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离子液体结构基元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构筑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1 21:58
   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由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或团簇通过配位键自组装形成的具有分子内孔隙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相比于其他无机材料,MOFs其自身具有相对较大的比表面积与孔隙率,同时其有机框架还具有可修饰性与的特点。由于MOFs晶体可调控性与可功能化的独特优点,因此,作为热点研究的MOFs在气体吸附分离、异相催化、分子识别检测、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据我们了解,离子液体在气体吸附性能与选择性性能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具有十分关键的研究意义。将离子液体功能化基团修饰在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与孔隙率的纳米材料MOFs上,对二者的功能进行富集,即可实现兼具载体与离子液体多功能的纳米材料MOFs。再利用高分子材料将多功能的粉末状纳米材料MOFs交联、集中、器件化,从而可以得到集高分子材料性能、离子液体性能与纳米材料MOFs性能与于一身的多功能材料,也为MOFs实现大规模应用,工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I.利用合成的含有咪唑摀盐的配体与金属离子锆自组装合成了Ui O-67同构的MOFs:Ui O-67-IL,在此基础上,研究了Ui O-67-IL在273K与298K下对不同气体(二氧化碳、氮气、甲烷)吸附作用,Ui O-67-IL对二氧化碳具有相对较高的吸附能力与选择性,于是将其用作二氧化碳的固定剂的同时,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将Ui O-67-IL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的环加成反应,实现对此反应的高效催化与催化剂的循环利用,完成了将两者功能的富集与应用。II.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利用合成的含有羟乙基咪唑盐的配体与金属锆离子通过自组装合成了Ui O-66同构的MOFs:Ui O-66-IL-Br。在此基础上,将Ui O-66-IL-Br进行离子交换得到不同阴离子的Ui O-66同构的Ui O-66-IL-Cl O4,分别对其在对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与选择性进行了深入研究,Ui O-66-IL-Cl O4对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与选择性远远优于其他三种。同时,为了解决纳米颗粒难以成型,器件化的缺点,将Ui O-66型纳米粒子(NPs)和端异氰酸酯封端的聚氨酯低聚物进行后合成聚合,成功构建了双功能稳固的化学交联的NMOF膜,此化学交联的NMOF膜,依然保留了Ui O-66-IL-Cl O4对二氧化碳所特有的吸附能力与选择性,同时,可以作为器件化的二氧化碳的固定剂与异相催化剂实现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的环加成反应的高效催化。研究表明,通过前合成具有功能化的有机配体,将功能基团引入到MOFs框架中去,可以实现两者功能化富集,同时,利用高分子材料可以将纳米颗粒MOFs集成化,器件化真正实现功能化纳米颗粒MOFs在异相催化、气体分离、检测识别、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O641.4
【部分图文】:

二氧化碳吸附


UiO-66(Zr) Xn的二氧化碳吸附焓

二羧酸配体,咪唑,配位方式


咪唑二羧酸配体的配位方式

化合物,跃迁强度,光致发光强度,不同溶剂


图 4 化合物 1 的 5D0→7F2 跃迁的光致发光强度,分散在不同的溶剂中nm 激发.(b)化合物 2 分散在不同溶剂中的 5D4→7F5 跃迁强度,在 3发能化 MOFs 在晶体的设计方面研究2008 年,Yaghi 等[36]利用咪唑-2-甲醛与四水硝酸锌通过溶剂热的方式合的金属有机框架:ZIF-90,并且将 ZIF-90 与硼氢化钠在甲醇中还原配体醛上的醛基,得到了富含羟基的另一种新型金属有机框架 ZIF-91;将 Z基乙醇在甲醇中与配体咪唑-2-甲醛上的醛基反应形成亚胺键后得到了键的的又一种新型金属有机框架 ZIF-92。分别对这三种晶体进行了结构与性能方面的研究,通过粉末衍射测试,91 与 ZIF-92 通过化学反应后,依旧保持着与 ZIF-90 一样完好的多面体;利用比表面积测试仪测试,发现由于 ZIF-91 与 ZIF-92 在 ZIF-90 框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策;;有机纳米材料成为研究焦点[J];国际学术动态;2003年02期

2 ;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纳米材料分类新标准[J];中国粉体工业;2010年05期

3 孙镇镇;;我国纳米材料发展问题与前景展望[J];中国粉体工业;2016年05期

4 ;法国对纳米材料实施申报制度[J];中国粉体工业;2013年02期

5 郭建民;;纳米材料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闫宏芹;;浅述纳米材料的生产现状及其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粉体工业;2008年05期

7 李彦菊;高飞;;纳米材料研究进展[J];甘肃石油和化工;2011年04期

8 ;我国正式实施七项纳米材料国家标准[J];中国粉体工业;2008年02期

9 ;新型二维纳米材料可能带来电子工业革命[J];中国粉体工业;2013年01期

10 夏思博;;影响纳米材料毒性的关键因素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年3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立德;;纳米材料和产业面临的新转折和新挑战[A];中国稀土产业发展工程科技论坛专家报告集[C];2005年

2 李钟号;;离子液体调控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二分会:功能微纳米材料[C];2017年

3 常丽君;;未来纳米材料设计:进化与计算的结合[A];《科学与现代化》2015年第1期(总第062期)[C];2015年

4 谭志强;刘景富;阴永光;江桂斌;;中空纤维流场流分离技术在典型纳米材料环境行为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食品与环境分析分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5 王伟智;卢雅静;徐雅飞;刘倩;汪欣欣;;花状结构硫化镉纳米材料:液相制备与光催化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二分会:能源纳米材料物理化学[C];2016年

6 黄义;史艳梅;张z龇

本文编号:2824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824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5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