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微流控纸芯片的多标志物同时检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5 23:32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反应过程简单且无需复杂的操作,将化学发光与免疫分析技术相结合,能够对多种生物标志物样品实现定量分析,具有线性范围宽、检测速度快、背景干扰小、回收率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生化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微流控纸芯片可以将液体进样、化学反应、信号检测等操作集成在一起,具有制作成本低、便携、可多路分析、环境友好、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本文开发了新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并制备了基于微流控纸芯片的多通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成功运用于对多种急性心肌梗死和癌症生物标志物的定量检测,主要研究如下:(1)制备了一种基于微流控纸芯片时间分辨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首次实现了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以及和肽素(Copeptin)三种急性心肌梗死生物标志物的同时测定,设计了基于功能化金纳米粒子的双重信号放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体系。所开发的基于金纳米材料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以一抗功能化金纳米粒子(Ab1-GNPs)作为一次信号放大探针,钴离子、二抗和鲁米诺发光试剂多功能金纳米粒(Co(II)-Ab2<...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微流控纸芯片的多标志物同时检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研究


一种基于鲁米诺来检测兔IgG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鲁米诺,乙肝


合肥工业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6图1.4一种基于鲁米诺来检测兔IgG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Fig1.4AchemiluminescentimmunoassaymethodfordetectingrabbitIgGbasedonluminolMahjoobehEhsani[18]用共价结合法制备得到CuO/MWCNT纳米复合材料和CuO纳米胶体,如图1.5所示,研究了将其作为高效的纳米催化剂对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luminol-MWCNTs/CuONPs-H2O2和luminol-CuONPs-H2O2复合材料能显著提高化学发光强度。在最佳条件下,乙肝表面抗原在浓度为2.2×109~5.0×106g/mL的范围内化学发光强度近似线性,检测限为0.85ng/mL。实验首次介绍了基于新型抗体纳米材料偶联物的鲁米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为生物样品的分析提供了更广阔的方向。图1.5一种基于鲁米诺来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Fig1.5AchemiluminescentimmunoassaymethodfordetectinghepatitisBsurfaceantigenbasedonluminol1.2.3.2吖啶类化学发光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在吖啶类化合物中,光泽精的发光效率是最高的。但是,由于光泽精的结构特殊性,没有任何基团可以与其他化合物结合,因此不能作为蛋白质和核酸的标记探针,也不能用于免疫检测,所以开发稳定性强、发光效率高且可作为探针的

联吡啶,化合物,草酸,化学发光


第一章绪论7吖啶类化合物是人们一直在研究的内容。如图1.6所示,Zhuang[19]等人开发了一种新型联吡啶化合物(10,10′-二甲基-3,3′-二磺酸基-9,9′-双吖啶,DMDSBA),与传统的光泽精相比,DMDSBA的发光效率要高很多,而且还可以标记CEA抗体,成功地建立了一种稳定、高效地测定人血清中CEA的新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图1.7),其检测范围为1~100ng/mL,检测限为0.53ng/mL。图1.6一种新型联吡啶化合物DMDSBA的合成Fig1.6SynthesisofanewbiacridinecompoundDMDSBA图1.7一种基于新型联吡啶化合物来测定人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Fig1.7AchemiluminescentimmunoassaymethodfordetectingCEAinhumanserumbasedonnewbiacridinecompound1.2.3.3过氧草酸酯类化学发光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在化学发光反应中,运用最广泛的草酸脂有双三氯苯基草酸酯(TCPO)、2,4-二硝基苯基草酸酯(DNPO)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CPPO)。典型的过氧草酸盐化学发光反应(PO-CL)是指活性草酸盐反应,如在TCPO-H2O2体系中,需要加入可以释放不同波长的荧光剂,荧光剂可以标记在酶、DNA等分子上,此方法可以


本文编号:3458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458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c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