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以苯丙氨酰-谷氨酸二肽为树枝化基元的酶响应性线形-树枝状嵌段共聚物及其超两亲分子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6 18:06
  聚合物组装体因其在生物材料、生物医学和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高分子胶束和囊泡由于具有增强稳定性、改善生物相容性和延长血液循环持续时间的优势,已被证明是有前途的纳米载体。此外,已将刺激响应性基团引入聚合物中,以便它们可以对生理环境中的特定触发做出响应,使其在药物和基因传递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迄今为止,已经有很多关于pH、光、温度和氧化还原响应性等刺激响应性聚合物的研究报道,但是对于酶响应性的两亲性线形-树枝状嵌段共聚物及双酶响应性超两亲分子的相关研究却很少。本论文用“先线形链法”和以黄原酸酯为链转移剂调控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剂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三代具有酶响应性的以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PNVP)为亲水线形链、酯基封端的苯丙氨酰-谷氨酸二肽为树枝化基元的线形-树枝状嵌段共聚物PNVP-b-Gn(n=2,3),并用1H NMR谱、GPC和MALDI-TOF-MS对这些嵌段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1H NMR谱、TEM和荧光光谱等研究了这些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以苯丙氨酰-谷氨酸二肽为树枝化基元的酶响应性线形-树枝状嵌段共聚物及其超两亲分子研究


自组装的多种构建模式:用于功能材料和表面的制造

示意图,亚胺,聚合物,动态


第1章绪论3响应特性,在生理上可及的范围内,pH波动较小时,可形成超两亲物并可逆地解离,这导致聚集体的自组装和解组装。当pH值降至6.5时,苯甲亚胺键断裂,PEG-b-PLKC/DBA超两亲物分解为非两亲性组分,导致聚集体分解和客体分子释放。当pH变回7.4时,苯甲酸亚胺键恢复,聚集体也恢复,从而提供了一种用于负载和释放客体分子的新载体。图1.2通过动态亚胺键构建的pH响应型聚合物型超两亲分子的示意图Versluis等[22]利用修饰的两亲性β-环糊精(β-CD)和金刚烷封端的八肽,通过β-CD和金刚烷基团之间主客体相互作用形成多链头对尾超两亲物。在这种两组分系统中,三个正交相互作用被结合在一起:(i)CDV双层中的疏水相互作用;(ii)α-CD和金刚烷的包合物形成;(iii)氢键在β-折叠区,使用八肽从无规卷曲结构到β-折叠结构域的可逆二级结构转变作为pH的函数,会发生多组分超分子复合物从囊泡到纤维的可逆形态变化。八肽交替包含缬氨酸和天冬氨酸部分,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天冬氨酸基团会去质子化并相互排斥,并且超两亲分子自组装形成囊泡。当pH降低至5.0时,天冬氨酸可以恢复并且八肽的无规卷曲将转化为β-折叠结构域。在组装体的结构转变过程中,封装在囊泡中的客体分子被释放,表明该系统在药物递送中的潜在应用。

示意图,响应性,示意图,孔雀石


第1章绪论4图1.3具有pH响应性的含肽的多链头对尾超两亲物的示意图1.2.2聚合物型超两亲分子的光响应性在众多的刺激响应性高分子中,光刺激响应性高分子备受青睐。因为光易于操作、无污染,而且通过精确地控制光刺激的影响因素,如光的波长、方向、照射区域以及强度等,使包载在胶束内的活性物质在特定的时间以及位置释放出来[23]。与其他的刺激源相比,光刺激可以更加容易在时间以及空间实现对活性物质的可控释放。在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的光敏性基团有偶氮苯、螺吡喃、1,2-二苯乙烯和孔雀石绿[24-26],通过外部光刺激在极性和非极性之间显示出显着的可逆转化。其中,孔雀石绿是一种具有三苯基甲烷结构的染料,是大家所熟知的光致变色分子,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Zhang等[22]在静电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制备了由阴离子孔雀石绿衍生物和阳离子嵌段共聚物组成的对紫外线具有响应性的聚合物型超两亲分子。他们已经成功地证明,可以通过聚乙二醇-嵌段-聚(L-赖氨酸氯化物)(PEG-b-PLKC)和带有磺酸基的孔雀石衍生物(MG2)之间的静电络合来构建聚合物型超两亲分子,如图1.4所示。在紫外线照射下,光敏孔雀石部分带正电。因此,聚合的超两亲物变得更亲水,随后超两亲物解离并且聚集体分解。通过使用尼罗红作为探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包载荧光探针香豆素-6的pH敏感型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评价[J]. 赵善科,尹美林,郑岩,史淑丹,孙玉琦.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8(11)
[2]以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为手性源的酰胺单体的合成与表征[J]. 糜自磊,李娟,姚金水.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3]超两亲分子:可控组装与解组装[J]. 张希,王朝,王治强.  中国科学:化学. 2011(02)

博士论文
[1]吡咯烷酮类嵌段共聚物在醇中的自组装与应用[D]. 程硕桢.武汉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酶响应的肽类树状大分子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构建[D]. 林永耀.第三军医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38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538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7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