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金纳米棒-卟啉核壳结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3 22:56
   表面等离激元材料因其在外界光场的激发下所表现出的特有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特性(SPR)而备受关注,广泛应用于催化、成像、检测、生物等领域。作为一种典型的各向异性等离激元纳米材料,金纳米棒(GNRs)具有响应波长在550 nm-1550 nm之间可调、生物相容性良好、化学稳定性高等特点。近年来研究表明金纳米棒能够增强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活性,但目前多为无机半导体用于光催化,吸收大多位于紫外区,对可见光的利用率较低。因此为了提高可见光的利用,需要设计并制备可见光下的高效光催化剂。卟啉组装体是一种光电性能优异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相较于传统的TiO_2等无机半导体材料,其吸收光谱位于可见光区,能更有效地利用太阳光,但反应中需Pt纳米颗粒作为助催化剂。为此本论文工作选择金纳米棒与卟啉进行复合,以期结合二者特点获得更高效的太阳能利用材料,并研究其光催化制氢机理。本论文内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1.通过酸碱中和/胶束限域自组装的方法,制备形貌规整的金纳米棒-卟啉核壳结构。以水分散性好的金纳米棒(GNRs)和具有光学活性的四吡啶基锌卟啉(ZnTPyP)为组装单元,通过调控GNRs长径比、乳化剂种类及浓度、体系pH值等反应参数来实现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通过调控反应参数,利用由CTAB/NaOL包覆且长径比大于4的GNRs与ZnTPyP制备出了形貌规整、尺寸均一、单分散性好的复合结构。结合TEM等电镜观测及动态追踪实验,显示复合材料为卟啉自组装体包覆GNRs的核壳结构。对GNRs-ZnTPyP核壳结构进行晶型分析(XRD),结果显示核壳结构具有较好的晶格结构且堆积方式为六棱堆积。2.对GNRs-ZnTPyP核壳结构进行紫外-可见光谱表征、稳态荧光表征、瞬态荧光寿命测试及光电流测试分析,显示复合材料兼具GNRs与ZnTPyP的可见光响应,其在可见光区有很好的光吸收。光电流测试结果显示,GNRs-ZnTPyP核壳结构、ZnTPyP自组装体的光电流密度分别约为2.0μA/cm~2、0.8μA/cm~2,核壳结构约是自组装体的2.5倍。以抗坏血酸(AA)为电子供体,在pH≈5.0条件下,对不同催化剂体系进行了无Pt负载可见光催化产氢测试。相同条件下,GNRs-ZnTPyP核壳结构的产氢速率为37 mmol/g/h,是GNRs与ZnTPyP自组装体物理混合的15倍。对GNRs-ZnTPyP核壳结构进行不同波段的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测试,结果显示锌卟啉为主要的电子供体,GNRs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的局域场作用及与卟啉之间的耦合作用能够提高光生电子-空穴的数量并促进分离和传输,最终增强光催化制氢效果。而GNRs自身产生的热电子也能够对卟啉起到一定活化作用增强催化性能。这几种效应彼此协同增强使得核壳结构具有较为优异的光催化制氢效果。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O643.36;O644.1
【部分图文】:

示意图,半导体光催化,过程,示意图


程示意图[8]:Ⅰ 载流子的形成;Ⅱ 载流子的复合;Ⅳ 价带空穴引发氧化途径;Ⅴ 活性氧物种的水解或产生的光生电子-空穴对具有强的还原和氧化,目前研究较多的有光解水产氢[9, 10]、光还原系列由活性氧物种(ROS)驱动的反应。光催化应用高的能量和环境友好性,被认为是潜在的能量和光电化学分离技术进行光解水制氢已成为人转向如何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分解水产生氢气,而氢气作为清洁能源又可用生产方式(图 1-2)[9]是对环境问题的适当关

示意图,催化制氢,氢能系统,示意图


过程示意图[8]:Ⅰ 载流子的形成;Ⅱ 载流子的复合;Ⅲ ;Ⅳ 价带空穴引发氧化途径;Ⅴ 活性氧物种的水解或反中所产生的光生电子-空穴对具有强的还原和氧化能力应,目前研究较多的有光解水产氢[9, 10]、光还原二等一系列由活性氧物种(ROS)驱动的反应。光光催化应用很高的能量和环境友好性,被认为是潜在的能量载化和光电化学分离技术进行光解水制氢已成为人们光转向如何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化分解水产生氢气,而氢气作为清洁能源又可用于能源生产方式(图 1-2)[9]是对环境问题的适当关注

太阳光谱,太阳光,转换效率


入的是 TiO2体系[16]。发展到现在,光响应位于紫外区要,因此人们设计并制备出了一系列具有高效、高稳定化剂,如金属-金属异质结、金属-半导体异质结、卟啉机-有机复合材料、量子点等体系。尽管有如此多的光 O2,但是由于传统的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较大,它0 nm)。由于入射到地球表面近一半的太阳能位于可见-3,因此传统的半导体材料并不能很好的利用可见光,用率很低,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可见光高效地实现光的工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渊;刘祥萱;王煊军;;铁氧体基核壳结构复合吸波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工程;2014年07期

2 刘伟,盖国胜,杨玉芬,樊世民;核壳结构粒子制备及分析[J];有色矿冶;2005年S1期

3 Ho HN;王盈;;电喷雾法制备青蒿琥酯核壳结构纳米粒的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7年07期

4 ;我国成功制备出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J];中国粉体工业;2009年01期

5 徐婷婷;孙维;金学庆;秦名禹;解骢浩;邵伟;梁立伟;;核壳结构材料的制备及在环境催化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9年01期

6 崔嘉敏;卢勇;张胜文;;多层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的粒径控制[J];涂料工业;2014年06期

7 李宗北;李建文;张海涛;应卫勇;;SAPO-34@Silicalite-1核壳结构分子筛的合成及应用[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7年06期

8 王力臻;邹振耀;易祖良;方华;;具有核壳结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18年05期

9 王萌;付卫东;姚亚东;;Fe_3O_4@SiO_2@Co_3O_4三元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J];四川有色金属;2014年04期

10 史盛华;;核壳结构α-Fe_2O_3@Zn_2SnO_4的水热法制备及光电性能[J];科学通报;2013年Z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云;核壳异质结构静电纺纳米纤维基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协同催化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常美琪;TiO_2和SiO_2/TiO_2基稀土双功能复合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3 赵志亮;铂基核壳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电催化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4 田春华;聚吡咯衍生核壳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及吸波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5 王天琪;共递送多柔比星与基因的核壳结构纳米载体用于肿瘤联合治疗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6 李矜;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核壳结构阴极的制备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7 张少锋;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表征及其催化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王丹丹;TiO_2/ZnO微纳米材料及核壳结构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8年

9 何悦;基于双金属核壳结构的构筑以提高析氢反应性能[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10 何选盟;湿化学合成核壳结构复合颜料及其功能化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夏宇;双亲性核壳分子筛多级孔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9年

2 岳瑞平;铂(钯)核壳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3 古蒙蒙;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4 孙媛媛;SiO_2/MoS_2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重油悬浮床加氢活性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5 何定超;氧化物半导体核壳异质结构的制备、调控及应用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6 马志杰;核壳结构镍钴铝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7 Kashan Memon;基于核壳结构氧化石墨烯水凝胶微球实现局部麻醉剂利卡多因的光热控制释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8 魏一奇;异形核壳结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9 保秀娟;团聚形核壳结构冰晶粒子的光散射特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10 杨同欢;富锂/尖晶石异质核壳结构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69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869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a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