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型探针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线粒体黏度成像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8-27 12:15
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是细胞中提供能量的结构,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当人体患有一些疾病(如帕金森病)时,这些疾病会造成线粒体膜黏度的改变。线粒体黏度与三羧酸循环相关,呼吸作用产生的分子可以诱导线粒体的黏度变化,反过来线粒体黏度的变化也可以调节呼吸过程中的代谢物扩散。此外,黏度的变化可以降低膜流动性从而抑制线粒体的功能。因此,原位实时监测线粒体黏度,对于生物学和病理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由于荧光探针在用于生物样品成像时具有无创,易操作,以及原位和实时观察细胞微环境的能力,已成为广泛应用的检测工具。通常,荧光探针可以分为单荧光峰强度变化的turn-on型探针和双通道强度变化的比率型探针。turn-on型探针通常容易受其他较差量化或可变因素影响,如浓度,激发强度和染料周围环境(pH,极性,温度等)。相对而言,比例探针可以通过双峰比值消除背景干扰,提供更精确的定量检测,避免染料浓度和光漂白的等因素带来的影响。与细胞内离子和溶酶体等实体的成像相比,比率型探针的优势在成像细胞内的物理参数如pH值,温度,黏度等等。借助于比例型探针,通过双峰的荧光强度比可以得到靶标...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Jab丨onski图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i)她豫过程。如图1-1所示,驰豫过程激发态分子通过调整自身构型使能量达到??Si态振动基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持续时间约为(icr1G?10_12S)。完成驰豫后,分子??时间不会立即返回激发态,滞留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激发态寿命的长短。??(m)荧光发射过程。焚光发射过程是荧光分子从s!态回到s〇态的辐射跃迁过程。??荧光发射过程与吸收过程相似,跃迁速率很快,跃迁过程中分子构型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分子在跃迁完成后并非一定达到So态的振动基态,而是遵循Fmnk-??Condon原则,跃迁到某一振动态的几率由该振动态与Si振动基态的重叠积分大??小决定。??激发态分子返回基态也有可能不通过辐射跃迁过程而是经历其他过程,例如??通过与其它分子的碰撞或内转换直接返回基态,导致荧光淬灭;激发态分子也有??可能经历系间窜越过程
?I??Ut?i??图1-4.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一般过程。?_??Figure?1-5.?FRET?process.??如图14所示,当两个荧光团(D,A)间距非常小(10nm以内)时,如果荧光团??D的发射光谱与荧光团A的吸收光谱有重叠部分,则荧光团D的激发态能量可??能会通过非辐射的库仑作用转移给荧光团A,从而使荧光团A达到激发态,同??时荧光团D退激回到基态。其中荧光团D因为给予A激发态能量,被称为能量??给体(Donor),而焚光团A接受了?D的能量达到激发态,被称为能量受体(Acceptor),??这个过程就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6rster?resonance?energy?transfer,?FRET)。??FRET的效率由荧光团D的发射光谱与A的吸收光谱的重叠度的大小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决定。对于给定的两个荧光团,FRET的效率就取决于两个荧光??团的间距了。如果将FRET效率在50%时的D、A间距定义为为R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线粒体荧光探针最新研究进展[J]. 姜娜,樊江莉,杨洪宝,彭孝军. 化工学报. 2016(01)
[2]聚集诱导发光机理研究[J]. 张双,秦安军,孙景志,唐本忠. 化学进展. 2011(04)
[3]中位醛基取代Cy5的光谱性能及作为粘度荧光探针的研究[J]. 杨志刚,和艳霞,戴彬,窦柏蕊,王静云,彭孝军. 化学学报. 2011(04)
[4]双光子吸收截面的测量方法[J]. 何国华,王刚,叶莉华,崔一平. 激光杂志. 2003(06)
本文编号:3366335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Jab丨onski图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i)她豫过程。如图1-1所示,驰豫过程激发态分子通过调整自身构型使能量达到??Si态振动基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持续时间约为(icr1G?10_12S)。完成驰豫后,分子??时间不会立即返回激发态,滞留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激发态寿命的长短。??(m)荧光发射过程。焚光发射过程是荧光分子从s!态回到s〇态的辐射跃迁过程。??荧光发射过程与吸收过程相似,跃迁速率很快,跃迁过程中分子构型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分子在跃迁完成后并非一定达到So态的振动基态,而是遵循Fmnk-??Condon原则,跃迁到某一振动态的几率由该振动态与Si振动基态的重叠积分大??小决定。??激发态分子返回基态也有可能不通过辐射跃迁过程而是经历其他过程,例如??通过与其它分子的碰撞或内转换直接返回基态,导致荧光淬灭;激发态分子也有??可能经历系间窜越过程
?I??Ut?i??图1-4.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一般过程。?_??Figure?1-5.?FRET?process.??如图14所示,当两个荧光团(D,A)间距非常小(10nm以内)时,如果荧光团??D的发射光谱与荧光团A的吸收光谱有重叠部分,则荧光团D的激发态能量可??能会通过非辐射的库仑作用转移给荧光团A,从而使荧光团A达到激发态,同??时荧光团D退激回到基态。其中荧光团D因为给予A激发态能量,被称为能量??给体(Donor),而焚光团A接受了?D的能量达到激发态,被称为能量受体(Acceptor),??这个过程就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6rster?resonance?energy?transfer,?FRET)。??FRET的效率由荧光团D的发射光谱与A的吸收光谱的重叠度的大小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决定。对于给定的两个荧光团,FRET的效率就取决于两个荧光??团的间距了。如果将FRET效率在50%时的D、A间距定义为为R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线粒体荧光探针最新研究进展[J]. 姜娜,樊江莉,杨洪宝,彭孝军. 化工学报. 2016(01)
[2]聚集诱导发光机理研究[J]. 张双,秦安军,孙景志,唐本忠. 化学进展. 2011(04)
[3]中位醛基取代Cy5的光谱性能及作为粘度荧光探针的研究[J]. 杨志刚,和艳霞,戴彬,窦柏蕊,王静云,彭孝军. 化学学报. 2011(04)
[4]双光子吸收截面的测量方法[J]. 何国华,王刚,叶莉华,崔一平. 激光杂志. 2003(06)
本文编号:3366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366335.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