晶;;表现难美性项目比赛中不同服装颜色运动员的比赛结果差异[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8 许相莉;张利彪;于哲舟;周春光;;基于商空间粒度计算的图像检索[A];第八届全国信息隐藏与多媒体安全学术大会湖南省计算机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邹超;朱德森;汪秉文;;布匹色差在线检测的关键问题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赵宇宙;朱明清;陈宗海;;视频跟踪中的局部区域差异性特征模型研究[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刘占军;“红蓝黄绿”任我搜[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9年

2 成都监测台 吴或;基于颜色特征的网络不良视频检测技术研究[N];电子报;2013年

3 张仁山;翡翠名称的特征[N];中国矿业报;2003年

4 记者 姚键;2010年中国珠宝消费总量将超过英国[N];中国黄金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华;基于外貌的行人重识别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孙劲光;基于颜色特征的图象数据管理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3 葛秀秀;中国面条颜色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4 刘爽;多特征融合图像检索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5 王娟;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棉花干旱诊断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年

6 黄元元;基于视觉特征的图像检索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7 陆荣秀;基于颜色特征的镨/钕萃取过程组分含量检测方法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8 陈红;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花生仁外观品质无损检测方法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9 陈再良;图像感兴趣区域提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马晓丹;苹果树冠层光照分布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瑞红;钻石颜色分级的量化研究[D];河北地质大学;2018年

2 李交杰;基于图像分析的火灾烟雾检测方法研究[D];湖南理工学院;2018年

3 马钰;颜色对多身份追踪中基于语义分组效应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

4 张亚须;视频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研究及其在公安刑侦系统中的应用[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5 王可欣;基于完美反射和灰度世界的试纸颜色校正与识别方法[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6 杜金华;基于颜色特征和逻辑回归的饰面花岗石图像识别技术研究[D];华侨大学;2018年

7 陈永辉;织物色差检测系统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8年

8 范昌诗;基于机器视觉的交通标志检测与识别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9 刘飞;基于形态和颜色特征的小麦籽粒分类识别[D];河南农业大学;2018年

10 许晴;基于颜色转换的异常视觉辅助识别算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01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801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b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