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响应型核交联星型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31
【图文】:
第一章 绪论1.1 核交联星型聚合物1.1.1 核交联星型聚合物的概述、结构特点与制备近年来,随着聚合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空间结构复杂、组成精确的聚合物(如星形、超支化、树枝状等)被合成出来,如图 1-1 所示[1]。由一个中心核向外呈辐射状长出多条线性“臂”的星型聚合物,由于其核壳结构、多功能化、较低的溶液和本体粘度[2]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在载药[3,4]、成像[4]、催化[5,6]、乳化[7]等方面。其中核交联星型聚合物是一类特殊的星型聚合物,除了内核是高密度交联之外,“外臂”的数目也是众多的,因而有别于其他的星型聚合物,这主要是制备方法所决定的。
且所占的比例较大不可忽略不计,所以将这种方法所制备的星型聚合物又为核交联星型聚合物(core cross-linked star (CCS) polymers)。在一些文献中也被称为型的微凝胶(star/star-like microgels),星型凝胶(star nanogels),有着核壳结构的星纳米颗粒(core-shell star nanoparicles)或者核交联的胶束(core cross-linked micelles)[8-9
图 1-3 在水相中通过“一锅法”制备核交联星型聚合物[14]Fig.1-3 One-pot RAFT synthesis of CCS polymers by sequential 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polymerizations in water[14]除了利用含有双官能度或者多官能度的交联剂通过共价键制备核交联星型聚合物,人们也尝试利用一些动态的共价键制备核交联星型聚合物[15-19]。例如,Sumerlin 课题组[20]首先利用亲水的二甲基丙烯酰胺(DMA)和丙烯酰胺基苯硼酸(APBA)为单体,通过 RAFT 聚合制备了嵌段聚合物 PDMA-b-PAPBA。作者发现当外加多官能度的二元醇时,由于硼酸酯键的生成,此时嵌段聚合物会形成以硼酸酯为内核,聚二甲基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М.Л.弗利德曼;关吉勋;;影响聚合物加工过程流变性能的物理和物理化学作用[J];国外塑料;1987年03期
2 ;合成树脂胶粘剂[J];精细石油化工;1987年03期
3 樊聪;胡广洪;凌成智;;聚合物-金属直接成型技术[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8年02期
4 杜玲玲;刘宗军;;维甲酸洗脱支架的制备与体外释放度研究[J];医药导报;2009年06期
5 孙振知;金志明;薛平;贾明印;彭昭宇;邵翠映;;超声波检测在聚合物领域的应用[J];塑料工业;2018年11期
6 ;国外塑料专利[J];塑料科技;2011年02期
7 周成飞;;聚轮烷基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J];合成技术及应用;2018年02期
8 ;防腐蚀涂料[J];涂料技术与文摘;2014年10期
9 李勃天;温幸;唐黎明;;一维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J];化学进展;2018年04期
10 ;施工工艺[J];涂料技术与文摘;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金晶;姜伟;;蛋白质吸附的聚合物厚度依赖性[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C];2017年
2 陈凡;李姜;万芬;郭少云;;PP/PA1010多层薄膜中PP二维受限结晶的研究[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鲁洋洋;刺激响应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分离领域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8年
2 王淳;具有荧光功能的聚合物复合体系的设计制备及应用[D];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
3 马鹏飞;D-A型有机小分子与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光伏性能[D];吉林大学;2017年
4 卢凌彬;基于可生物降解的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功能化改性及分子模拟[D];中南大学;2005年
5 江兵兵;表面聚合法制备生物降解性聚合物胶体微粒及其药物释放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崔铁钰;以甲基丙烯酸盐单体为原料制备一维、二维和三维纳米微粒/聚合物复合材料[D];吉林大学;2006年
7 任烨;咪唑类离子液体的负载对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8 邵婧鑫;生物膜界面化聚合物胶囊的组装及抗肿瘤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童杰祥;温度响应型核交联星型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D];江南大学;2018年
2 季天娇;碳化聚合物点的合成及其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应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仲正;卟啉基金属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在电存储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4 赵沙沙;还原响应型聚合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释药性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7年
5 任旭;一锅法聚合体系制备碳纳米复合材料[D];清华大学;2016年
6 韩东蔚;氧化钒薄膜的新型合成及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青岛大学;2017年
7 冯乾军;高导热绝缘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03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803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