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全非金属类过渡金属超原子的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2 09:17
   在超原子化学研究领域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团簇——全金属团簇,这类团簇可以模拟非金属原子和简单非金属分子的行为,全金属团簇的这种性质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目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带有2P5电子结构(对应于氯的3p5)的全金属类卤超原子Al13。相应的,如何用全非金属团簇模拟磁性过渡金属原子是目前超原子化学领域一个相对不成熟的课题。对此,基于直觉,我们课题组利用量子化学方法和将Jellium模型从金属团簇扩展到非金属团簇的拓展性思维,发现具有Jellium电子结构1S21P62S21D8的全非金属八面体B6团簇在基态为三重态时可以在电子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模拟电子结构为3s23p64s23d8的过渡金属Ni。有趣的是,非金属团簇B6具有较短的B-B键长,电子排布为1S1P2S1D,显然该电子排布顺序与一般金属团簇的电子排布顺序1S1P1D2S不同,该现象揭露了非金属团簇对Jellium模型轨道顺序有特殊的尺寸效应。综上所述,基于Jellium模型,我们发现B6不仅是一种可以模拟过渡金属镍的超原子,而且因为B6具有2μB的自旋磁矩,所以还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全非金属磁性超原子。与此同时在探寻全非金属磁性超原子的应用中,我们将磁性超原子B6内嵌在完全氢化的富勒烯内,形成笼形物B6@C60H60,其自旋磁矩仍可以完整保留。所以C60H60笼作为聚合单元可以保持内嵌B6的自旋磁矩,笼形体系B6@C60H60就形成了一种新型全非金属磁性构建单元。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O641.3
【部分图文】:

优化结构


s)。图3.1 优化结构。MP2 / aug-cc-pVDZ水平下优化得到的B6和B6H2,MP2 / 6-31G(3df)水平下优化得到的 B6Ca2。Species MultiplicityMP2 CCSDB-B WBI HOMO LUMO EgapVIP EfμsB63 1.726 0.72 -8.28 -0.93 7.35 8.33 125.9 2μBB6H211.628 0.98-8.83 -0.75 8.08 9.62 128.6 01.756 0.67B6Ca21 1.718 0.84 -4.20 -1.08 3.12 5.08 139.2 0Ni 3 -6.43 0.60 7.03 7

超原子,电子排布,轨道,Ni原子


3.3.2 B6和 Ni 之间以及相应衍生物之间的电子排布相似性本论文 B6团簇之所以可以模拟过渡金属原子主要是得益于以下几点:B 原子的 s 价电子轨道,B6结构的 Oh高对称性,以及从金属团簇到非金属团簇的扩展 Jellium 模型,这些因素促使 B6团簇在 Jellium 模型中形成了过渡金属特有的 d价电子轨道。在图 3.2 中清楚地展示了基态为三重态的 Oh-B6和金属 Ni 原子的 Jellium 价电子结构。B6团簇具有 18 个价电子(每个 B 贡献 3 个电子),这与 Ni 的价电子数是一致的。并且从图 3.2 可以看出,B6和 Ni 的价电子结构分别是1S21P62S21D8和 3s23p64s23d8。 显然,B6的电子结构与 Ni 相似。 特别是对于超原子的 D 价电子轨道和原子的 d 价电子轨道,B6的 1D61Dz211Dx2-y21与 Ni 的 3d63dz213dx2-y21非常相似,这表明 Oh-B6和 Ni 原子具有相同的自旋磁矩 2μB。

电子排布,分子轨道,分子,团簇


第 3 章 全非金属类过渡金属超原子在此值得注意的是,B6非金属团簇电子排布顺序 1S1P2S1D 与传统 Jellium模型金属团簇子排布顺序 1S1P1D2S 不同。这是因为非金属团簇 B6的分子尺寸较小从而增强了 2S 轨道中 6 个 s(B)轨道的重叠,这就导致 2S 在能量上低于1D。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的预测,从总体上来看,具有 18 个价电子,电子结构为 1S21P62S21D8的 B6和同样具有 18 个价电子,电子结构为 3s23p64s23d8的过渡金属 Ni 极为相似,所以我们预测 B6可以作为超原子来模拟过渡金属 Ni。基于B6特有的尺寸效应,本论文做了如下探究,当我们将 B-B 键长从 1.73 延长到2.44 (Li-Li)时,B6团簇则显示出了传统的 1S1P1D2S 轨道排序和类似于非过渡金属的电子排布 1S21P61D102S。这一现象表明非金属团簇在 Jellium 轨道顺序上是具有特殊尺寸效应的,显然这种特殊尺寸效应对于用非金属团簇模拟过渡金属原子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洋;黄世萍;汪文川;;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钯金属团簇的熔化行为[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 何志杰;乐仁昌;贾文懿;方方;;重金属团簇运移实验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7年02期

