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多元碳基复合纳米材料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0-10-12 03:29
   化学修饰电极的理论及实践研究一直是电化学、电分析化学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而碳基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及碳纳米纤维等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一直是电化学传感领域广泛关注电极修饰材料。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拓展和丰富此类材料在电化学传感领域的应用,多元碳基复合纳米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碳基纳米材料-金属纳米粒子、碳基纳米材料-有机聚合物等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应用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与单一的碳基纳米材料相比,多元碳基复合纳米材料结合了多种纳米材料的优点,能大幅度改善修饰电极的分析性能,使其具有更低的检出限、更宽的线性范围及高的灵敏度。基于此,本文实验中我们分别采用原位化学还原法、滴涂法及逐层电化学沉积技术制备了金纳米粒子-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纳米氧化铜-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氢氧化钴-还原氧化石墨烯-过氧化聚吡咯等多元碳基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并研究了这些电极在电化学检测双酚A、L-酪氨酸及过氧化氢等物质中的应用。本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化学还原法结合电化学方法制备了金纳米粒子-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AuNPs-RGO-MWCNTs/GCE)修饰电极。在详细研究电极的制备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质及对双酚A的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独特的网状结构有利于得到粒径小、分散性好、催化活性高的Au纳米粒子,提高了电极对双酚A的电催化活性。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检测双酚A的线性范围为5.0×10-9~1×10-6 mol?L-1,检出限为5×10-10 mol?L-1,灵敏度为2.915μΑ?mM-1。该电极具有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重现性好及制备简单等特点。2.先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然后采用滴涂法将其修饰到基础电极表面,最后通过电化学技术向其表面引入了纳米氧化铜,制得CuO-RGO-MWCNTs复合材料修饰的玻碳电极。在研究制备条件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质及其对过氧化氢的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两种碳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引入,改善了氧化铜粒子的分散性及电催化活性。在优化条件下,安培法检测过氧化氢的线性范围达5.0×10-6~1.4×10-2 mol·L-1,检出限为1.3×10-7 mol·L-1,灵敏度为61.01μΑ·mM-1。与已报道的基于铜基纳米材料的过氧化氢电化学传感器相比,该电极具有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及受溶解氧的影响小等特点。3.采用滴涂法结合电化学方法制备了CuO-RGO-MWCNTs三元复合材料修饰的玻碳电极,研究了L-酪氨酸(L-Tyr)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纳米氧化铜、还原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协同作用下,该电极对L-Tyr的电氧化过程表现出强的电化学活性。在优化条件下,安培法检测L-Tyr的线性范围为2.0×10-8~1.8×10-4 mol/L,检出限为5.0×10-9 mol/L(S/N=3)。利用该电极安培法检测了氨基酸注射液(18 AA)中L-Tyr的的含量。与已报道的用于检测L-Tyr的修饰电极相比,该电极具有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及选择性好等优点。4.先以氧化石墨烯为掺杂剂,通过电化学技术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过氧化聚吡咯复合膜修饰电极,然后采用循环伏安法向该电极表面沉积了亚铁氰化钴(CoHCF),最后在碱性条件下将CoHCF电化学衍生成氢氧化钴(Co(OH)2),制得氢氧化钴-还原氧化石墨烯-过氧化聚吡咯三元复合材料修饰电极(Co(OH)2/RGO/OPpy/CCE)。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质及其对过氧化氢的电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氧化石墨烯-过氧化聚吡咯复合膜上电化学制备的Co(OH)2粒子具有好的分散性及高的电氧化活性。在pH 9.0的B-R缓冲溶液中,安培法检测过氧化氢的线性范围为2.0×10-7~4.9×10-4 mol?L-1,检出限为7.0×10-8mol?L-1(3sb,n=11),灵敏度为163μA?(m mol?L-1)-1。
【学位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O657.1;TB3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 1.1 化学修饰电极
    § 1.2 碳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中的应用
    § 1.3 碳基复合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中的应用
    § 1.4 选题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金纳米粒子-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应用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3 结果与讨论
    § 2.4 结论
第三章 氧化铜/还原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三元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应用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3 结果与讨论
    § 3.4 结论
第四章 氧化铜/还原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膜修饰电极检测L - 酪氨酸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3 结果与讨论
    § 4.4 结论
第五章 氢氧化钴-还原氧化石墨烯-过氧化聚吡咯复合膜修饰电极非酶检测过氧化氢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3 结果与讨论
    § 5.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与论文完成情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威;钟伟;都有为;;核/壳结构复合纳米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03期

2 杨瑞海;陆文雄;;复合纳米材料和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J];水泥工程;2008年01期

3 颜汉军;;复合纳米材料对混凝土及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J];新型建筑材料;2008年07期

4 周庚侠;班书宝;孙天玉;顾济华;吴东岷;;大粘度复合纳米材料面投影微立体光刻系统的分辨率研究[J];应用光学;2011年05期

5 于妍妍;谷慧;刘晓倩;周天舒;施国跃;;新型复合纳米材料的电催化行为研究及其在活体分析中的应用[J];化学传感器;2011年04期

6 陈锋,朱依萍,马宏燎,柏子龙,张金龙;TiO_2-CdS-MCM-41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和表征[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11期

7 韩莎莎;柳婧;赵烨;呼丽娟;徐东昱;胡存智;郧文聚;李天杰;;复合纳米材料对土壤重金属离子吸持固化的模拟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8 田福祯,郭敏杰,倪丽琴,刘治虎,何恩萍,于永顺,王军;室内甲醛吸附-反应-降解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J];应用化工;2005年09期

9 颜汉军;;复合纳米材料对混凝土及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J];材料导报;2008年S2期

10 侯大寅;魏安方;刘鸣;;磁性壳聚糖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J];纺织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迎华;功能化复合纳米材料的磷酸化蛋白质和糖基化蛋白质分析新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磊;液体微混技术及其在贵金属复合纳米材料自组装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葛文;多功能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4 熊攀;铁氧体复合物的设计及其在光催化剂和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杨萍;多功能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分析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王雷;有机—无机复合纳米材料的软溶液过程合成及其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齐悦;金属及氧化物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徐曼;铁氧化物及其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姚祖福;新型氧化硅、金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组装及其在生物医学、催化上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1年

10 赵博;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赛虹;氧化钼/聚苯胺复合纳米材料的超级电容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侯聪;炭黑及其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曾宪飞;有机/无机杂化磁性SiO_2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常远芳;新型石墨化介孔碳/二氧化钛/银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方面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5 张艳艳;TiO_2@Ag、ZnO/Ag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抗菌及催化性能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5年

6 王婷婷;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用于抗癌药物递送的荧光共聚焦成像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7 叶敏;多功能复合纳米材料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集成及其在分析检测上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8 方刚;磁性金属有机骨架与Au-NaYF_4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分析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9 张燕;基于等离子体共振的复合纳米材料Au/BiFeO_3的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10 张鲁宁;化学气相聚合制备导电聚合物复合纳米材料[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37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837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4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