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重氮化合物与炔烃串联反应构建杂环化合物的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4 01:17
   重氮化合物作为金属卡宾的一类重要前体在现代有机合成反应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基于卡宾/炔烃复分解反应的串联反应作为一类高效的合成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中。本论文重点研究了三种不同催化反应途径,包括铜催化、热诱导和金催化三种策略,实现了重氮化合物与炔烃的串联反应,构建结构多样的杂环化合物。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着重研究了铜催化重氮化合物与炔烃的串联反应:首次研究了铜催化分解α-亚胺重氮与炔烃分子内的串联反应,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合成多取代和稠环吡咯类化合物的全新方法。在机理研究方面,铜催化分解重氮基团产生第一个金属卡宾,该卡宾中间体发生卡宾/炔烃复分解反应后形成的γ-亚胺基卡宾是这个反应中的关键中间体。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对底物的设计,分离得到了相对稳定的几个关键反应中间体,有效支持了我们提出的反应机理。第二部分研究了热诱导重氮化合物与炔烃的串联反应:首次报道了热诱导酰胺重氮与炔烃[3+2]环加成反应/酰基重排的串联反应,并高产率地得到含内酰胺结构的多环化合物。在机理研究方面,我们通过核磁监控,第一次监测到了 3H-吡唑这个串联反应中的关键中间体。第三部分主要研究了金催化重氮化合物与炔的环化反应:首次发现并证明了金活化炔烃之后再和重氮基团加成,同时释放一份子氮气形成烯基卡宾中间体的机理。该研究不仅实现了基于金催化重氮化合物与炔的新的串联反应,同时也解决了在炔烃与重氮基团共存的情况下,如何化学选择性地优先活化炔烃而不分解重氮的问题。研究发现的新催化反应途径能有效避免其他金属催化的卡宾/炔烃复分解反应中的副反应,有效控制反应中的选择性。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O626
【文章目录】:
Abstract
中文摘要
第一章 过渡金属催化重氮与炔的反应研究进展
    1.1 引言
    1.2 α-羰基重氮以及炔烃参与串联反应
    1.3 过渡金属催化三氮唑与炔烃构建氮杂环化合物的反应
    1.4 卡宾/炔烃复分解反应
    1.5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第二章 铜催化α-亚胺重氮与炔烃串联反应研究
    2.1 研究背景和设想
    2.2 结果与讨论
    2.3 反应机理探讨
    2.4 化合物潜在应用价值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热诱导酰胺重氮与炔烃的串联反应研究
    3.1 热诱导酰胺重氮与炔烃[3+2]环加成反应研究
    3.2 热诱导下的炔和重氮分之内的环化/迁移串联反应的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活化炔烃与重氮的串联反应研究
    4.1 研究背景与设想
    4.2 研究结果与讨论
    4.3 机理研究
    4.4 本章展望与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5.1 特色与创新点
    5.2 展望
第六章 实验部分
    6.1 仪器和试剂
    6.2 自制试剂
    6.3 实验步骤
    6.4 化合物表征数据
    6.5 单晶数据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已发表及待发表论文目录及奖励
    一、本论文工作发表及待发表的成果
    二、获得奖励
附录一
附录二 (部分化合物谱图)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耀民;;A75N重氮纸技术的引进与投产[J];上海造纸;1987年03期

2 徐建华;谭鲁石;胡宏纹;;Li_2PdCl_4-CuCl催化的芳基重氮氟硼酸盐与丙烯酸及其甲酯的反应[J];有机化学;1987年06期

3 弋昌厚,金建南,张叔渊,王科太,张大元,刘兴泉,王娟,周懋伦;~(211)At,~(131)I标记蛋白质的合成[J];同位素;1988年01期

4 孙铭;孙广业;吕晓义;;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的苯胺[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89年04期

5 邵靖宇;;感光重氮化合物的应用[J];化学世界;1952年01期

6 金关泰;Б.А.波采依考希茨;;谈谈芳香族重氮化合物的结构问题[J];化学通报;1960年02期

7 耿小兰;赵伟杰;;芳基重氮化合物与烯胺的合成反应研究[J];云南化工;2006年03期

8 ;钌催化脒与重氮化合物偶联:底物调控合成吲哚与3H-吲哚[J];有机化学;2016年11期

9 ;染料增感重氮化合物的光解作用[J];感光材料;1978年03期

10 罗高雅;周青;施攀;;铑催化的重氮化合物与吲哚的环加成反应[J];广东化工;2018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卜秀斌;重氮化合物参与过渡金属催化的异腈串联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2 任安妮;4-重氮异色酮-3-亚胺的制备与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3 李志成;铑(Ⅱ)催化重氮膦酸酯与醛、酮及亚胺的分子间新型反应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肖峰平;过渡金属催化的α-重氮羰基化合物以及炔烃的反应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5 赵连彪;金属催化重氮化合物参与的多取代呋喃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邱晃;重氮化合物参与的化学催化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7 沙强;重氮化合物参与的合成反应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8 赵华;重氮化合物一锅法反应构建二苯并呋喃结构及Aphanorphine和Chlorahololide A的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9 肖龙强;α-羰基重氮化合物的聚合反应及环丙烷化反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10 汪成进;基于甲醛捕捉活性叶立德的三组分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成;基于重氮化合物与炔烃串联反应构建杂环化合物的反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2 于立立;基于硝基烷烃和重氮化合物的多米诺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3 黄亿;重氮化合物在二价铁盐催化下反应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4 肖美玲;铑催化苯并二氢吡喃酮重氮化合物与不饱和碳碳键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5 吕希;铑催化共轭烯炔酮的Diels-Alder反应研究及重氮化合物与对羟基苯胺的选择性插入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6 朱瑞丰;基于铜催化炔基亚胺和重氮化合物的串联反应合成喹啉衍生物的研究[D];华侨大学;2017年

7 杨杨;基于捕捉串联策略构建杂环骨架的方法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8 汪亚雄;有机重氮化合物的新型反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9 高梦颖;三价铑催化碳氢活化合成2,3-稠环吲哚类化合物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10 陈佳佳;含有活泼亚甲基亚胺化合物与重氮化合物的[3+3]环合反应[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69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869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9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