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纳米四氧化三钴的可控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3 18:00

  本文关键词:纳米四氧化三钴的可控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立方尖晶石型Co_3O_4由于其易于制备、环境友好、成本低廉及相对较高的理论比容量(892mAh·g~(-1))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潜力且具高安全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由于Co_3O_4电极材料固有的低电传导性(具半导体性质)及脱嵌锂所引起的体积膨胀,导致在充放电过程中容量衰减较为明显,特别是其在大倍率下的循环稳定性能较差,因此其商业化过程任重而道远。 近年来,直接生长在集流体上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过渡金属氧化物直接生长在集流体上,避免了使用导电乙炔黑、粘结剂等电化学惰性辅助材料,活性材料与集流体间直接接触,得到了制作方法简单、电传导性高及较高比容量的电极材料。本文在镍网上负载了不同形貌的尖晶石型纳米Co_3O_4活性材料,对其进行包覆改性,并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分别表征了其形貌、晶体结构及电化学性能。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采用溶剂热-热分解法在镍网上合成了整齐排列的花状Co_3O_4纳米片负极材料。SEM和TEM测试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孔径~7nm的介孔纳米片围绕一个中心组成的纳米花状尖晶石型Co_3O_4。将其与同等条件下制备的溶液中Co_3O_4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0.5C倍率下循环30次后,溶液中及负载于镍网上的花状Co_3O_4纳米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593.1mAh·g~(-1)、883.3mAh·g~(-1),相对于第2次放电过程,容量保持率分别为55.9%、82.3%。负载于镍网上的花状Co_3O_4纳米材料电化学性能明显优于同等条件下制备的溶液中Co_3O_4电极材料。 2.利用水热-热分解法在镍网上制备了高度均匀负载的Co_3O_4纳米片阵列。SEM和TEM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厚~10nm、高~3.2um、孔径~6nm的尖晶石型Co_3O_4纳米片,纳米片之间相互交联形成了1.5um的微孔网络结构;且样品在0.5C倍率下经过30次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保持在~1000mAh·g~(-1)。 3.运用银镜反应对2中制备的纳米片状Co_3O_4电极材料进行Ag包覆改性,得到了Ag@Co_3O_4复合电极材料。本章详细地研究了银包覆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包覆能够有效的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Ag@Co_3O_4纳米复合材料显示了优良的储锂容量和循环性能(4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1100mAh·g~(-1))。
【关键词】:Co_3O_4 纳米材料 银包覆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O614.812;O6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0
  • 1.1 引言9
  • 1.2 锂离子电池的概述9-12
  • 1.2.1 锂离子电池发展史9-10
  • 1.2.2 锂离子电池的的工作原理10-11
  • 1.2.3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及发展趋势11-12
  • 1.2.4 锂离子模拟电池的构造12
  •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12-15
  • 1.3.1 碳材料13
  • 1.3.2 锂过渡金属氮化物材料13-14
  • 1.3.3 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14-15
  • 1.4 Co_3O_4的概述15-18
  • 1.4.1 Co_3O_4电极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机理15-16
  • 1.4.2 Co_3O_4的制备工艺及研究现状16-18
  • 1.5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18-20
  • 第2章 实验仪器及表征方法20-23
  • 2.1 实验仪器20
  • 2.2 物理性能测试方法20-21
  • 2.2.1 X-射线衍射(XRD)20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20-21
  •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21
  • 2.3 电化学性能的研究21-23
  • 2.3.1 电池的组装21
  • 2.3.2 循环伏安分析法(CV)21
  • 2.3.3 恒流充放电测试21-22
  • 2.3.4 交流阻抗法(EIS)22-23
  • 第3章 溶剂热-热分解法镍网上负载花状 Co_3O_4纳米片及其性能研究23-33
  • 3.1 引言23
  • 3.2 主要药品23-24
  • 3.3 实验部分24-25
  • 3.3.1 基底的预处理24
  • 3.3.2 溶剂热-热分解过程24
  • 3.3.3 材料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24-25
  • 3.4 结果与讨论25-31
  • 3.4.1 物相分析25-26
  • 3.4.2 形貌表征26-27
  • 3.4.3 纳米花状 Co_3O_4的电化学性能测试27-31
  • 3.5 本章小结31-33
  • 第4章 水热-热分解法镍网上负载 Co_3O_4纳米片阵列及其性能研究33-41
  • 4.1 引言33-34
  • 4.2 主要药品34
  • 4.3 实验部分34-35
  • 4.3.1 Co_3O_4的制备34-35
  • 4.3.2 材料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35
  • 4.4 结果与讨论35-40
  • 4.4.1 XRD 测试35-36
  • 4.4.2 形貌表征36-38
  • 4.4.3 Co_3O_4纳米片阵列的电化学性能测试38-40
  • 4.5 本章小结40-41
  • 第5章 Ag@Co_3O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41-51
  • 5.1 引言41
  • 5.2 主要药品41-42
  • 5.3 实验部分42-43
  • 5.3.1 镍网负载 Co_3O_4纳米片阵列42
  • 5.3.2 Ag@Co_3O_4纳米片阵列的制备42
  • 5.3.3 材料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42-43
  • 5.4 结果与讨论43-49
  • 5.4.1 最优合成条件探索43-46
  • 5.4.2 Ag@Co_3O_4电极的电化学性能46-49
  • 5.5 本章小结49-51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51-53
  • 参考文献53-59
  • 致谢59-60
  • 个人简历60-61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剑;苏玉长;苏继桃;卢普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电池工业;2006年04期

2 黄峰,袁正勇,周运鸿,孙聚堂;纳米钴基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J];电化学;2002年04期

3 任旭梅,吴川,何国蓉,李汉军,吴锋,王国庆,陈实;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0年04期

4 于维平,黄东,张世超,王丹,吴寒;电沉积-烧结制备Co_3O_4锂离子电池负极及电性能[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4年04期

5 钱建才,于维平,张世超,黄东,吴寒;电沉积-烧结法制备掺杂碳的Co_3O_4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J];金属热处理;2005年07期

6 李太平,王成扬;针状焦技术的研究进展[J];炭素;2004年03期

7 庄稼,迟燕华,王曦,王清成,杨定明,贾殿赠;室温固相反应制备纳米Co_3O_4粉体[J];无机材料学报;2001年06期

8 朱学文,廖列文,崔英德;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钴微粉[J];无机盐工业;2002年01期

9 黄彦瑜;;锂电池发展简史[J];物理;2007年08期

10 胡启阳,袁志庆,李新海,王志兴,常晓燕,罗文斌;固相反应共生-升华氯化铵法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钴[J];现代化工;2004年06期


  本文关键词:纳米四氧化三钴的可控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3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43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e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