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多孔KCC-1和SSZ-13材料用于致霾污染物CO和NO x 消除

发布时间:2021-07-16 12:30
  近年来,随着全球工业和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大气污染事件频发。NOx和CO作为两类主要的污染源,可导致空气质量恶化,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消除其污染迫在眉睫。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技术因其效率高、经济性良好等已成为目前适用于移动源污染清除的主要脱硝技术。Cu-SSZ-13沸石催化剂由于其独特的微孔结构和显著的抗水热老化、抗硫性能在NH3-SCR反应中被广泛研究。然而,Cu-SSZ-13催化剂低温活性较差,但Cu与Fe共交换的Cu-Fe-SSZ-13催化剂被证明对低温活性有所改善。一方面鉴于这种共交换思想,另一方面鉴于Mo改性Ce-Zr、Ce-Ti等催化剂对NH3-SCR反应的显著改善作用,因此,本论文探讨了Mo改性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对NH3-SCR反应的影响。同时,催化氧化技术也被证明是消除CO污染的最有效手段。高比表面积的介孔氧化硅是良好载体,可有效分散活性组分制得活性良好的催化剂用于CO氧化反应。因此本论文还探讨了利用各种多孔氧化硅负载Ag用于CO氧化...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多孔KCC-1和SSZ-13材料用于致霾污染物CO和NO x 消除


SSZ-13的晶胞结构.

谱图,反应装置,常压


来自德国 bruker 公司,并配备有 MCT 检测器。在实验开始前,样品于 A里在 400 ℃预处理 1 h,然后冷却到 50 ℃,记录样品的背景谱图。所有催先在 50 ℃,500 ppm NH3/Ar 的条件下吸附 60 min,再在 250 ℃时,用 He 30 min,除去催化剂表面物理吸附的 NH3,再通入 500 ppm NO 和 5% O2, 0-30 min 内催化剂表面氨物种变化情况。 催化活性评价.1 NOx选择性催化还原性能NOx选择性催化还原活性测试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如图 2.1。典型地,型石英管中装填 0.05 g 催化剂,用石英棉固定催化剂,热电偶插入到贴近剂处,以控制反应温度。原料组成气为 500 ppm NH3、500 ppm NO、5% O2Ar 平衡气,气体总流速为 100 mL min-1,相应的总气体空速(WHSV)为 60000 g-1 h-1。催化剂以 5 ℃ min-1速率自室温升温到 100 ℃,恒温 30 min 后采集。NO、O2、N2、N2O 采用荷质比分别为 30、32、28、44。

装置图,反应装置,常压


2.4.2 催化剂活性评价基准对于 NH3-SCR,以 NOx转化率作为催化剂样品脱硝活性优异与否的评价指标。不同温度下 NOx的转化率按下述方程为基准计算:4NH3+4NO+O2→4N2+6H2ONOx转化率:其中 代表 NOx转化率;C0和 C1分别为反应前后气路中 NOx的浓度。2.4.3 CO 催化氧化性能CO 催化氧化活性测试在常压 CO 反应装置上进行,装置图如图 2.2 所示。反应管为内径是 6 mm 的 U 型石英管。通过上海仪器有限公司制造的 GC9310型气相色谱仪对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分析,用浙江大学研制的 N-2000 双通道色谱工作站进行输出的色谱信号数据的处理,色谱柱为上海天美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 TDX-0(1碳分子筛柱),不锈钢管直径为 3 mm,柱长为 2 m。使用热导池(TCD)对经色谱柱分离后的物质(包括反应物和产物)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Hydrogen production through glycerol steam reforming using Co catalysts supported on SBA-15 doped with Zr, Ce and La[J]. Alicia Carrero,Arturo J.Vizcaíno,José A.Calles,Lourdes García-Moreno.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2017(01)
[2]Promotional effects of samarium on Co3O4 spinel for CO and CH4 oxidation[J]. 徐香兰,韩红,刘建军,刘文明,李文龙,王翔.  Journal of Rare Earths. 2014(02)
[3]CeO2-Co3O4 Catalysts for CO Oxidation[J]. 许秀艳,李进军,郝郑平.  Journal of Rare Earths. 2006(02)
[4]柴油机尾气氮氧化物的机外净化技术研究(一)[J]. 许洪军,曹会智,刘伍权,陈军,朱先民.  内燃机. 2004(06)



本文编号:3287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287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5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