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辊压片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23 17:33
为了研究热辊压片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对单晶结构的LiNi0.5Co0.2Mn0.3O2(以下简称三元)正极片使用不同温度辊压,100℃时厚度均匀性最佳。将100℃与25℃辊压所得极片做成扣式电池,对比测试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100℃压片时电池倍率、循环较好,原因是热辊压片使得极片柔性增强,三元单晶颗粒和CNTs长链破坏较少,保持了较好的导电能力,同时高温使得聚偏氟乙烯(PVDF)分子链交融更充分,显著提高黏接强度。
【文章来源】:河南化工. 2020,37(02)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极片厚度分布箱线图
用25℃极片和100℃极片制作扣电,分别标记为A电池和B电池,用PARSTAR MC电化学工作站以振幅5 m V、频率10-2~105Hz的交流电压扫描测试它们的电化学阻抗谱(EIS),结果见图2。两曲线起始位置略有不同,说明欧姆电阻差别不大,与前述物理电阻略有差异相呼应,高频区半圆弧直径对应材料表面固体电解质膜的阻抗,A电池明显大于B电池[6]。郑杰允等[7-8]认为电池活化后正极表面会形成固体电解质膜,膜电阻受晶界影响较大,高温压片使得极片更柔韧,材料单晶结构破坏更少,晶间界对阻抗贡献更少。
在CT2001A-5V-50mA电池测量系统上将电池以0.2 C充电,分别以0.2、0.5、1、2 C放电测试倍率放电性能,A电池和B电池结果对比见图3。在0.2 C和0.5 C低倍率放电下,A电池和B电池基本没差别,但在1 C和2 C高倍率放电下,B电池明显优于A电池,体现出热辊压片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锂电池极片微结构优化及可控制备技术进展[J]. 巫湘坤,詹秋设,张兰,张锁江. 应用化学. 2018(09)
[2]制片工艺对动力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J]. 刘斌斌,杜晓钟,闫时建,王荣军,王金鹏. 电源技术. 2018(06)
[3]锂电池极片辊压工艺变形分析[J]. 国思茗,朱鹤. 精密成形工程. 2017(05)
[4]高电压镍锰酸锂正极/电解液界面本征性质的研究[J]. 李丽,许晶晶,韩少杰,吴晓东,卢威,陈立桅. 电化学. 2016(06)
[5]锂电池基础科学问题(Ⅴ)——电池界面[J]. 郑杰允,李泓.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3(05)
[6]锂离子电池制片过程中辊压工序的若干问题[J]. 崔巍,唐致远,李中延. 广东化工. 2009(08)
硕士论文
[1]PVDF粘结剂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 王晕.复旦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58298
【文章来源】:河南化工. 2020,37(02)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极片厚度分布箱线图
用25℃极片和100℃极片制作扣电,分别标记为A电池和B电池,用PARSTAR MC电化学工作站以振幅5 m V、频率10-2~105Hz的交流电压扫描测试它们的电化学阻抗谱(EIS),结果见图2。两曲线起始位置略有不同,说明欧姆电阻差别不大,与前述物理电阻略有差异相呼应,高频区半圆弧直径对应材料表面固体电解质膜的阻抗,A电池明显大于B电池[6]。郑杰允等[7-8]认为电池活化后正极表面会形成固体电解质膜,膜电阻受晶界影响较大,高温压片使得极片更柔韧,材料单晶结构破坏更少,晶间界对阻抗贡献更少。
在CT2001A-5V-50mA电池测量系统上将电池以0.2 C充电,分别以0.2、0.5、1、2 C放电测试倍率放电性能,A电池和B电池结果对比见图3。在0.2 C和0.5 C低倍率放电下,A电池和B电池基本没差别,但在1 C和2 C高倍率放电下,B电池明显优于A电池,体现出热辊压片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锂电池极片微结构优化及可控制备技术进展[J]. 巫湘坤,詹秋设,张兰,张锁江. 应用化学. 2018(09)
[2]制片工艺对动力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J]. 刘斌斌,杜晓钟,闫时建,王荣军,王金鹏. 电源技术. 2018(06)
[3]锂电池极片辊压工艺变形分析[J]. 国思茗,朱鹤. 精密成形工程. 2017(05)
[4]高电压镍锰酸锂正极/电解液界面本征性质的研究[J]. 李丽,许晶晶,韩少杰,吴晓东,卢威,陈立桅. 电化学. 2016(06)
[5]锂电池基础科学问题(Ⅴ)——电池界面[J]. 郑杰允,李泓.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3(05)
[6]锂离子电池制片过程中辊压工序的若干问题[J]. 崔巍,唐致远,李中延. 广东化工. 2009(08)
硕士论文
[1]PVDF粘结剂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 王晕.复旦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58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358298.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