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利用配位链转移法制备低分子量聚乙烯

发布时间:2020-09-16 09:08
   本文分别以Ziegler-Natta和茂金属催化剂为主催化剂,通过配位链转移法合成了分子量可控的聚乙烯,并对其结构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以所制备的低分子量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共混,研究了体系的流变行为。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使用氯化镁负载的四氯化钛Ziegler-Natta催化剂作为主催化剂,三乙基铝作为助催化剂组成催化体系,通过配位链转移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分子量可控的聚乙烯,用链转移剂异戊二烯、氢气实现了对聚乙烯分子量的调控。通过GPC、DSC和熔融指数等方法表征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以及热性能。研究结果发现异戊二烯对聚乙烯熔融指数的改良效果明显,聚乙烯熔融指数最高可达46.15g/10min。通过GPC测试聚乙烯分子量发现加氢后聚乙烯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有所降低。2.以双环戊二烯二氯化锆/MAO催化体系,通过加氢合成了一系列低分子量聚乙烯蜡并与高密度聚乙烯进行共混,对共混物的流变行为进行表征。通过GPC、DSC,核磁和流变仪等表征方法表征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热性能、聚合物结构以及流变形为。结果发现共混物的储能模量和粘度都随着聚乙烯蜡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聚乙烯蜡对高密度聚乙烯的流变行为影响显著,尤其是在高频区出现明显的剪切变稀现象。
【学位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O632.12
【部分图文】:

催化体系,下合,活性中心,α-烯烃


第1 章 绪 论在这种催化剂作用下,α-烯烃具有不规则的空间立体结构即等规度不同;3)当α-烯烃和乙烯在这个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不同活性中心与α烯烃作用方式不同,因此不同种类的活性中心合成的聚合物分子的组成不均一;4)不同活性中心以不同的速率衰减或增长。

乙烯聚合,催化剂活性,分压,中国石油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加入,Ti 活性中心频繁的转变形成 Ti-H 键,同时在乙烯聚合过程中 Ti-H 会转变成 Ti-C2H5,由于 Ti-C2H5的活性较低,从而降低了乙烯聚合的反应速率,从而造成了催化剂活性较低,并且这种现象在 Ziegler-Natta 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过程当中是很普遍的[44-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式群;低分子量聚乙烯[J];塑料工业;1984年01期

2 赵光贤;改性低分子量聚乙烯在橡胶加工中的应用[J];合成橡胶工业;1995年06期

3 吴国;陶宗娅;李维;罗学刚;王清磊;王玲琼;;低分子量聚乙烯对土壤氮含量及相关酶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9期

4 陶宗娅;曹小卫;罗学刚;黎霞;周志芳;;几种土壤酶活性对低分子量聚乙烯的响应[J];土壤通报;2012年05期

5 ;改性低分子量聚乙烯在全胶鞋中的应用[J];橡胶工业;1994年05期

6 张艳丽,金艳春,谢文华,衣学飞;低分子量聚乙烯的生产技术、应用及发展[J];化工科技市场;2005年10期

7 杨晶晶;刘子慧;侯婷婷;;低分子量聚乙烯胺的合成及其分子量测定[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6年04期

8 吴秀梅;赵飞龙;余克阳;;新型加工助剂——裂解型低分子聚乙烯[J];特种橡胶制品;1983年04期

9 尚其栋;低分子量聚乙烯—石蜡模料和中压压蜡机[J];现代铸造;1982年03期

10 毕安凤,忻丁烯,张晓芳,忻蕾;机制蜡壳配方的均匀设计优选[J];中国中药杂志;199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国;陶宗娅;李维;罗学刚;王清磊;王玲琼;;低分子量聚乙烯对土壤氮含量及相关酶的影响[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黄妍斐;徐玲;李忠明;;人工关节用自增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低分子量聚乙烯共混物[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结构与性能[C];2013年

3 张春惠;陶宗娅;罗学刚;赖金龙;谢甜;李群;;土壤中低分子量聚乙烯的提取及其分子量测定[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雷军;杨皓然;李忠明;;微交联聚乙烯网络对聚乙烯流动诱导结晶过程的影响[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志莹;利用配位链转移法制备低分子量聚乙烯[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2 刘沛;应用DGGE技术研究低分子量聚乙烯粉末对土壤细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

3 张春惠;土壤物理性质和关键酶动力学对LMWPE的响应及LMWPE降解[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19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819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3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