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接枝方法对聚合物接枝离子交换剂合成及其吸附行为影响

发布时间:2020-09-21 13:07
   色谱介质作为蛋白质色谱技术的核心和基础被广泛研究。近年来不同种类的聚合物接枝色谱介质都表现出了各自的优越性,但接枝方式对于蛋白吸附的影响还没有系统地研究。本文以琼脂糖凝胶Sepharose Fast Flow为基质,通过“表面接枝聚合(grafting-from)”和“聚合物直接修饰(grafting-to)”两种聚合物接枝方式合成两类甲基丙烯酸3-磺酸丙酯钾盐(SPM)聚合物接枝离子交换色谱介质,系统地表征了合成介质的理化性质。在此基础上,以溶菌酶和γ球蛋白为模型蛋白,研究了聚合物接枝离子交换色谱介质的蛋白质吸附性能,并进一步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探讨不同接枝方式中聚合物链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中grafting-from接枝是通过单体化合物SPM在引入引发基团的Sepharose FF凝胶孔道内“生长”出聚合物链的方法获得的,介质命名为Sep-g-SPM;grafting-to接枝则是将预先合成的聚SPM分子共价偶联于Sepharose FF凝胶孔道内获得的,介质命名为Sep-pSPM。结果表明,相同离子交换容量(IC)的条件下,Sep-g-SPM介质比Sep-pSPM介质的孔道半径更大,聚合物接枝层厚度更低。因此溶菌酶和γ球蛋白均在Sep-g-SPM的最大IC值(308 mmol/L)时获得最大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是362.9 mg/mL和256.9 mg/mL。在Sep-pSPM介质上溶菌酶的最大吸附量为462.4 mg/mL。这表明溶菌酶的吸附与接枝方式关系不大。而Sep-pSPM介质上的聚合物不规则接枝导致对γ球蛋白的排斥作用。因此,在相同IC值时,γ球蛋白在Sep-pSPM介质上的饱和吸附容量更低。动力学结果表明,γ球蛋白的链传递作用只发生在Sep-pSPM上并且依赖于聚合物层的结构。QCM实验结果表明,接枝聚合物层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吸附蛋白质,同时界面的聚合物层结构也有一定的变化。溶液的离子浓度对蛋白的吸附有调控作用,Sep-g-SPM介质和Sep-pSPM介质均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本研究为开发性能优越的离子交换色谱介质奠定了基础,同时为聚合物接枝介质上蛋白质吸附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学位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O657.75
【部分图文】:

吸附速率,因素,吸附剂,固相吸附


直接会影响到蛋白质的吸附来蛋白质吸附动力学的研究固相吸附蛋白质浓度之间的型和空间质量作用(steric 型(stoichiometric displacem型。Langmuir 模型是在满足SMA 模型考虑了溶液盐浓述不同盐浓度条件下的蛋白体吸附剂的传质速率受到()内扩散传质(2)吸附剂孔附等几个因素的影响,如图

红外光谱图,红外光谱图,聚合物,吸收峰


第二章 Sep-g-SPM 聚合物接枝介质的合成及其蛋白吸附性能与讨论-g-SPM 介质红外光谱结构分析2-2 所示,Sep-Br 的图谱上在 1730 cm-1处有 C=O 的吸收有吸收峰。在 Sep-g-SPM300 介质上,1730 cm-1的吸收SPM上同样含有C=O。同时Sep-g-SPM300介质的图谱上和 521 cm-1处出现磺酸基的吸收峰,这就证明聚合物已质表面。

校准线,葡聚糖


SP-Sep-FF,SP-Sep-XL 和 Sep-g-SPM 介质的calibration curves for Sepharose FF,SP-Sep-FF,SP-Sep00 and Sep-g-SPM300 (20 mmol/LTris HCl, 50 mmol/L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М.Л.弗利德曼;关吉勋;;影响聚合物加工过程流变性能的物理和物理化学作用[J];国外塑料;1987年03期

2 ;合成树脂胶粘剂[J];精细石油化工;1987年03期

3 樊聪;胡广洪;凌成智;;聚合物-金属直接成型技术[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8年02期

4 杜玲玲;刘宗军;;维甲酸洗脱支架的制备与体外释放度研究[J];医药导报;2009年06期

5 孙振知;金志明;薛平;贾明印;彭昭宇;邵翠映;;超声波检测在聚合物领域的应用[J];塑料工业;2018年11期

6 ;国外塑料专利[J];塑料科技;2011年02期

7 周成飞;;聚轮烷基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J];合成技术及应用;2018年02期

8 ;防腐蚀涂料[J];涂料技术与文摘;2014年10期

9 李勃天;温幸;唐黎明;;一维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J];化学进展;2018年04期

10 李凯旋;刘君;刘学军;钱海;;脂质聚合物杂交纳米粒的研究进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金晶;姜伟;;蛋白质吸附的聚合物厚度依赖性[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C];2017年

2 陈凡;李姜;万芬;郭少云;;PP/PA1010多层薄膜中PP二维受限结晶的研究[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鲁洋洋;刺激响应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分离领域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8年

2 王淳;具有荧光功能的聚合物复合体系的设计制备及应用[D];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

3 马鹏飞;D-A型有机小分子与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光伏性能[D];吉林大学;2017年

4 卢凌彬;基于可生物降解的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功能化改性及分子模拟[D];中南大学;2005年

5 江兵兵;表面聚合法制备生物降解性聚合物胶体微粒及其药物释放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崔铁钰;以甲基丙烯酸盐单体为原料制备一维、二维和三维纳米微粒/聚合物复合材料[D];吉林大学;2006年

7 任烨;咪唑类离子液体的负载对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8 邵婧鑫;生物膜界面化聚合物胶囊的组装及抗肿瘤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铭;接枝方法对聚合物接枝离子交换剂合成及其吸附行为影响[D];天津大学;2018年

2 童杰祥;温度响应型核交联星型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D];江南大学;2018年

3 郭书童;新型二氧化钛/聚合物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4 季天娇;碳化聚合物点的合成及其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应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5 徐斌成;聚合物接枝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6 仲正;卟啉基金属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在电存储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7 赵沙沙;还原响应型聚合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释药性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7年

8 任旭;一锅法聚合体系制备碳纳米复合材料[D];清华大学;2016年

9 韩东蔚;氧化钒薄膜的新型合成及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青岛大学;2017年

10 冯乾军;高导热绝缘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23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823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3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