3 杨学栋,曲士良,张驰,宋瑛林,方光宇,忻新泉;新型金属团簇化合物的光限幅特性研究[J];光学技术;2000年04期

4 董斌,祖继锋,高亚臣,王玉晓,宋瑛林;新型金属团簇化合物的非线性光学吸收和光限幅特性[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杨昆,曲士良,张驰,赵秀丽,方光宇,宋瑛林,忻新泉;新型金属团簇化合物光限幅特性实验研究[J];激光技术;2000年04期

6 曲士良,宋瑛林,赵秀丽,刘树田;金属团簇化合物的结构及光限幅特性[J];激光技术;2001年03期

7 解思深;金属团簇物理[J];物理;1991年11期

8 吴夏;刘启满;黄荣谊;;银金钯铂组成对三元金属团簇结构的影响[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5年10期

9 李爱芝;李盛凤;庄培栋;高亚臣;陈贤帅;;两种金属团簇材料的非线性吸收的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06期

10 韩波;程寒松;;镍族金属团簇在催化加氢过程中的应用(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长辉;周剑峰;韩民;王广厚;;基于贵金属团簇阵列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葛云程;赵朝中;;嵌埋碱金属团簇的形成与形态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许长辉;周剑峰;韩民;王广厚;;基于贵金属团簇阵列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刘茹;王亚玲;高福平;高靓;高学云;;贵金属团簇探针用于活细胞膜蛋白的原位标记及定量检测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5 宋瑛林;;金属团簇化合物的非线性折射转化性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6 李喜波;罗江山;唐永建;吴卫东;;金属团簇实验相关性质的理论研究[A];第十届中国核靶技术学术交流会摘要集[C];2009年

7 刘茹;高学云;;贵金属团簇探针用于生物成像及检测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8 田维全;葛茂发;孙政;王殿勋;;金铂双金属团簇的密度泛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朱满洲;;精确结构的金属团簇[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配位化学会议论文集-主题报告[C];2017年

10 苏海峰;林水潮;郑兰荪;;质谱分析在金属团簇配合物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会议摘要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蔡忠仁 杨钊良;成功没有捷径[N];中国化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玲;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He在金属中的行为以及金属团簇结构、生长动力学过程[D];复旦大学;2005年

2 袁士俊;碳纳米管与过渡金属团簇相互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潘洋;纳米尺度金属团簇结构与熔化行为的分子模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4 王晓春;表面上有序排列的金属团簇:电子结构和稳定性[D];厦门大学;2007年

5 成西会;铜铝双金属团簇电子性质及铜金属团簇吸附自由基CH_2和CH_3性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李维银;银铜双金属团簇的结构、电子和光学性能[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7 连科研;金属团簇在能源应用上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高海丽;贵金属团簇与碳纳米材料的表面修饰与物性调控[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马文强;金属团簇的电子结构、吸附和ORR特性[D];西北工业大学;2014年

10 王保如;二元过渡金属团簇的结构与磁序[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惠惠;全非金属类过渡金属超原子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2 魏爱文;含铂二元金属团簇对甲醇氧化反应催化性能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陈相平;双金属团簇的动力学行为实现过程及物性研究[D];新疆大学;2018年

4 牛文超;配体保护贵金属团簇分子结构与合成机制的研究[D];烟台大学;2018年

5 谢雪芳;混合金属团簇的熔化行为及其对碳材料的催化机理[D];新疆大学;2017年

6 邱玮玮;若干过渡金属团簇芳香性的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俞炜铃;含铜族元素过渡金属团簇催化性质的理论研究[D];福州大学;2015年

8 刘启满;多元金属团簇稳定结构计算模拟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7年

9 时圣刚;二元过渡金属团簇的结构、键能及芳香性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伊力亚尔·海米提;金属团簇的熔化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24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824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0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